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住得好、真脫貧
——四川達州易地扶貧搬遷注重“後續發展”

2018-02-07 15:5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成都2月7日電(記者 任硌、陳健、吳文詡)趕在農曆春節前,達州市渠縣李馥鄉鳳凰村貧困戶李述奎把家從渠江邊上破舊潮濕的老房子搬進了新居。“真是做夢也沒有想到,今年在新家過年了!”李述奎滿臉喜悅。

李述奎家有5口人:生病的妻子、80歲的母親,兩個正在上學的兒女。按當地人均不超過25平方米、每戶總面積不超過125平方米的標準,李述奎一家住進了125平方米的二層小樓,僅自籌了1萬元。

其新居位於渠江邊一塊較高的臺地上,這是鄉政府為了規避渠江洪澇災害而選定的,是整個鳳凰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記者見到,一棟棟美麗別致的樓房有序排列,硬化的通村路、籃球場、圖書室、村活動室、垃圾箱一應俱全,太陽能路燈和天然氣管道正在安裝中,幾乎與城裏住宅小區沒有區別。

多年來,由於交通不便、人多地少,加上頻繁的渠江洪澇災害,渠縣鳳凰村人生活艱難。

這是整個達州的縮影。2014年底的統計數據顯示,達州市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村828個、貧困人口63.66萬人,貧困人口總量居四川省首位。

“大量居住在深山、高寒等生存環境差,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以及生態環境脆弱、限制或禁止開發地區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我們都列為易地扶貧搬遷對象。”達州市委書記包惠介紹。

為了讓貧困戶花“小錢”住上新房,四川達州進行了有效探索。據了解,達州市易地扶貧搬遷資金由中央預算內投資、省政府籌集的地方債務資金、國家專項建設基金、長期低息貸款、群眾自籌資金等五部分構成。其中,群眾自籌資金原則上不超過1萬元/戶,對於特別困難的可不自籌。

受訪幹部表示,在提供易地扶貧搬遷幫扶政策時,要求注重生産經營條件與就業機會的創造,推動搬遷村戶轉型為適應市場環境、本領不斷強化的現代農民。

在鳳凰村安置點背後山坡上,記者見到了萬畝嫩綠的花椒苗。李馥鄉黨委書記余小波説,為了讓易地扶貧搬遷的貧困戶住得好、真脫貧,每個安置點都有了産業支撐,引進業主建設的花椒産業基地可為附近農民提供400個就業崗位。

在達州市大竹縣月華鎮九銀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陳德金説,自己在老房生活了一輩子,搬到別處種莊稼不方便,最初堅決不肯搬。鎮、村幹部輪流到他家做工作“算細賬”,了解到新居條件好,出行、就醫、務工樣樣方便,搬出後家裏的田地可以流轉,他答應了搬遷。現在,他越來越覺得當初的決定沒錯,很是高興,“我正在附近的鞋廠學習包裝,1個月能有1500元左右工資,以前哪有這種好事?”

同樣在附近鞋廠務工的還有易地扶貧搬遷戶焦雲修老人。過去,他和老伴住在一處半山腰上的土坯房裏,出門全是爛泥巴路。“搬到新房子後,我給廠子掃地,在鞋廠穿鞋帶,加上低保、糧食直補的錢,一年就有一萬多元的收入,今年肯定能脫貧。”

九銀村安置點旁便是食品産業園,記者走進一家醪糟廠了解到,這家企業專門提供就業崗位120個,首批解決了15名搬遷群眾就地就業。

“就業扶貧直接、有效。只要貧困家庭有一個人能夠穩定就業,有了持續穩定的收入,就能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四川省就業局局長黃曉東表示。

據四川省發改委數據顯示,2017年1月至11月,四川共建成易地扶貧搬遷住房14萬戶47.9萬人,超額完成了33萬搬遷人口住房建設任務,已搬遷入住9.3萬戶31.5萬人。整個“十三五”期間,四川規劃完成120萬貧困人口的易地扶貧搬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