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大宗商品回歸平穩 物價運行整體溫和

2018-04-10 07:2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今年以來多種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由漲轉跌,預計未來一段時間——
大宗商品回歸平穩 物價運行整體溫和

今年以來,我國重要生産資料市場價格未能延續去年下半年的“牛市”行情,多種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由上漲轉為下跌。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未來一段時間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將回歸平穩運行,我國物價運行整體溫和——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根據對24個省(區、市)流通領域9大類50種重要生産資料市場價格的監測顯示,今年3月中旬與3月上旬相比,8種産品價格上漲,31種下降,11種持平。

今年以來,我國重要生産資料市場價格未能延續去年下半年的“牛市”行情,多種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由上漲轉為下跌。專家表示,總體來看,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未來一段時間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將回歸平穩運行,我國物價運行整體溫和,這將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利條件,也為宏觀政策操作留下靈活空間。

多種大宗商品價格下跌

數據顯示,3月中旬,在50種重要生産資料價格中,相比年初,有34種産品價格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分析認為,今年前兩個月,受嚴寒天氣和春節因素影響,國內大宗商品市場供需雙弱,特別是需求回落幅度更加明顯,供大於求的壓力有所顯現,庫存增幅超預期。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分析説,2017年,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總體上持續向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形成了推動大宗商品價格恢復性上漲的動力。不過,這種恢復性上漲的動力在去年年底已基本釋放完畢。今年前兩個月,儘管宏觀經濟運行起步良好,但總體上支撐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的因素減弱,市場行情也逐漸由上漲轉為下跌。

工銀國際原材料行業總分析師趙東晨認為,2018年以來,大宗商品市場表現整體偏弱,一方面,由於股票市場特別是美股市場在一季度波動較為明顯,加劇了全球市場的避險情緒。市場風險偏好的下降,在短期內對大宗商品行情構成了抑制。另一方面,美國發起的貿易爭端使得市場對於全球經濟復蘇的持續性産生了一定程度的擔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

PPI出現負增長可能性小

自去年11月份以來,PPI同比漲幅連續4個月收窄,2月份同比漲幅為3.7%,環比結束了連續7個月的上漲,轉為下跌0.1%。

數據還顯示,今年2月份,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中,生産資料價格環比下降0.1%,影響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08個百分點。其中,採掘工業價格上漲0.6%,原材料工業價格持平,加工工業價格下降0.2%。

趙東晨表示,從PPI看,大宗商品價格的漲幅趨於平穩。這樣的市場走勢,更有利於工業企業從容合理地安排生産,減少了因價格波動帶來的生産經營風險。而且,也減少了依靠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而獲利的投機機會,對於市場秩序的穩定運行更加有利。

不過,大宗商品價格漲幅回落,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工業企業利潤的增長。今年前兩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689億元,同比增長16.1%,比去年同期放緩15.4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放緩3.9個百分點。

“從另一個角度看,PPI同比漲幅收窄,也有利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穩步推進。”劉學智表示,由於大宗商品大多處於産業鏈上遊,其價格漲幅回落,有利於降低下游企業的原材料購進成本。同時,大宗商品價格漲幅回落,客觀上有利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特別是可以促使一些産能過剩行業加速清退落後無效産能的步伐。

大宗商品價格或“前低後高”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此前預測稱,在生産企業復産以及國內資金變化等多重利空影響下,國內大宗商品市場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特別是天氣的變化也將對需求端産生影響。不過隨著全球經濟持續復蘇、環保政策趨嚴、節後需求逐漸恢復等利多因素的支撐,國內大宗商品市場仍將逐步回歸穩中向好的基本態勢。

“預計大宗商品的景氣上升週期並未結束,今年整體行情將呈現‘前低後高’特徵。”趙東晨認為,從需求側看,主要經濟體整體仍然延續復蘇態勢,特別是我國工業生産經營活動今年前兩個月表現較搶眼;從供給側看,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市場競爭更加規範有序,市場集中度逐步提高,也將為大宗商品價格的企穩提供支撐。

劉學智認為,考慮到去産能工作持續推進,環保限産力度加大,鋼鐵、水泥等去産能力度較大的工業行業産品價格短期不會明顯回落,對産品價格形成支撐。同時,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逐漸正常化,不存在大幅推高大宗商品價格的貨幣流動性環境。因此,2018年大宗商品價格可能不會像2017年那樣顯著上升。但目前CRB指數並不高,還有上漲空間。全球經濟回暖帶動需求,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會緩慢上行。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中國基建投資和工業品需求走弱,加上庫存週期面臨逆轉,所以大宗商品的直接需求會進一步走弱。而2018年大部分大宗商品的供應增速有望高於2017年,2018年大宗商品可能會是“熊市”。

專家建議,從短期來看,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仍在持續,企業可以利用期貨期權等市場進行套期保值,降低商品價格波動對成本和收益的影響。而從中長期看,企業應對價格波動的最佳舉措仍然是加快自身的技術改造,優化經營管理,加快産品創新,實現轉型升級。(記者 林火燦)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