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外媒關注李克強訪日 在發展中穩固中日關係 東北亞三國合作開創新局

2018-05-09 16:14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李克強訪日加速中日“破冰” 東北亞三國合作開創新局


當地時間5月8日晚,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邀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乘專機抵達東京羽田國際機場,將出席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並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8日起赴日本出席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並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

這是李克強任內首次訪日,也是中國總理時隔8年再度訪問日本,標誌著中日高層交流和互訪的恢復,也被視為中日關係“破冰”的重要信號。

在發展中穩固中日關係

去年以來,中日兩國領導人實現多次會晤,各方溝通機制也在逐步恢復,為中日關係迎來了一些積極的變化,呈現出回暖的趨勢。

根據日本媒體的報道,李克強總理此次將作為“公賓”訪日。日本時事通訊社評論稱,“公賓”將享有日本接待外國總理級別人物的最高待遇。日本政府期待通過這樣的做法,展現改善日中關係的熱情。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李克強總理此訪將進一步鞏固中日關係改善勢頭,推動兩國關係重回正常發展軌道,為下一步兩國關係發展作出規劃。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在《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中日聯合宣言》和《中日戰略互惠的聯合聲明》這四個被稱為中日關係基石的政治文件中,1978年8月12日簽署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這一政治文件具有極為特殊的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高洪指出,條約得到了中國全國人大及日本國會參眾兩院的正式批准,是首次以法律形式確立中日兩國和平友好大方向的政治文件。

同時,高洪還表示,中日關係出現緩和轉變的主要原因很多,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在於,中國在近年來經濟上的高速發展,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等諸多國際領域的成功合作,使得中國越來越接近世界舞臺的中心。

在2017年中日關係輿論調查報告中顯示,超過六成的中國受訪者對全球化持肯定態度,而希望日本加入“一帶一路”與亞投行的比重也達到了62.7%。日本方面也意識到,在經濟、技術方面持有自己的優勢,不應把自己排除于互利合作之外。

中日關係複雜且敏感,兩國接下來的主要目標是鞏固正趨於穩定向好的中日關係。兩國領導人在政治間的互信以及兩國民眾關係的改善,都影響著中日關係大局。李克強總理此次訪問日本,是向穩固中日關係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日本《東京新聞》表示,希望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之際,兩國關係可以越過長時間的“寒冬時代”,把握住開展務實對話的機遇,不僅解決經濟問題,也解決在政治方面成為荊棘的問題,通過一步一步走向信任,重塑日中關係。

中日韓合作迎來新局面

出席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是李克強此次日本之行的重要議程之一。作為東亞合作重要組成部分,中日韓合作啟動已有19年,三國在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成果豐碩。此次三國領導人會議時隔兩年半再度舉行,預計將為三國合作打開新局面,為地區和平穩定和發展繁榮做出新貢獻。

三國領導人將談論哪些議題,是各方當前關注的焦點。

此次會議前夕,朝韓兩國領導人舉行歷史性會晤。外界普遍認為,朝鮮半島問題將是中日韓三國領導人繞不開的重要議題。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在出訪約旦時表示,他希望在美朝首腦會談之前,與中韓“推心置腹”,積極磋商如何讓朝鮮走上無核化道路。

韓國青瓦臺在5月1日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文在寅將在韓中日領導人會議上介紹朝韓首腦會談結果,並同中日就加強三方合作、力促半島實現無核化和永久和平的方案進行磋商。

此外,在當前“逆全球化”浪潮來勢洶洶、保護主義傾向明顯抬頭的背景下,中日韓三國重振經濟合作勢頭,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注入活力,成為外界對於此次會議的另一大期待。

日本《讀賣新聞》報道稱,中日韓首腦會談結束後將發表聯合宣言。宣言中計劃寫入三國在強化經貿關係、體育交流和在眾多領域展開闔作的內容,並且爭取早日就中日韓自貿協定達成共識。

韓聯社稱,根據青瓦臺發言人金宜謙發佈的新聞稿,三方還將重點探討加強各領域務實合作的方案以及東北亞等地區及國際局勢。

三國領導人重新坐回到一張談判桌旁是大勢所向。《印度教徒報》指出,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任期內的“美國優先”做法及不斷增加的保護主義,亞洲向內部轉移重心,尋求新的供應鏈和市場。面對新情況,中國和日本都沒有執著于傳統的零和均勢遊戲。中韓同樣如此。“一個密切合作的多極化亞洲將得以建立。”

目前,東亞地區正處在一個繁忙的外交活動期,三個東北亞大國的領導人都希望尋求彼此關係的鞏固。對於中韓、日韓來説,互信十分重要而珍貴。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期待中日韓三國真正能夠攜手同行,互利共贏,努力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記者 李金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