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貧困戶胡老漢的“斷舍離”

2018-02-04 15:2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鄭州2月4日電 題:貧困戶胡老漢的“斷舍離”

新華社記者孫志平、李麗靜、甘泉

當挖掘機伸展出巨大手臂將屋頂上的瓦片紛紛扒落時,84歲的胡老漢剛才還故作輕鬆的神情消失了。他怔怔地立在那裏,仿佛那些瓦片不是落在地上,而是重重落在了心頭上。

胡老漢名叫胡玉良,是河南三門峽市盧氏縣官道口鎮秋涼河村一名貧困戶,2016年7月被精準識別為異地扶貧搬遷對象。

眼前這所正在被拆除的老房子,是他在28年前一磚一瓦蓋起來的。當年他用了近半年時間,親手燒制了1萬多塊青磚、2萬多塊灰瓦。

搬遷這一天還是到了,胡老漢和老伴、兒子一大早就開始收拾東西。破櫃子、舊椅子……他一樣也捨不得扔,整整裝滿一輛三輪車。

“房真要拆了,爸是不是怪捨不得?”44歲的小兒子胡佔學小心翼翼問道。

“舍得,有啥捨不得。”胡老漢看起來一臉輕鬆,“今天就是要開開心心搬新家。”

盧氏縣是河南四個深度貧困縣之一。這個山區縣有4000多個山頭,2400多條河流澗溪,群眾貧困且居住分散。當地有一句順口溜:“一路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則三五戶,少則一兩家”。因此,需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9310戶3.3萬多人,佔河南異地搬遷扶貧人口的1/9。

胡老漢家是這個深山坳坳裏唯一一戶人家,從爺爺輩開始住在這裡,至今已有100多年。由於房子老了,夏天會漏雨、冬天會漏風。過去,他和老伴兒、兒子、兒媳擠在狹小的老房子裏,生計靠20畝山坡地種玉米,全年收入只有1萬多元。什麼時候能為小兒子建上一所新房,成了這個80多歲老人最大的未了心願。

這兩年,精準扶貧讓胡老漢一家生活開始大逆轉。

其中,兒子兒媳依託産業扶貧發展生態養豬。豬仔、防疫、銷售由合作社全包,自己只需要出勞力,在20畝地上種牧草、散養豬,一年出欄200頭豬,有近4萬元收入。同時,官道口鎮新建起了異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胡老漢一家不用出錢,就在鎮上分得100平方米的簡裝修新房。

終於有了新房,胡老漢老兩口高興壞了。高興之餘也難免傷感,畢竟窮家難捨、故土難離,而且搬遷意味著老房要拆除,進行宅基地復墾。但在老實孝順的兒女面前,胡老漢總是悄悄掩藏著心事兒。

然而,當挖掘機真的在老房子上開扒,眼瞅著磚、瓦掉落,胡老漢再也藏不住了,早已在眼眶裏噙著的淚,啪嗒嗒地往下掉。

一陣塵土飛揚的拆除後,冬日的山谷恢復了靜寂,是時候去新家了。

7公里外官道口鎮異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的新房裏,兒媳正在為老兩口收拾佈置房間。村支書用小汽車將胡老漢和老伴接了過來。小區11棟六層小樓整齊排列,深紅色的樓體在積雪的映襯下更加醒目。走進新房,胡老漢左看看右看看,喃喃道“還怪好,還怪好”。鎮裏的幫扶幹部幾天前專門送來的煤爐燒得正旺,屋子裏暖烘烘的。

胡老漢和老伴兒圍著煤爐嘮嗑,他蹙著的眉頭漸漸舒展開。老伴兒還在勸他:“這最後一樁心願也了了,咱倆以後可不就得開開心心?你看,這窗戶外的景兒多好呀。”

“中嘛,中嘛”,胡老漢總算被勸個不停的老伴兒逗樂了,“人總是要奔著好生活去。”

斷窮根、舍故土、離家園……像胡老漢一樣,2016年以來,盧氏縣已有5545戶20211人實現異地扶貧搬遷,他們告別大山,告別貧困,開啟新生活。

記者離開時,胡老漢新居不遠處正熱熱鬧鬧,10來個婦女手腳麻利地包著餃子,已經下鍋的餃子在沸水裏翻騰。村裏組織剛搬遷到小區的貧困戶吃起餃子宴,一起慶祝喬遷新居。

在新家園,他們即將迎來第一個春節。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