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增長穩 韌性強 潛力大 活力旺——解讀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

2018-04-18 17:30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GDP增長6.8%、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左右、新登記企業達132萬戶……4月17日,我國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出爐,中國經濟開局良好,交出了一張穩中有進、進中育新的亮麗成績單。

1、穩中向好:四個關鍵詞看開局

“一季度經濟運行的特點,我想用‘穩、新、優、好’四個字來概括。”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邢志宏1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告訴記者。

“穩”字體現在四個方面: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穩、外匯儲備保持基本穩定。

穩的背後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新發展動能持續增強。一季度,新的市場主體大量增加,日均新登記企業1.47萬戶;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9.6%,增長幅度明顯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網上零售額增長35.4%,“互聯網+”深入融入各行業、各領域,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繼續快速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今年一季度,有兩個數據突出體現出“優”: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1.6%,貢獻率高於第二産業25.5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8%,高於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46.5個百分點;同時,投資結構和外貿結構都在優化。補短板、強弱項、增後勁——今年以來,農業方面的投資、社會領域方面的投資增長都在20%以上,高技術産業投資佔比在不斷地提升。

“企業效益持續改善,居民收入穩步增加,綠色發展積極推進……這些都是好的體現。”邢志宏分析。

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6.1%,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利潤增長4.5%,在去年很高的基數上繼續保持增長,企業效益進一步提升;全國居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依然快於人均GDP的增長;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2%,清潔能源比例上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環境質量特別是空氣質量繼續改善。

“我國經濟呈現了平穩運行和質量效益提升互促並進的局面,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包容性、可持續性在明顯增強,為全年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邢志宏表示。

2、韌性好:貿易摩擦難不倒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穩定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增強,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中美貿易摩擦難不倒中國經濟,更改變不了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邢志宏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明確表示。

過去幾年,國際經濟深刻調整,外部環境複雜嚴峻。但中國經濟保持了中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內需為主的經濟結構。

據統計部門測算,2008年到2017年,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了105.7%,超過100%,也就是説內需對衝了外需減弱的影響。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衝擊最嚴重的2009年,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140%。雖然去年全球經濟出現了整體性的復蘇,外需在回暖,但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依然保持在90.9%。

“內需中,最終消費支出是第一拉動力,是最大引擎。今年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77.8%,去年全年是58.8%。最終消費支出已經連續第五年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和出口、投資相比,消費波動性明顯要小一些,這种經濟結構上的變化對於中國經濟的穩定性至關重要。”邢志宏強調,“這種結構對於我們應對外部衝擊非常關鍵、非常重要。”

中國經濟韌性好,調整適應能力強。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激發了經濟內在動力和活力。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革,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增長從主要依靠工業帶動轉向了工業和服務業共同帶動,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向了投資和消費一起拉動,我國從一個出口大國轉向了出口和進口並重的大國,這種結構性的變化大大增強了中國經濟的穩定性和韌性。在消費中,商品性消費正在向品質消費轉變,物質消費向服務消費轉變,消費領域出現的新變化使中國消費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

3、説未來:活力、動力、潛力將不斷釋放

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佈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GII)顯示,中國創新排名繼續攀升,從前一年的第25位升至第22位。中國也是唯一進入前25名的中等收入國家。

全球創新指數通過81項指標,對全球127個經濟體的創新能力進行評估。中國是唯一與發達國家經濟體創新差距不斷縮小的中等收入國家,已經成功躋身全球創新領導者行列。

“創業創新使我國由過去的人口紅利正在向人才紅利轉變。中國有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技能的人才資源,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潛力,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在。”邢志宏指出。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極大地激發了創業創新的活力。通過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現在每天新增企業約1.5萬家;去年我國研發投入佔GDP的比例達到2.12%,超過了歐盟15國的平均水平,研發投入總量居世界第二。

“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不斷增強,我國經濟保持持續較快增長。這些年,中國經濟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一直位於前列。”邢志宏指出,去年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7.5%,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了30%,我國經濟活力、動力、潛力的不斷釋放,使我國經濟的創新力、競爭力大大增強,提高了應對複雜局勢的能力。

今年一季度的外貿數據顯示,我國對前三大貿易夥伴進出口保持增長,與部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增勢較好,對俄羅斯、波蘭和哈薩克斯坦等國進出口分別增長20.5%、16.6%和16.2%。從國際上來看,中國外貿拓展空間還很大。

從國內看,中國是個大國,無論是從發展空間還是從産業體系、宏觀調控的空間來看,都有很大的迴旋餘地。從發展空間來看,我國幅員遼闊,地區發展梯度明顯;在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區域統籌協調發展的過程中,各地區的發展潛力正在進一步釋放,拓展了發展的新空間和新平臺。從産業體系來看,上中下游各行各業非常完備,使得産業配套能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抗風險能力比較強。

“現在我國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財政金融穩健運行,外匯儲備規模世界第一,政策調控的工具多、空間大,完全有能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態勢。”邢志宏強調。(記者 張翼)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