EN
https://www.gov.cn/

“有力之手”助推“一路領跑”
——浙江農民收入連續33年領先全國省區

2018-01-23 20:2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杭州1月23日電 題:“有力之手”助推“一路領跑”——浙江農民收入連續33年領先全國省區

新華社記者方問禹 屈淩燕

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浙江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6元、同比增長9.1%,是全國13432元的1.86倍,連續33年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一。

掙工資、幹經營、得分紅,浙江農民收入多點開花。在有關人士看來,浙江數據領跑全國省區的背後,有政府統籌與改革的“有力之手”持續助推。

鄉村産業容納“上班農民”

2017年,浙江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達到15457元,佔可支配收入比重超過六成。

德清莫幹山腳下的綠色陽光農業生態有限公司從事溫室花卉種植,一盆“紅掌”出廠價25元、畝産值將近40萬元,遠非傳統農業可比。公司總經理吳志廣説,企業吸納當地60多位農民穩定就業,季節性用工超過百人。

農民放下鋤頭、就近上班,在浙江較為普遍。記者從德清縣農業局了解到,該縣農村勞動人口超過20萬,隨著土地全面流轉,100畝-300畝適度規模耕作、企業化經營,提供了諸多農民就業崗位,目前仍從事傳統農耕的農民僅約2萬人。

浙江鄉村産業勃興的背後,有政府打通城鄉資源,引導民營經濟發展與創新創業氛圍向鄉村蔓延的“有力之手”。

“農創客”正成為浙江鄉村産業發展的一支“生力軍”。目前,浙江“農創客”已有1600余人,其中80後、90後佔88%,本科及以上學歷佔56%,包括北大、清華、浙大等名校高材生65人。

浙江省農業廳廳長林建東説,農創客給浙江三農發展帶來了新能量和活力,他們注重以精細、生態、科學的生産過程強化農産品的綠色安全,不僅影響和改變農村傳統生産方式,也讓更多農民分享二、三産業利潤,帶領農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美麗鄉村興起“農戶經濟”

浦江縣馬嶺腳村,冬日的江南山村依舊綠色掩映,眼前遮天蔽日的古香榧樹標示著村口已經到了。沿著山勢望去,農居大多改造成了青瓦白墻、富有山居特色的民宿,農戶在自家庭院當起了老闆。

然而,過去的浦江曾是生態環境惡劣的“水晶之都”。村委會主任張開富説,作為浦江最早引入水晶加工的村莊,最盛的時候,七成村民家裏都開起“水晶作坊”,粉塵飄揚、河道污染。

以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浙江全面發起鄉村環境治理行動。2003年全省開始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拉開了美麗鄉村建設序幕。從“千萬工程”到“五水共治”“小城鎮環境綜合治理行動”,鄉村環境治理行動接續發力。

截至去年底,浙江已有約2.7萬個建制村完成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佔建制村總數的97%左右。同時,積極打造“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線一風景、一縣一品牌”,已培育特色精品村300個,美麗鄉村先進縣58個。

“全景式”美麗鄉村盛得下鄉愁、攏得住人心,“農戶經濟”興起水到渠成,民宿旅遊、生態種植養殖等成為浙江農民增收的第二大渠道。2017年,浙江農民人均經營凈收入6112元,佔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

浙江鄉村面貌仍在積極變化,一些老大難問題開始破解。記者了解到,2017年國家電網建德供電公司制定了建德市小城鎮綜合治理電力改造規劃,一期投入1.19億元資金,通過架空線路梳理、“上改下”改造等手段,發力改變鎮村電力“空中蜘蛛網”的普遍現象。

土地改革激活“農地金庫”

義烏市福田街道江北下朱村村民金景興最近喜上眉梢,他與村裏其他260戶村民一樣,領到盼望已久的農房不動産權證。義烏去年頒發農房不動産權證2萬多本。

2015年3月,義烏市被列為全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地區,重點探索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隨後,義烏確立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在落實宅基地所有權和保障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權的前提下,允許使用權通過合法方式有條件轉讓。

以宅基地“三權分置”為基礎,義烏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給農民帶來紅利。2017年義烏732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農民人均收入從2.60萬元增加到3.32萬元,新增各類經濟主體20余萬戶。

以改革激活農民“沉睡資産”,打造土地確權、賦權、活權的市場化閉環,給農民帶來穩定的財産性收入。

目前,杭州市臨安區《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證》也陸續發放,租金、分紅成為農民的財産性收入。在土地確權基礎上,去年下半年臨安區流轉土地5766畝,年租金收入達到474萬元,農民人均增收411元。

臨安區農辦主任陳嫩華介紹,根據目前822元/畝/年的授信抵押額度,按40年計算,農戶一畝土地新版《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證》就有3.28萬元資産價值,臨安區近28萬畝確權發證土地資産值達91.6億元,按銀行抵押六折貸款計算可貸款55億,成為10萬農戶的“農地金庫”。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