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大數據服務中小企業

2018-05-26 07:57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融資難一直是困擾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頑疾,而大數據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為解決該問題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百融金服已經實現了中小微企業的線上“秒級借貸”——申請、評估、審批實時通過,這大大縮短了貸款流程。

“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能量爆發時代已經到來。”百融金服CEO張韶峰堅定地告訴記者,“如果不借助科技力量,金融機構在開拓新業務和面臨新監管時將無法繼續發展。”這一判斷的背後,是張韶峰在大數據領域長達15年的耕耘和實踐,以及他作為一名大數據公司創業者的耐心、決心和信心。

耐心——從嘗鮮到領航

“2003年我進入大數據領域時,這個詞還沒有誕生。”張韶峰説道,是互聯網的崛起,讓海量數據的獲得成為可能,也讓一些先行者看到了數據的價值。

2014年百融金服成立,定位為應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服務金融行業的科技公司。“那時候大數據還不像現在這樣廣為人知,願意談合作的金融機構一隻手就數得過來。”張韶峰説,“所以公司成立之初的一年多時間裏,我們連一間辦公室都沒有,至少A、B兩輪融資是在客戶的辦公室談成的。”

轉變觀念需要時間,但機遇稍縱即逝。張韶峰敏銳地認識到大數據不僅是技術,更是一種可以引發行業變革的生産資料,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它就像一雙眼睛,能夠幫助人們發現小樣本量下模糊不清甚至根本觀察不到的問題”。

張韶峰用這雙眼睛發現了傳統金融行業存在的徵信弊端——覆蓋人群有限、審核週期較長、信息採集面窄。正是這些問題導致在普惠金融領域,銀行無法控制借貸風險,從而阻塞了供給側和需求側之間的資金流動。張韶峰抓住了行業痛點——只有解決好信息不對稱,銀行才能放心貸款。

憑藉對金融領域的深入了解、對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精進,張韶峰獲得了越來越多金融機構的接納和信任。目前,百融金服已經與包括銀行、保險公司等多種類型的約4000家金融機構開展合作,研發並提供10余種大數據風控産品,今年3月成立了全國首家專注于金融行業的“人工智慧金融實驗室”。回顧這一歷程可以發現,一個大數據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時間,更需要從業者的耐心與堅持。

決心——顛覆傳統風控模式

如果説行業需求為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提供了落腳點,那麼,時代變局則將這個落腳點擴展為一個舞臺。近年來,銀行面臨去杠桿壓力的同時,中小微企業及個人融資需求也日漸旺盛,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恰逢其時。

為徹底改變以往銀行借貸對公業務的風控模式,用機器計算替代人工判斷,百融金服創新性地採用雙重畫像體系,把企業的經營行為和企業主的個人行為綜合起來考察,為銀行提供風險評估方案。

大數據很忠誠,它真實記錄著個體的每個足跡。一個企業的中標信息、招聘信息、交易行為、法院公告等多個緯度都可以用來考察這個企業是否“靠譜”。而企業家的手機號使用時長,書籍購買頻率,是否喜歡打遊戲,經常性活動場所與金融機構地址是否匹配等要素,均被用來評估企業主個人的信用程度。

目前,百融金服通過深度學習模型,會從50萬個緯度評價一個金融需求方,相較傳統方法,整體效率提升了50%~60%。其中營銷環節成功率提升30%以上,個人不良率降低7成。

信心——讓金融普惠民眾

截至2017年9月,全國小微企業7000多萬家,創造了60%以上的國內生産總值,提供了80%以上的新增就業崗位。扶微助小對中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也讓百融金服對技術的運用變得更有溫度。

“將大數據‘海量、高維、實時’的屬性嵌入金融行業將帶來革命性變化——更好更快的貸款體驗、貸款全程的風險控制,以及全新高效的獲客方式”,百融金服普惠金融事業部總經理蒲克強直言科技的運用正在改變金融行業的傳統理念,而這更有利於實現對中小微企業、“三農”的精準扶持。

針對農村金融服務薄弱的現狀,百融金服以農村景區民俗産業為切入點,通過打造線上普惠農貸産品,幫助農村民宿經營者提升效率,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村經濟優化升級。

“金融行業將不再只服務於‘高大上’的企業與個人,而是借助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技術力量,全方位評估各階層金融需求者的風險、喜好和財力,使各類金融需求者都能享受到合適的金融服務。”張韶峰説。

未來兩年內,架起金融需求側與供給側的橋梁,在金融需求側服務1億至3億中低收入個人和小微企業,在金融供給側服務1萬多家金融機構——這是張韶峰為自己設置的目標:“百融金服的願景,就是讓金融普惠民眾。而這一願景也是金融供給側與需求側的一致目標,我們有堅定的信心做好普惠金融。” (記者 孫小婷 見習記者 李丹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