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專利事業從數量取勝向質量提升邁進

2018-01-26 07:48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17年我國專利事業量質齊升,專利創造穩中有進,中國專利開始進入發展新時代——
從數量取勝向質量提升邁進

FAST工程全景。 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2017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居前十位的企業(不含港澳臺) 單位:件

2017年PCT國際專利申請超過1000件的省(區、市) 單位:萬件

2017年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居前十位的省(區、市) 單位:件

雖然我國企業在移動通訊、電子信息技術、化工等領域成長迅速,但在光學、醫學技術、發動機、音像技術和運輸等5個領域,國外來華發明專利擁有量高於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

從維持10年以上的發明專利擁有量來看,國內仍在29個技術領域中數量少於國外,仍需在上述領域繼續培育高價值核心專利

近日,國家知識産權局發佈了2017年我國發明專利有關情況和企業排名。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為138.2萬件,同比增長14.2%。共授權發明專利42.0萬件,其中,國內發明專利授權32.7萬件,同比增長8.2%。專利事業迸發出量質齊升的澎湃動力,從知識産權大國邁向知識産權強國的步伐更加堅實有力。

創新能力日益增強

企業在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方面表現得十分出色。“2017年,我國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擁有量中,企業所佔比重分別達到63.3%和66.4%,較2016年提高1.6和0.9個百分點。”國家知識産權局規劃發展司司長畢囡表示。

2017年,在我國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中,既有華為、中石化、中興、京東方這樣的榜上“常客”,也有和歐珀一樣首次上榜的業界新銳;既有格力電器、聯想、國家電網這樣的資深實力派,也有中芯國際集成電路等後起之秀。

“此次發佈的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排行榜,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最新進展,用一個詞概括其特點就是多樣性。”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劉海波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像生物多樣性是生態體系的表徵一樣,榜單前十企業的多樣性,表徵了我國創新生態體系活躍性越來越好、堅韌度越來越高、可持續創新潛力越來越大。

重慶理工大學知識産權學院院長蘇平認為,榜單直接反映出我國部分企業的創新能力持續加強,企業作為知識産權創造和運用的主體地位日益穩固。細數國內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排行榜,華為、中興通訊、京東方、歐珀、聯想都是以通信、電子信息技術為主的科技型企業,在十強中佔據五席。同時在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公佈的《2017全球創新指數》100家創新企業集群PCT申請授權量中,中興通訊、京東方、華為也都赫然在列,這足以説明我國企業在這些領域逐漸佔據主導地位。

此外,作為研發密集型企業的代表,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上海)有限公司也憑藉授權862件發明專利躋身十強。“這表明企業只要重視創新,加大專利保護和運用,也能後來居上。”蘇平説。

與2016年國內(不含港澳臺)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排行榜相比,不難發現兩年排名前五的企業基本保持一致。對此,蘇平解釋説,專利創造、申請、授權等工作與創新發展的規律息息相關。一方面,在新一輪全球創新競爭主導範式的影響下,上述企業把知識産權戰略擺在企業發展的核心位置,投入了大量研發力量開展創新,授權數量自然就多;另一方面,在專利市場上嘗到甜頭的企業格外重視專利佈局,對其創新成果都採取了專利保護措施,並通過專利運營為企業增值,形成從創新到專利再到獲益的良性循環。

更加注重質量提升

與以往不同,此次國家知識産權局僅公佈了國內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的排名,而沒有公佈國內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排名。對此,國家知識産權局新聞發言人胡文輝解釋説,對專利統計數據公開內容進行調整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專利質量,更好地發揮專利統計指標的創新導向作用。

“這確實給我們釋放了一個信號,那就是我國將更加注重專利申請的質量。”蘇平表示,從目前公佈的我國專利授權量在全球的佔比來看,我國專利已經完成數量取勝,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産權大國,接下來要向質量提升轉變。據悉,截至2017年底,我國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擁有量共計135.6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8件。

“專利創造水平穩中有進,得益於近年來我國在注重提高知識産權數量的同時,更加關注知識産權質量和效益的提升。”畢囡介紹説,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知識産權局提出“質量取勝、數量佈局”理念,啟動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聚焦專利工作全鏈條,圍繞專利的申請、代理、審查、保護以及運用等重要環節,制定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多策並舉提升專利質量。提高專利運用效益,營造良好的專利保護環境,促進高質量創造和高價值專利實施。

“天眼”探空、“蛟龍”下海、“鯤龍”首飛成功、高鐵跑出“中國速度”……在一系列措施的推動下,我國專利創造形成了量質齊升的良好局面。在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劃分的35個技術領域中,2017年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高於國外來華發明專利擁有量的達30個。“但是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國外來華申請發明專利的企業畢竟不在多數,從數量佈局到質量取勝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蘇平説。

“此次發佈的專利統計內容有了明顯改變,確實傳達了政府主管部門對當前專利形勢的判斷和下一步政策調整的信號。”劉海波認為,當前打造高質量核心專利應該列為我國專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從數量取勝向質量提升的轉變過程,是漫長的更是痛苦的。

部分領域有待加強

雖然我國企業在移動通訊、電子信息技術、化工等領域成長迅速,但也要看到部分領域專利佈局與國外尚存差距。“目前,在光學、醫學技術、發動機、音像技術和運輸等5個領域,國外來華發明專利擁有量高於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畢囡介紹説,從維持10年以上的發明專利擁有量來看,國內仍在29個技術領域中數量少於國外,仍需在上述領域繼續大力培育高價值核心專利。

“移動通訊、電子信息等行業如果大力投入研發,能夠在短期內呈現技術成果。而要想在高端製造業上有所突破,必須在軸承、齒輪、減速器、傳動裝置等核心技術上進行長期攻克。”在江蘇省知識産權研究中心主任唐恒看來,我國之所以在光學、運輸、發動機等高端裝備上專利佈局不足,是因為在這些領域缺乏創新積澱。

專利是企業掌控市場、參與競爭的戰略武器,而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則是促進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不二法門,因此在高端裝備領域進行專利佈局對於振興我國實體經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就像戰略武器需要長時間預研、高投入研製、高強度測試、高質量生産一樣,在發動機、運輸等領域培育高質量核心專利需要勇於攀登的創造魄力和持之以恒的創新定力。”劉海波説。

專利維持時間短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專利本身質量不高,運用價值低,技術市場需求萎縮。“從維持10年以上的發明專利擁有量來看,我們確實與國外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也説明我國在這些技術領域的專利質量還不夠高。”蘇平建議説,未來,我國企業要加大研發投入,根據技術發展方向預先做好專利佈局規劃,從創新源頭上提供好技術。同時要進一步強化專利運用能力,提升專利産業化水平。

“國家在專利審查過程中,應該適度地將重點向專利維持時間上偏移。企業也要更加注重專利的二次甚至是多次研發,瞄準行業前沿,不斷把商業需求和專利創造相融合,賦予其更強的市場功能,這樣才能有效地延長專利維持時間。”唐恒説。(記者 李芃達)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