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頻頻登上“黑榜” 中藥飲片
如何擺脫“成長的煩惱”?

2018-02-06 19:3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成都2月6日電 題:頻頻登上“黑榜” 中藥飲片如何擺脫“成長的煩惱”?

新華社記者董小紅、趙丹丹

隨著中醫藥法頒布實施,中藥産業迎來黃金髮展期。但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中藥飲片卻頻頻登上質量“黑榜”。記者在多地調研發現,近年來,我國中藥特別是中藥飲片産業雖然整體質量有很大改觀,但是不合格藥品的曝光頻次依然不少。

屢上“黑榜”是否意味著中藥飲片安全性問題凸顯?中藥飲片如何擺脫“成長的煩惱”?記者進行了相關調查。

一邊快速增長  一邊屢登質量“黑榜”

中藥飲片是指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可直接用於調配或製劑的中藥材及其中藥材的加工炮製品。近年來,隨著中藥飲片炮製理論的不斷完善和成熟,市場對中藥飲片的需求越來越大。工信部發佈的2017年1-9月醫藥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中,增長最快的就是中藥飲片加工,增速為17.2%。

然而與此同時,中藥飲片不合格問題卻屢屢被曝光。2月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通報稱,標示為江西樟樹天齊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等61家企業生産的65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而就在不到半個月前,食藥監總局通報的《甘肅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質量公告》中,有17批次不合格藥品被曝光,全部是中藥飲片。2017年11月24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曾一天4次通報中藥飲片質量問題,涉及幾十批次中藥飲片。

記者梳理髮現,中藥飲片問題主要涉及農藥殘留量、性狀、含量測定等檢測項目不合格,其中不乏知名藥企生産的常用藥材,包括砂仁、黨參、白礬、板藍根等多個中藥飲片種類。

“食藥監總局通報的問題並非個例,反映了目前中藥飲片領域確實存在以次充好、制假售假等問題。”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稽查總隊副總隊長景鋒説。

“中藥飲片的療效對治病效果很關鍵,如果任由中藥飲片質量問題蔓延,不僅會損害大家對中醫的信任,更不利於中醫學的持久發展。”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肝脾胃病科主任冷炎説。

“按起葫蘆浮起瓢”?部分標準落後、流通環節長等問題凸顯

記者調查了解到,標準落後、流通環節長、“小作坊”遍地等,或成讓中藥飲片屢屢登上質量“黑榜”的原因。

據了解,目前關於中藥材的有些標準比較落後,比如吉林省的中藥飲片炮製標準是1986年制定的,已經不適應産業發展的需要,標準落後嚴重影響了中藥飲片産業的推進。

“比如赤芍,在標準裏沒有寫具體的參數,如燒制的溫度、時間、性狀等,導致生産企業沒有參考的依據和標準。”長春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副教授于鵬説。

現行中藥飲片監管手段也不夠精準。“目前主要還是依據西藥理論,檢測中藥飲片中的各種化學成分。”長春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邱智東説,中藥飲片採用的是傳統的中藥理論和炮製辦法,西藥的理論和檢測辦法並不完全適用。

中藥材天地網智庫專家劉紅衛説,中藥飲片在實際加工過程中,參與者眾多,環節複雜。這讓監管部門難以有效監管,也屢禁不止,“按起葫蘆浮起瓢”。而且,打著産地初加工名號,實則進行中藥飲片加工的“小作坊”也並不少見,它們以低成本和便捷的優勢,支撐著不少中藥飲片的生産供給。

“有的中藥飲片在出廠時抽檢合格,但是由於流通環節過長,控制不嚴格,在下游企業抽檢中也出現了灰度、濕度等指標不合格。”景鋒説。

産業優勝劣汰迎機遇 鏈條有待“整體提升”

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提升中藥飲片質量不是某一個環節的事,亟待行業全産業鏈的提升。

“目前,中藥飲片源頭質量控制薄弱,流通中間環節過多。如果上遊種植土壤重金屬含量超標、亂打農藥,中游生産加工炮製方法不對,下游流通受到污染等,都會造成質量問題。因而,必須從種植、生産、加工、流通等全産業鏈的管控上破局。”劉紅衛説。

中藥飲片生産相關企業也需要加強自律。“例如可以通過改進中藥飲片包裝袋設計等,避免流通過程中被污染導致的質量問題。”景鋒説,中藥飲片生産企業需要加強自身的質量控制,改變傳統採購中藥材的方式,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加強對原産地供應渠道或者基地的建設管理,嚴格把控質量風險。

我國中藥産業正在迎來其最黃金的發展期,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的同時,中藥産業自身轉型升級成為應時之需。邱智東認為,需要抓住當前行業快速發展的時機,逐步完善標準,扶持規範的企業,促進行業優勝劣汰。“在完善監管的同時,也要改善不合理的標準,一抓一放,讓中藥飲片行業既有安全保障,又有發展空間。”邱智東説。

有專家也建議,探索建立第三方檢驗檢測平臺,加強中藥材溯源體系的建立,尤其是依託中藥材的産地源頭,建立一批集生産基地、初加工基地和倉儲物流基地為一體的中藥飲片保障體系,變分散加工、分散儲存為集中加工與倉儲,全方位助推提升中藥飲片的質量水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