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東汕頭華僑試驗區“聚僑力”打造對外開放新平臺

2018-02-09 11:0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廣州2月9日電 題:廣東汕頭華僑試驗區“聚僑力”打造對外開放新平臺

新華社記者 詹奕嘉

歲末年初,廣東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以下簡稱“華僑試驗區”)傳來喜訊:華僑未來城、中泰(汕頭)華僑中心、萬僑智匯城和潮商産業創意園等一批重點項目簽約落戶,總投資額超過千億元。

成立3年多的華僑試驗區,近期被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之一、獲國僑辦批准設立“僑夢苑”,正成為東南沿海聚僑心僑智、匯僑資僑力的“強力磁石”和嶄新平臺。

搭建平臺聚“僑力”

廣東省汕頭市是我國知名僑鄉和最早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2014年9月15日,華僑試驗區獲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成為全國唯一以“華僑”為主題、“經濟文化合作”為紐帶的國家級發展平臺。

記者近日在華僑試驗區看到,3年多前仍是荒野的海邊平地上已經崛起了一大片現代建築,不少高科技和總部企業項目紛紛落戶動工,許多工地上人來車往、機器轟鳴。

泰國中華總商會2017年底與汕頭市政府簽約的“中泰(汕頭)華僑中心”項目就是其中之一。該項目用地面積約300畝,內容包括泰國中華總商會基地、華僑文化産業基地、華僑華人創業創新服務基地、華僑生活社區等。

泰國中華總商會主席陳振治告訴記者,華僑試驗區既有國家級戰略平臺的硬體基礎設施、優惠政策和人才配套的支撐,又享有汕頭經濟特區立法權和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優勢,這使他對項目發展充滿了期待和信心。

“近3年來,我們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招商、高效率服務和高端引領、創新引領、人才引領、現代引領的發展理念,華僑試驗區起步區建設已初見成效,集聚華僑華人交流、發展、創新的格局初步形成。”華僑試驗區黨工委書記吳先宏説。

2017年,華僑試驗區規劃範圍480平方公里內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99.81億元,同比增長9.2%,存量登記註冊企業已達3648家,總註冊資本549億元。

金融創新引“僑資”

3年多來,華僑試驗區加快推進金融創新發展,一大批涉僑特色金融服務平臺和機構不斷涌現,成為富有僑鄉特色的金融政策試點區。

2015年9月,華僑試驗區在多方支持下創設全國首個以華僑為核心概念的區域股權交易板塊“華僑板”。“華僑板”汕頭運營中心總經理林峰告訴記者,“華僑板”在企業、政策和資金之間架起橋梁,為境內外僑企僑資提供各類股權融資、債權融資、財務顧問等服務,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

截至2018年1月,“華僑板”累計掛牌企業492家,其中8家成功轉板到“新三板”、2家增資擴股4119萬元,改制轉板功能和融資通道功能日益顯現。

在“華僑板”基礎上,華僑試驗區已設立廣東華僑金融資産交易中心,打造涵蓋債權和資産收益權等證券化業務範疇的金融創新平臺。

華融華僑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華僑試驗區金融創新的又一嘗試。該公司董事長楊弘煒介紹説,公司致力於服務華僑試驗區金融創新發展和汕頭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2017年資産規模達286.69億元,比2016年增加近一倍,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

優化環境匯“僑智”

走進華僑試驗區華僑華人創業創新服務中心,首先進入眼簾的是“新生代僑創之星創業史”走廊,上面展現著26名知名華僑創業者的奮鬥歷程和經濟成就。

“每次看到這面展示墻都會産生很強的激勵感,這個中心充滿了欣欣向榮的朝氣。”弘業國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潮汕籍“90”後陳湘已經在汕頭華僑試驗區投資註冊了3家公司,如今每月都至少來一趟汕頭。

畢業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陳湘告訴記者,他對華僑試驗區印象最深的不是硬體設施,而是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體系。

3年多來,華僑試驗區管委會推進“放管服”改革,開展集中審批服務,為華僑、潮商、民營“三大經濟”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其中潮商中心大廈項目接手、申報到掛牌僅用了12天時間就完成手續,更在當地傳為美談。

為進一步引入涉僑科研資源,華僑試驗區與廣東省經濟學會簽訂合作協議,合作共建華僑智庫研究院。研究院名譽院長陳鴻宇説:“我們將重點研究如何利用華僑華人資源推動試驗區建設,為發展涉僑經濟文化合作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廣泛團結聯絡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汕頭市市長鄭劍戈表示,將繼續圍繞“僑”字做文章,打好手中“僑”牌,將汕頭建設成為華僑華人的投資樂土、創業福地、樂居天堂和精神家園。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