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環境保護部就如何開展空氣質量預報工作等答問

2018-01-31 19:17 來源: 環境保護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環境保護部例行新聞發佈會實錄

1月31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月例行新聞發佈會。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王業耀介紹國家環境監測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佈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新聞發言人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新年好!

歡迎大家參加環境保護部新年首場例行新聞發佈會。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環境監測工作。近年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分別審議通過了多個環境監測方面的改革文件。環境保護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有關改革部署和要求,紮實推進環境監測事業發展,確保監測數據質量,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支撐和保障。

今天的新聞發佈會,我們邀請到環境監測司劉志全司長,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王業耀研究員,一會兒,他們將向大家介紹我國環境監測改革與發展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先簡要介紹環境保護部近期重點工作情況。

一、“大氣十條”目標全面實現

2013年9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發佈實施。5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共同努力,全社會積極參與,“大氣十條”目標全面實現。

一是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全面實現。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分別下降39.6%、34.3%、27.7%;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58微克/立方米。

在全面實現改善目標的同時,全國整體空氣質量大幅改善。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SO2濃度較2013年下降41.9%,74個重點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73.4%,比2013年上升7.4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比2013年減少51.8%。

二是産業、能源和交通結構調整取得重大突破。各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協同推進能源清潔化利用、淘汰落後和化解過剩産能、“車油路”統籌等工作,“大氣十條”確定的45項重點工作任務全部按期完成。

全國煤炭消費佔一次性能源消費的比重由67.4%下降至60%左右。“2+26”城市完成電代煤、氣代煤470萬戶,削減散煤1000余萬噸。全國燃煤機組累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億千瓦,佔煤電裝機容量71%。淘汰地條鋼1.4億噸。10205家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全部安裝在線監測,實現24小時實時監管。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2000多萬輛。實施國五機動車排放標準。建成國家空氣質量監測網。啟動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專項。重污染天氣聯合應對能力顯著提升。

三是中國特色大氣污染防治新模式基本形成。中央環保督察實現31個省(區、市)全覆蓋,齊抓共管的治理格局初步建立。區域聯防聯控實現重大創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環境法治保障有力,按日計罰、停産限産、查封扣押等執法手段更加豐富。環境經濟政策不斷完善,初步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資機制。中央財政累計下達527.88億元專項資金和100多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12省份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公眾參與環保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同呼吸、共奮鬥”逐漸成為全社會行為準則。

下一步,環境保護部將會同各地區和有關部門,以打贏藍天保衛戰為目標,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啟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作戰計劃。制定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計劃,明確治理思路和具體任務,指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出臺大氣污染防治配套實施方案。

二是持續推進散煤污染治理。繼續深入實施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城市試點工程,以“2+26”城市電代煤、氣代煤為重點,穩步推進清潔供暖。

三是抓好重點行業提標改造。繼續推進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研究推進鋼鐵等非電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在重點區域實施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全面加強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管理。

四是加快推進機動車污染治理。加快推進多式聯運,減少公路運輸,提高鐵路貨運比例。建設完善機動車遙測監測網絡,嚴厲打擊柴油貨車超標排放行為。開展油品整治專項行動。

五是強化重點區域聯防聯控。進一步強化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指導成渝、東北等其他跨省地區開展聯防聯控。著力提升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能力,指導相關重點區域和城市群開展應急預案修訂。

二、“綠盾2017”專項行動嚴查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問題

2017年7至12月,環保部等七部門在全國聯合組織開展“綠盾2017”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對44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部分省級保護區進行監督檢查,加大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問題查處和整改力度,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

截至2017年11月底,結合中央環保督察,各地已調查處理20800多個涉及自然保護區的問題線索,其中包括地方自查發現的5000多個問題;關停取締企業2460多家,強制拆除590多萬平方米建築設施;已整改完成13100多個問題,整改完成率62.8%,其他問題的生態恢復和整改措施正在落實中。廢止相關地方性法律法規12部,修訂51部,新制定頒布20多部,還清理了一批相關政策文件。同時嚴肅責任追究,各地已對1100多人進行了追責問責,其中處理廳級幹部60人、處級幹部240多人。

今年我們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強對整改進展情況的調度,對發現的重點問題扭住不放,督促地方抓緊整改和銷號。二是將綠盾專項行動常態化、機制化,進一步細化定期遙感監測,及時發現和嚴肅處理新問題,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行為。三是積極推進自然保護區綜合立法,為自然保護區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四是推進各地自然保護區確界工作,督促地方完善區界標示和警示警告設施,儘快補齊基礎工作短板,全面加強自然保護區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管理。

三、實施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專項行動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2016年以來,環境保護部在長江經濟帶組織開展地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執法專項行動,截至2017年12月底,排查發現的490個問題已全部整治完成。其中,主要問題包括違法違規建築類問題102個、工業企業類問題82個、排污口問題71個、非法碼頭類問題59個,以及旅遊餐飲、農業面源、畜禽養殖等問題,許多問題是久拖未決的歷史遺留“老大難”問題。

為進一步加快解決飲用水水源地突出環境問題,提高飲用水源環境安全保障水平,今年環境保護部將聯合水利部組織實施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組織各地依法開展縣級及以上城市地表水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劃定)、“立”(標誌設立)、“治”(違法問題整治)三方面工作。2018年3月底前,要求縣級及以上城市完成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排查,建立問題清單。2018年底前,要求長江經濟帶11省(市)完成縣級及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整治,其他地區完成地級及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整治。2019年底前,全國縣級及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要全部完成整治。

環境保護部將會同水利部定期開展監督檢查,督促各地工作落實。對履職不力、弄虛作假、進展遲緩等問題突出的,採取通報批評、公開約談、專項督察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實施問責。對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通報表揚。

從2018年3月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每月底前公開專項行動問題清單和整治進展,接受社會監督。從2018年4月起,環境保護部將通過官方網站、“環保部發佈”微博、微信公眾號,每月全面公開各地問題清單和整治進展。

下面請劉志全司長介紹情況。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 劉志全]: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歡迎大家參加新聞發佈會,首先,我謹代表環境保護部監測司,對大家長期以來對環境監測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借此機會,我就國家環境監測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作簡要介紹。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環境監測工作。2015—2017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連續三年分別審議通過了《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關於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等環境監測方面的改革文件,為監測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紮實推進環境監測重點任務,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第一,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全面支撐環境保護重點工作

按照《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關於“全面設點、全國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的要求,不斷完善空氣、水、土壤等環境要素的監測網絡,為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實施提供了重要支撐。在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方面,在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布設1436個國控監測站點,且全部具備PM2.5等六項指標監測能力,在“2+26”城市建設顆粒物組分/光化學監測和降塵監測網。在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方面,國控斷面擴展到2050個,覆蓋全國十大流域1366條河流和139座重要湖庫,基本滿足水環境質量評價與考核需求。飲用水源地監測覆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和2856個縣。在土壤環境監測網絡方面,建成由38800多個點位組成的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基本實現了所有土壤類型、縣域和主要農産品産地全覆蓋。同時形成了以衛星遙感與地面核查相結合的生態監測體系。

第二,推進環境監測機制改革,完成國家空氣、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

按照國家考核、國家監測、數據共享的原則,2016年我部全面完成空氣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工作,委託第三方公司對1436個國控空氣質量監測點位開展運維,有效提高了數據質量。

2017年,我部分兩個階段推進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第一階段,從2017年10月起,全國2050個地表水考核斷面全面推行採測分離模式,委託第三方機構按照統一的技術規範要求進行採樣,並按新的機制進行分析化驗,原始監測數據直傳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第二階段,2018年完成2050個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自動站建設,統一委託第三方機構負責運維,實現地表水環境質量主要指標的連續自動監測,實時數據國家與地方共享。截至目前,採測分離實現平穩運行,地表水監測事權上收順利實施。

空氣、地表水監測事權上收,厘清了國家和地方事權與支出責任,化解了地方行政干預,減輕了基層壓力和負擔,實現了“誰考核、誰監測”,是我國環境質量監測機制的重大改革,切實保證了監測數據獨立、客觀、公正。

第三,狠抓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確保數據真、準、全

數據質量是環境監測工作的生命線。近年來,我們按照中央決策部署,狠抓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各項工作,不斷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印發《“十三五”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方案》,依託地方承擔六大區域質控任務,形成國家、區域、監測機構三級質控體系,開展臭氧等氣態污染物量值溯源傳遞和顆粒物比對工作,發佈環境監測類標準規範100多項。建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監督機制,通過遠程監控與實地抽查相結合,採用飛行檢查、例行檢查、專項檢查等形式,加大環境空氣、地表水監測質量監督檢查力度,對西安案件等人為干擾和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進行嚴肅處理,持續保持高壓震懾態勢,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全面。

以上是有關情況的介紹,下面我願意接受大家的提問。

[新華社]:為厘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化解不當行政干預,環保部去年8月啟動了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工作,請問目前上收進展情況如何?上收後將對地表水質監測帶來哪些影響?

[劉志全]:謝謝您的提問。目前地表水監測事權上收進展情況總體非常順利,我想從這麼幾個方面向各位介紹一下:

一是總體思路和階段目標。按照國務院印發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要求,我部在借鑒空氣質量監測事權上收經驗的基礎上,2017年開展了地表水監測事權上收的工作,由“考核誰、誰監測”,轉變為“誰考核、誰監測”,從機制上確保監測數據的真實、客觀和準確。主要思路就是以國家考核,國家監測,數據共享為原則,以確保地表水監測數據質量為核心,以實現水質自動化監測為目標,以統一標準規範和質控為要求,分階段、分步驟開展國家地表水環境監測事權上收工作。第一階段:2050個地表水考核斷面從2017年10月份開始,全面實施採測分離模式,每月監測一次,在各地的共同努力下,採測分離工作已經順利實施了,目前運行穩定。第二階段:在2018年完成2050考核斷面水質自動站建設工作,實現地表水監測以自動監測為主,手工監測為輔,這個任務現在正在抓緊推進過程中。

二是採測分離模式改革及進展情況。長期以來,地表水監測模式為屬地監測,如斷面在哪個省市,就由哪個省市自己監測,監測結果報國家,國家用地方報送的監測數據對地方進行考核。這種監測模式本身就會有干預監測數據的可能,另外質控的要求也存在不一致的現象。

實施採測分離後,採樣交由第三方公司,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招標的八家公司專門負責採樣,同時,打破行政區域限制,在全國選擇290多家監測站對樣品進行監測分析,採測分離模式從機制上把監測分析工作同利益方脫鉤。具體方式是委託第三方公司,按照統一的技術規範和要求進行採樣,統一對水樣加密編碼,並對樣品混合後,通過冷藏運輸方式送至指定的分析測站進行集中分析,原始數據直傳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並對監測全流程各環節留痕質控。如採樣,首先要掃斷面樁上的二維碼,經過採樣、混樣、編碼,通過冷鏈運輸至分析測站,分析測站不知道樣品是來自哪個斷面的水樣。另外,對有時效性要求的樣品,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分析。

採測分離實施以來,監測數據質量穩定可靠,內部和外部質控樣品合格率均超過95%。在採測分離模式下,空白樣、加標樣、平行樣佔總樣品的15%左右,分析測站不知道樣品中哪個是空白樣,哪個是平行樣,哪個是加標樣,這樣就對監測分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確保了數據質量。從2017年10月份開始,採測分離監測數據已用於水環境質量的評價和考核。

三是關於你關心的“好水”比例的問題。監測數據表明:2017年1940個考核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比例是67.9%,同比增加0.1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是8.3%,同比降低0.3個百分點。總體來看,全國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整體呈現向好的趨勢,採測分離實施三個月以來,監測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好水”比例有所下降,這僅是三個月的監測結果比較,更進一步的結論,需要較長時間的分析比較。

總的來看,地表水監測事權上收,實現了“誰考核誰監測”,這是監測機制的重大改革,有效避免了行政干擾,進一步厘清中央和地方的事權,減輕了基層壓力和負擔,具有重要的意義。下一步,我部將加大水質自動站建設,自動站建成後,每四小時監測一次,監測頻次將大大提高,一旦水質出現異常情況將及時預警,對水環境預測預警和考核評價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謝謝。

[新京報]:很多人關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工作,請問環保部門是如何開展空氣質量預報工作的?會不會出現預報失準現象?怎樣進一步提高預報的準確性?

[劉志全]:謝謝你的提問。預報的準確度和精度是實現精準治污、精準發力,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大氣十條》發佈以來,我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和有關研究機構聯合開發了國際先進水平的空氣質量數值預報系統,利用國家空氣質量實時監測網的數據、國內外主流氣象預報資料、國家空氣污染源排放清單等基礎信息,每日對未來七到十天污染形勢進行分析和研判。同時,我部建立了空氣質量和重污染天氣預報會商機制,對重污染天氣過程的影響範圍、持續時間、污染程度進行研判,應該説在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索和總結,目前預報的準確率持續在提升,區域範圍的空氣重污染過程預報準確率已接近100%,重點城市污染程度的預報準確率達到80%,為空氣重污染過程研判、防控、預警和應急響應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大家注意到近年來部分城市發佈紅色預警,橙色預警、黃色預警並及時採取應急措施,這些都是基於預報結果做出的,説明預測預報工作非常重要。目前,國家、區域、省級和重點城市基本都已開展了預測預報工作,而且有一支專門預報隊伍,經過歷練,這支隊伍越來越成熟,為大氣污染防治和重污染天氣應對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非常好的成績。

下一步,我部將進一步完善國家、區域、省級、城市四級預報體系建設,健全預報會商機制,加強培訓和科研攻關,不斷的提高預測預報的準確性。

一是大力推進六大區域預報中心建設。包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和東北、西北、西南、華南六大區域中心建設,目前我們正在推進並取得積極進展,今年我們將全力推進區域中心建設,使之儘快提高能力發揮作用。同時,我部將建立國家和地方污染源排放清單動態更新機制,動態更新污染源清單,只有清單準了,預報才能更準確。

二是健全空氣質量預報會商機制。健全環保氣象部門會商機制,國家和區域會商機制,區域和地方省市的會商機制,要求地方也要建立相應的會商機制,提高預報的準確度。

三是加大對地方的技術支持力度,要加強預報産品分發能力建設,進一步升級完善預報産品分發系統,擴大預報指導産品的分發範圍,將國家級預報指導産品下發到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加大對地方技術支持力度。

四提升預報人員的業務能力。我部加強預報人員業務培訓,並針對中西部地區基礎薄弱的問題,建立對口幫扶機制,以強弱搭配“結對子”的方式,提升預測預報人員業務素質和能力。

五是加大科研攻關。目前,大部分地區還不能對未來7—14天情況做準確預報,中長期的預報能力亟待加強,要加大科研攻關,繼續加強這方面研究,加快相關技術和成果的吸收和轉化,提高預報的技術水平,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有效技術支撐。

[中央電視臺]:近期,環保部在媒體上披露了一些人為干預甚至篡改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的事件,引起社會強烈關注,請問環保部有沒有哪些技術性、制度性安排,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準確?

[劉志全]:謝謝你的提問。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大家最近可能在媒體上看到相關報道。對於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甭管是弄虛作假還是干擾採樣環境,環境保護部都是零容忍的態度,態度堅決,絕不姑息,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

近年來我們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整體在全面提升。現在的確有發現這種案例,但我可以告訴大家這不是大面積的,而是個別現象。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過去確實發生過堵塞採樣頭等問題,現在我部進一步嚴格了有關規定,出臺了管理辦法,未經批准非運維人員不得進入,誰進去誰承擔責任,若因工作需要進入站房,需按程序報批。而且我們在監測站點設置了警示標識,在站房內外加裝了監控設施,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搭建了在線遠程質控和異常數據審核平臺,能夠及時發現數據異常。如果有造假行為,我們通過大數據分析,某個站點的變化趨勢與周邊站點的環境監測數據不一致,或者在某個時段發生突變等,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在例行數據審核時就會發現,馬上會派人去查。目前,媒體報道的案件均是我部都過這個機制發現的,接到監測總站提供的線索後,我部均立即致函給地方人民政府和省環保廳,責成地方認真調查,嚴肅處理,將處理結果報環保部。

中辦、國辦于2017年9月印發的《關於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明確要求,地方黨委和政府要建立健全防範和懲治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並對防範和懲治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負領導責任。根據中央文件的精神,我部發現環境監測人為干擾問題後均責成地方處理,並提出明確要求。第一,要成立調查組。第二,要儘快拿出處理的結果。第三,要求地方將處理情況向社會公開曝光。所以我在這説,對於發現監測數據造假的,我們是嚴肅處理,發現一起,處理一起,通報一起,曝光一起。當然,在這裡,我們也希望地方政府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將環境質量改善的重點放在優化産業佈局、調整産業結構、加大污染治理、嚴格環境執法等削減污染減排的硬措施上,扎紮實實推動減排工作,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從根本上解決當地環境污染問題,絕對不能在環境監測及數據質量上打歪主意,動手腳。

下一步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兩辦《意見》,加強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加大責任追究力度。一是啟動環境監測條例研究制訂工作,為加大環境監測弄虛作假行為的懲處提供法律支撐;二是會同中組部和監察部制定關於防範和懲治領導幹部干預環境監測的管理辦法,構建責任體系,強化責任追究;三是加大公眾參與,各地環保部門已經將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納入當地“12369”舉報受理平臺,公眾可以隨時舉報,並對地方查處結果進行監督;四是加大對數據造假行為的打擊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絕不姑息,確保數據質量真實、準確、全面。謝謝中央電視臺記者的提問。

[中國日報]:有媒體報道稱,固廢中心近期公示了2018年第一批建議環保部予以批准的限制進口類固體廢物進口清單,各家企業及相應的進口商品與額度,其他固廢品種獲得的進口額度大幅度下降。請問今年環保部在固體廢物進口審批方面有哪些考慮?和去年相比有哪些新變化?

[劉友賓]: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引起社會方方面面的關注。禁止洋垃圾入境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標誌性舉措,人民群眾高度擁護。《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從嚴審查進口固體廢物申請,減量審批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控制許可進口總量;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手段,大幅減少進口種類和數量。為認真貫徹落實《實施方案》,我部修訂了《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管理規定》,補充制定了《進口廢紙環境保護管理規定》。

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和有關管理規定,2018年審批工作與去年相比的變化有幾點:一是分批審批2018年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合法合規企業一年內可多次提出申請,分批進行審批,避免出現往年審批量集中在第一季度的現象,以保證全年審批平穩有序。二是嚴格審核把關、加強企業環境監管,對違法企業依法依規停止審批,對獲批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的企業,加大日常現場監督檢查頻次,確保固體廢物實現無害化利用。三是取消貿易單位代理進口,僅允許加工利用企業自營進口固體廢物,防控環境風險。四是進一步完善企業環境管理要求。過去僅對進口廢塑料、廢船等有專門環境管理規定,這次對進口廢紙加工利用企業的生産規模、污染防控設施和措施等也提出了明確要求。

2018年,我部已停止審批管理目錄調整為禁止進口的24種固體廢物,限制類固體廢物進口審批工作正常開展。為滿足企業需求,2017年12月開始受理企業申請,2018年1月1日頒發了第1批進口廢物許可證,截至目前,已審批頒發4批許可證,第5批許可證即將進入公示程序,固體廢物進口審批工作正在依法依規、穩步有序進行。

[澎湃新聞]:土壤污染關係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人們很關注土壤環境監測數據質量,請問目前土壤環境監測建設進展如何?衛星遙感和地面監測是如何結合的?公眾何時會了解到新一批土壤監測數據?

[劉志全]:謝謝你的提問,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非常重要,環保部認真貫徹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在土壤環境監測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組織制定了“十三五”土壤環境監測總體方案。應該説方案對於指導全國開展土壤環境監測工作非常重要,這個方案裏面明確了建成一個監測網絡;理順兩個管理機制,即環保系統內的縱向聯動的機制和部門間橫向協同機制;完善三個技術體系,包括土壤環境監測的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方法體系和技術規範體系。同時提出要強化四個能力,包括土壤環境監測能力、人才隊伍建設、信息化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

二是初步建成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全面開展土壤環境例行監測工作。2017年我部初步建成了包含38880個點位的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包括背景點,基礎點,風險監控點位,比如背景點位就是反映土壤質量本底濃度水平的點位,在全國共布設了2481個,基礎點位布設了20006個,風險監控點布設了16393個。從環境的角度來看,目前基本實現了所有土壤類型、縣域和主要農産品産地的全覆蓋。同時組織開展全國土壤環境例行監測工作,這是一個常態化的工作。現在我們正在開展13611個歷史基礎監測點位的採樣和樣品測試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農業部、國土資源部,進一步溝通協調,加強聯動,推動數據共享。目前,三部門已基本達成一致,將農業和國土部門的近4萬個點納到這個網絡裏來,共享共用。

三是積極推動土壤詳查工作。這項工作是環保部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是由土壤司在承擔。2017年7月份,環保部會同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等部門開展這項工作,重點圍繞農用地、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兩類開展調查,摸清污染狀況和環境風險情況,有關詳查的工作情況,前期也報道過。目前各項工作正在全面的推進。

四是進一步強化土壤監測質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建立了地方採樣,集中制樣,盲樣編碼、異地分析的業務化工作模式,在土壤監測上一開始就採用採測分離模式。按採測分離的模式,依託地方建立了六大區域,承擔土壤樣品製備和流轉工作。此外,還制定一批土壤環境監測標準規範,開展了人才、人員隊伍和能力建設相關的培訓工作。

剛才提到什麼時候能發佈,估計整個調查大概在2020年底完成,經過部門會商、數據共享、分析整理,按程序報國務院批准後向社會發佈。

關於衛星遙感和地面核查怎麼結合的問題,實際上在環保領域,目前已經實現了天地一體化的應用。第一,在環境一號A/B星與C星成功應用的基礎上,我部積極參與“國家民用基礎設施中期發展規劃(2015-2015)”實施,作為牽頭用戶,正在會同有關部門推進12顆衛星的研製、發射和應用工作,包括4顆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和8顆環境一號衛星後續星。這些項目的成功實施,將進一推動我部在遙感監測領域開展監測的能力。第二,衛星遙感在環境方面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剛才説自然保護區核查,就是通過天上衛星遙感和地面核查進行結合,在青海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環保問題的查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在污染事故應急、黑臭水體、重污染天氣應對、環境執法、秸稈焚燒等領域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説,天空地一體化環境監測體系正在形成,而且能力正在逐步增強。下一步,我們將統籌生態環境監測,力爭使遙感監測等先進的技術手段有更大的發展和應用。謝謝大家。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 王業耀]:我簡單補充兩點,剛才劉司長在土壤環境監測方面開展的工作做了一個介紹,從總體上來看,2016年、2017年這兩年開展例行監測工作,我們初步實現了按集中採樣,集中制樣,然後異地監測的程序來開展土壤監測工作,同時數據報送過來我們統一進行數據處理,數據處理過程中,符合程序的數據我們認可,不符合的返回去,或者重新採樣、重新分析。我們正在做2017年數據審核工作,發現一部分數據不符合要求的,我們要打回去,要重新採樣或者重新監測。比如像重金屬的指標就會重新監測,然後我們再重新進行外部質量控制,再把數據重新報上來,合格了我們才認可。通過這個程序,我們保證例行監測的土壤環境質量的數據是可靠的,是準確的。

[路透社]:寧夏石嘴山市環保局大樓被霧炮車噴成冰雕一事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環保部此前已責成江西省、河南省嚴肅查處兩起干擾環境監測典型案例。據説這些現象的出現是因為地方官員考核壓力過大而干擾數據監測,請問環保部如何看待這類現象?

[劉志全]:謝謝路透社的記者提問,近期陸續出現一些干擾環境監測採樣環境的案件,我們部裏對這類案件的態度,剛才我已經講過了,對環境監測干擾問題是零容忍,絕不姑息,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你提到的這些案例都是環保部在最近檢查時發現的,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在例行檢查時,通過在線數據審核分析、或者通過遠程監控和第三方運維機構發現數據異常或人為干擾監測行為。剛才説了,我部接到線索後都已經致函相關省份要求調查處理,各地收到調查函後高度重視,認真核實干擾問題,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了嚴肅處理。

關於寧夏石嘴山的案例,在這裡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基本情況。2017年12月6號,我部直屬單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現寧夏石嘴山市一個國控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點受到噴淋干擾,這個站點位於石嘴山市環保局大樓樓頂,我部立即致函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和自治區環保廳,要求調查處理站點受到人為噴淋干擾的問題。2017年12月29號,寧夏回族自治區環保廳正式回函,經認真調查核實,大武口區環衛管理站按照工作計劃,安排噴霧車對建築物外立面、墻體和樓頂進行噴霧清洗,由於氣溫較低,石嘴山市環保局變成了冰雕大樓,大武口區環衛管理站站長、副站長受到警告處分。2018年1月16號,寧夏區環保廳通過寧夏日報向社會公開通報。近期,媒體高度關注。寧夏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再次責成寧夏監察部門、自治區環保廳、石嘴山市政府組合聯合調查組,對此事件進行進一步深入調查,嚴肅處理,我部也要求地方儘快將進一步調查結果報我部,並向社會公開,我部將密切跟蹤進展。在此我還是那句話,希望地方確實要端正政績觀,在改善環境質量上下功夫,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絕對不能在環境監測數據上打歪主意,動手腳。

我們的環境質量改善必須下真功夫,而且我們有些城市通過幾年的努力和紮實的工作,環境質量確確實實已經有了顯著的改善。在坐的可能也都報道過改善進展大的城市,我們空氣質量達標城市去年又增加了12個,現在達到99個。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我們工作努力的方向,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在質量上下真功夫,為老百姓提供清新的空氣。

下一步關於在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方面的工作,總的就是貫徹兩辦的精神,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責任體系等,加強監督檢查,啟動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嚴厲打擊環境監測弄虛作假行為,具體的我前面講過,不再説了,謝謝大家。

[科技日報]:正當人們對去年治理大氣污染成果高興的時候,進入2018年後,全國多地又相繼發生霧霾,請問新年伊始這一輪霧霾的成因是什麼?全國空氣質量監測情況如何?

[劉志全]:謝謝你的提問。首先,我通報一下今年以來的空氣質量情況:2018年1月1日到28日,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8.5%,同比上升10.4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0%。與去年同期相比,京津冀區域PM2.5濃度大幅度下降,長三角和珠三角PM2.5濃度略有上升。北京市PM2.5濃度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0.5%。

其次,我介紹一下今年1月的重污染天氣過程。2018年1月12號-22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一次大範圍的重污染天氣過程,影響範圍,持續時間均為入冬以來最大的一次,共有67個城市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響應,部分城市啟動了紅色預警。我們對今年1月12日-22日和2016年12月30日-2017年1月7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過程的監測數據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在氣象條件基本相似的情況下,今年的污染程度顯著減輕,污染物峰值濃度明顯降低,重度及以上污染持續小時數也明顯減少。同樣的重污染過程,但今年的重污染過程和過去的有所不同,污染強度、持續時間均明顯降低了,這充分説明,我們污染防治的技術路線是正確的,污染防治的成效是實實在在的。

第三,關於你提到的重污染天氣的原因。我們組織專家對今年重污染過程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一是污染物排放量大。應該説我國空氣質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國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較大,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重化工為主的産業結構尚未發生根本性轉變,我國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仍然佔世界産量的50%以上,機動車保有量也快速增長,産銷量已連續八年保持世界第一,這些基本特點造成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排放強度依然很大,再疊加冬季採暖排放,在遭遇大範圍長時間持續不利的氣象條件時,區域性重污染難免再次出現。二是不利氣象條件。1月份以來,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大範圍、長時間靜穩天氣,邊界層高度低,連續多日出現逆溫,大氣擴散條件持續不利,污染物排放量大並持續累積,客觀上加重了空氣污染的程度。

監測數據表明《大氣十條》確定的目標任務已全面完成。但我國大氣環境形勢依然嚴峻,距離打贏藍天保衛戰的目標差距仍然很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遠,還需要作出艱苦的努力,希望媒體朋友們繼續給予支持,謝謝。

[華夏時報]:請介紹一下排污許可制改革工作進展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劉友賓]:制定實施排污許可制度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落實中央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也是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制度保障。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部按行業分步推進排污許可制改革。實施一年以來,總體工作進展順利。

一是逐步建立健全法規體系。發佈《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出臺《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7年版)》,啟動《排污許可管理條例》(草案)編制。

二是基本完善技術體系框架。發佈鋼鐵、水泥等15個行業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10項自行監測技術指南以及其他配套技術規範。

三是實施固定污染源信息化管理。建成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實現統一平臺、統一編碼、精準定位、信息公開。目前河北、上海等地正在試點排污口信息化管理,通過一個二維碼融合排污許可、在線監測及執法監督信息。

四是推動環境管理制度銜接整合。有機銜接環評、總量控制、環境監測等環境管理制度,強化執法信息化、規範化,加快形成以排污許可為基礎、精簡高效的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制度體系。

五是建立國家、省、地市三級工作機制,推動排污許可證核發。形成國家總體指導、省級總體協調、地市負責核發三級工作機制,加大技術支持服務,分行業、分階段推動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

2017年6月底完成全國火電、造紙行業企業排污許可證核發,2017年10月底完成“2+26”城市鋼鐵、水泥等高架源排污許可證核發,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國核發鋼鐵、水泥等15個行業排污許可證2萬餘張。

下一步,我部繼續推進排污許可制改革。一是繼續完善法規標準和技術體系,推動出臺《排污許可管理條例》,制定發佈其他重點行業排污許可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二是加大無證排污監管執法力度,公開曝光典型違法案例。三是繼續強化排污許可信息化水平,推動形成統一的固定污染源信息平臺。四是繼續推動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的申請與核發,逐步實現固定污染源的全覆蓋。

[經濟觀察報]:飲水安全直接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請問環保部門是如何開展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的?目前水源水質狀況如何?會不會及時向公眾公開有關信息?

[劉志全]:謝謝你的提問。按照國務院印發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就是《水十條》的要求,我部把飲用水安全作為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切實保障老百姓飲水安全。

一是關於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方面。我部印發了《全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實施方案》,對全國31個省(區、市)轄區內的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以及2856個縣級行政單位所在的城鎮,開展所有在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的水質常規監測和全指標分析工作,每年要開展一次109項全指標分析。

地級及以上城市在用飲用水源地共950多個,每月監測一次;縣級城鎮在用飲用水源地共3500多個,其中,地表水水源水質每季度監測一次,地下水水源水質每半年監測一次。如果發現異常情況,要開展加密監測。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的監測項目、監測方法和評價標準,均嚴格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和《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等相關要求。

二是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就是達到或優於三類水質標準的比例為95%。其中,地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93.7%,主要超標項目為硫酸鹽、鐵和總磷;地下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85.1%,主要超標項目為錳、鐵和氨氮。需要強調的是,我剛才介紹的是水源地水質情況,水源地的水經過自來水廠處理後,才能輸送到千家萬戶,自來水水廠有一整套處理要求,達到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的要求,才能進入到城市自來水管網用於居民生活飲用。

三是關於你剛才提到的信息公開情況。我部高度重視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信息公開工作,為進一步推進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信息公開工作,提高公眾對水源保護工作的監督,強化社會和輿論監督,落實地方政府水源保護責任,我部組織制定了《全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信息公開方案》,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保廳(局)根據這個方案的要求,自2016年1月起按月公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信息,這個信息2016年各地就已經公開了。2018年第一季度起將按季度公開縣級城鎮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信息,就是2856個城鎮飲用水源水質信息,要求從今年開始公開,屆時請大家關注。

[南方週末]:第四批中央環保督察反饋通報了一些問題,請問目前這些問題整改情況如何?能否舉幾個例子?

[劉友賓]:第四批8個中央環保督察組已完成向被督察省(區)的反饋。相關省(區)高度重視督察反饋意見,均表態要對問題一抓到底,整改到位。目前,各省(區)正在制定整改方案,待報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後統一實施。與此同時,針對一些受到高度關注的突出環境問題,相關省(區)也立行立改,取得了初步進展。

例如吉林省取締長白山違規建設高爾夫球場項目,拆除相關設施,並已啟動問責工作,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海南省組織相關部門對違法違規填海項目進行全面清查。山東省濱州市加大過剩産能淘汰力度,開展電解鋁行業違法違規項目清理整頓專項行動,關停産能269.2萬噸。

下一步,我們將在中央統一領導下督促地方整改,對督察整改方案嚴格審核把關,確保措施有力;定期清單化調度整改工作進展,督促各地按時完成整改任務;針對突出問題,進行點穴式督察,推動有關地方紮實解決問題;並適時對整改不力的地方,採取函告、通報、約談和問責等措施,傳導壓力,壓實責任。同時通過公開督察報告主要內容、公開整改方案、公開整改落實情況,加強整改情況宣傳報道,強化社會監督。也歡迎新聞界的朋友們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央環保督察工作。

最後,我再向大家通報一個情況,為了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力度,2016年,環保部開通了微博微信公眾號,去年1月開始,又建立了例行新聞發佈制度,得到了新聞界朋友的大力支持。環保部黨組對環境宣傳工作高度重視,幹傑部長要求我們一如既往做好例行新聞發佈工作,不斷優化發佈工作,不斷提升例行新聞發佈工作質量和水平,更好滿足新聞界朋友們對環保部新聞信息的需求,同時今年我們還要求省級環保部門自2018年開始建立健全環境新聞發言人制度,完善例行新聞發佈工作,要求地方每兩個月至少召開一次例行新聞發佈會,及時通報當地環保工作進展,回應環境熱點問題。

今天我們在這裡首次向社會公佈31個省(區、市)環保部門新聞發言人名單和聯絡電話,大家可以通過“環保部發佈”微博微信,環保部官方網站以及明天的中國環境報,了解到31個省(區、市)環保部門新聞發言人名單及聯絡方式。記者朋友們對地方有什麼採訪要求,可以及時與各地新聞發言人聯絡。

中國人民的傳統佳節----春節馬上就要到了,提前祝記者朋友們新春快樂,幸福安康!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