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核心技術 支撐中國創造

2018-03-05 07:50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核心技術 支撐中國創造
——從“新四大發明”説開去

供給上的創新滿足了十幾億人共同的需求,成就了令人震撼的市場。

——范小雲委員

“互聯網+”正進入新階段,要求與傳統行業、公共領域更深度融合。

——馬化騰代表

以人工智慧、新零售等業態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正加速讓人們夢想成真。

——姚勁波代表

過去拼數量、拼規模、低成本、微利潤,如今拼質量、拼設計、拼技術。

——易建強委員

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網購,被稱作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其背後則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效。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就科技創新、中國創造等話題展開熱議。

“中國市場經濟改革催生著創新動能”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取得了眾多舉世矚目的科技成果,不僅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也極大改善了我們的生活。

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易建強委員認為,以“新四大發明”為代表的一批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是科技創新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快速發展,重塑中國形象、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生動注腳。這些新技術是科技創新的最新産物,是技術創新和科技改造升級的成果,同時,這些技術的應用實實在在便利了老百姓的生産生活,滿足了市場需求。

“這表明中國在這4個方面的發展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范小雲委員説,雖然“新四大發明”並非同一層面的事物,但在提高社會效率的同時也提高了我們的生活品質,促進了近10年來我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所以,認真思考這些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有助於我們認清中國現代化的邏輯和優勢,更好地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從經濟學上理解,這4個方面都體現了大規模的需求匯集。供給上的創新滿足了十幾億人共同的需求,成就了令人震撼和難以超越的市場。”范小雲説,“中國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確立了中國經濟大國的地位,人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使得消費成為引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並形成了有效需求。同時,中國市場經濟改革催生著創新動能,這是基礎體制保障,其中包含了政策法律、科技創新、金融體系、人力資源等多重支持。”

“數字經濟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遇”

從某種意義上説,“新四大發明”是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産物。

“以人工智慧、新零售等業態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正加速將人們夢想中的智慧生活變為現實。”58集團首席執行官姚勁波代表認為,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悄然結合,數字經濟在中國經濟構成中的比重將不斷提高,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遇。在此背景下,服務業與互聯網深度結合,更充分地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大幅提升效率,形成數字經濟下的新型服務業態——“互聯網+服務”。

“以‘互聯網+服務’為代表的新服務業,在促進就業、房産租售、家政、速運等多種服務升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姚勁波説,新服務業為經濟轉型升級注入了新動力。

在易建強看來,這些新技術的出現可以説是必然的。這些年來,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産生活理念也在不斷更新。綠色、共享等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人民對於更高效、更健康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強,為新技術發展提供了豐沃土壤。

與此同時,我國經濟實力和科技生産水平在不斷提高,有了滿足這些需求的條件,國家也在以資金、政策扶持等手段積極推進新技術的發展。“它們的出現,不僅帶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國家經濟轉型升級。過去拼數量、拼規模、低成本、微利潤,如今拼質量、拼設計、拼技術,以創新引領發展。”易建強説。

“過去一年,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發展最快、創新最活躍、輻射面最廣的經濟活動。全球主要的科技與互聯網公司都站在這個風口上。”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代表説,在新一輪全球技術革命中,中國企業改變了新技術跟隨者的角色,轉而成為新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與全球合作夥伴協同發展。從共享單車到移動支付,從無人貨架到在線學習,高速發展的數字經濟給百姓生活帶來驚喜和便捷,也會更廣泛、深入地影響各個産業。

“中國創造的基因、機制和動力正在形成”

“當前‘互聯網+’正進入新階段,要求與傳統行業、公共領域在知識上、業務上、應用上更深度融合。”馬化騰説,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充分發揮創新科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要打破部門和地區壁壘,整合現有的數據平臺,分步推進重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數據交換和共享。此外,有規範也要有監管,要加強相關市場機制建設,維護健康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包括確定市場的監管主體,防範不規範的企業行為破壞市場秩序、損害用戶隱私等。

姚勁波表示,未來在數字經濟的推動下,傳統産業與互聯網將加速融合,帶動新服務業變革升級,促進中國快步走上科技強國之路。強化數字經濟與新服務業發展,將成為企業、行業發展的驅動力和核心競爭力。針對新服務業目前的發展情況,他建議,政府部門可以考慮進一步放開新服務業市場準入,營造公平的發展環境;引導企業參與標準制定,推進新服務業標準化建設;完善人才引留機制,為新服務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共建共享新服務業大數據系統,重建消費安全秩序等。

“這些年來我們取得了許多突破,但同時也要看到,中國製造要轉變為中國智造甚至中國創造,還有一些門檻要過。最根本的,中國創造還需要更多過硬的核心技術,在更多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鑄造中國創造的骨架和靈魂。”易建強説,這就要求我們培養優秀的創新團隊,提高創新能力,並營造更活躍的創新氛圍。

“製造業大國地位的保持,是中國成為世界強國的基礎保證。”范小雲説,在繼續完善發展壯大中國製造的同時,要以創新引領驅動中國創造,“通過高鐵、移動支付等高水平業態,能夠看到,中國創造的基因、機制和動力正在形成,這是我們建設現代經濟體系的希望和根本。”

“工業互聯網是數字經濟時代最具發展潛力的新領域,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新載體。”馬化騰説,工業互聯網發展帶給中國“彎道超車”或者“變道超車”的機會,基於數據驅動的創新體系和經濟體系,將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強大的新動能。建議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記者 歐陽潔 姜潔 王雲娜 侯琳良 王錦濤 李縱)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