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科院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基礎科學研究工作情況

2018-03-27 17:25 來源: 中科院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3月26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2018年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通報中科院基礎前沿科學研究工作情況。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和基礎前沿領域科研人員代表在會上介紹了有關情況,並回答了媒體提問。

今年1月19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對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作出部署。近年來,中科院充分發揮學科綜合優勢,系統開展科研項目部署,在多個基礎前沿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在重大科技成果産出、人才隊伍培養引進、科研平臺建設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系列進展。會上,中科院前沿局局長高鴻鈞介紹了近年來中科院在基礎科學、前沿科學研究方面的佈局、思路、舉措、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高鴻鈞説,2017年,中科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了一大批重要原創成果。2018年新春伊始,中科院在重大原創成果方面再次取得了體細胞克隆猴等突破性進展。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近日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時表示:“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科院近年來的重大成果産出進入了‘井噴期’,一大批重大原創性成果、戰略性技術與産品相繼問世,我們在一些重要領域已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某些前沿方向開始並行、領跑。”

高鴻鈞表示,這種並行或者領跑主要體現在:一,在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新年賀詞中,“量子計算機”和“海翼”號深海滑翔機兩項基礎科學研究成果入選。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天眼、悟空、墨子3項成果的科學研究均已經取得很好的進展,“天眼”在首次試驗中新發現6顆脈衝星,“悟空”獲得世界上迄今最精確的高能電子宇宙線能譜,“墨子”號圓滿完成三大既定科學目標。二,2017年,中科院獲國家自然科學獎12項,佔全國34%,“水稻高産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獲一等獎,這是中科院5年內獲得的第4項自然科學一等獎。十八大以來,中科院作為第一完成人或第一完成單位,共獲國家自然科學獎90項,其中一等獎4項(全國共6項)。三,在兩院院士評選出的“2017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中,有6項由中科院牽頭完成;在科技部發佈的“2017年中國十大科學進展”中,有5項由中科院牽頭或參與完成。四,在2017年湯森路透發佈的第二屆“全球最具創新力政府研究機構25強”中,中科院是我國唯一上榜的科教機構,居第11位。五,根據國際公認的衡量基礎研究影響力的“自然指數”排行榜,中科院連續5年位列全球榜首。六,多位優秀科學家代表我國首次獲得國際重要科技獎項,顯示了我國科技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高鴻鈞介紹説,為了能夠取得重大原創成果的突破,中科院加強了B類先導專項、卓越創新中心、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等六大“抓手”的具體部署和落實。

B類先導專項側重於瞄準新科技革命可能發生的方向和發展迅速的新型、交叉、前沿方向,取得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創性成果。2012年以來,中科院先後部署了三批B類先導專項,目前在研18項。2017年,量子通信、腦科學與智慧技術、青藏高原、超導電子學和大氣灰霾追因等首批5個專項已通過結題驗收。除了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提升了國際影響力之外,B類先導專項更是充分發揮了先行先試的“先導”作用。

卓越創新中心是“率先行動”計劃的“尖刀連”和“活力之源”。2014年以來,中科院啟動建設了量子信息、青藏高原、粒子物理、腦與智慧、凝聚態物理、分子科學等19個卓越中心,已有14個卓越中心順利通過籌建期驗收,其中量子信息卓越中心在2016年驗收後轉為創新研究院。按照“自然指數”排位,目前卓越中心均處於國際同類機構前列,引領學科前沿,真正擔當了創新“尖刀連”的作用。

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是中科院為進一步持續穩定支持拔尖人才,從2016年開始部署的重要舉措。中科院希望通過前沿科學計劃的實施,為老、中、青三代拔尖科學家提供相對穩定的支持,使他們“坐得住冷板凳,敢啃硬骨頭”,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産出更多國際領先水平的重大原創成果。前沿科學計劃的實施得到全院科學家的熱烈響應,目前已經支持了近600位拔尖科學家的創新研究工作。結合前沿科學計劃的過程管理,前沿局組織科學家形成了一個跨所跨領域交叉碰撞的平臺。該計劃的實施在科技界引起了很好的響應,並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此外,高鴻鈞還介紹了中科院在組織承擔國家科技任務、統籌重點實驗室建設和加強科教融合等方面的具體情況。

會上,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丁洪、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慧技術卓越創新中心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主任孫強分別介紹了“首次發現超導拓撲表面態”和“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的重要成果和研究工作。

新聞發佈會由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主持。


新聞發佈會現場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