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工業回暖向好

2018-06-01 08:29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五月份PMI指數創去年十月以來高點
中國工業回暖向好

5月3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了中國採購經理指數。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5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9%,高於上月0.5個百分點,製造業總體擴張有所加快。分析人士指出,5月份製造業PMI創下2017年10月以來的高點,加之此前中國工業企業利潤回升明顯,這些都顯示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正在持續顯現,工業發展的動力進一步增強,中國實體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

工業經濟關鍵指標走強

對於5月份製造業PMI的回暖,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認為主要有5大特點:

一是供需兩側協同發力,市場活躍度上升。二是産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動能支撐作用繼續增強。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PMI為53.0%和54.8%,分別比上月上升1.3和1.0個百分點,且均持續高於製造業總體水平。三是傳統行業景氣回升,企業生産經營有所改善。高耗能製造業PMI為50.5%,重回擴張區間。四是進出口指數均有回升,外貿穩中向好。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連續三個月位於擴張區間。五是受市場需求回升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價格指數明顯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稍早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這一關鍵指標同樣振奮人心。2018年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271.7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4月份增長21.9%。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民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製造業PMI回升,工業企業特別是鋼鐵、化工、設備製造等行業利潤向好,傳遞出實體經濟發展的積極信號,反映出市場需求在穩定增加、工業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較好。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見成效

對於工業經濟領域關鍵經濟指標的接連走強,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無疑是工業強勢回暖的深層原因。

降成本方面,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52元,同比減少0.21元;去杠桿方面,4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為56.5%,同比降低0.7個百分點,其中國有企業去杠桿成效更為顯著;去庫存方面,企業資金效率明顯提高,4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産成品存貨週轉天數同比減少0.5天。

從微觀層面來看,工業企業普遍加快了轉型升級步伐,創新成果不斷。就在最近,中國廣核集團陽江核電站5號機組首次並網發電成功,該機組在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方面採用自主研發的“和睦系統”,其並網發電成功標誌著我國完成了核電站“神經中樞”的中國造。無獨有偶,中國首臺250噸智慧鑄造起重機近日亦投入吊運作業,這臺由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自行設計製造的智慧化鑄造起重機實現了傳統起重機不具備的自動巡航、超精準定位、電氣防搖、遠程監控等功能。

周民良表示,正是工業企業不斷提高供給品質,才有盈利的穩步增長。

工業回暖向好之勢持續

工業經濟回暖向好能否持續?多位受訪專家持比較樂觀的態度。

工業企業利潤快速增長不單體現在少數行業,而是有“全面開花”之勢,這意味著實體經濟回暖基礎更為全面紮實。數據顯示,1-4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9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加。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23%,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45.2%,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95.4%,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9.8%,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23.9%,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2.7%,電力、熱力生産和供應業增長30.3%。

不過,儘管製造業擴張勢頭加快,但持續走強的障礙也逐步顯現。國家統計局調查結果顯示,5月反映資金緊張的企業比重為40.1%,連續三個月上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仍需進一步增強。同時,反映原材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高的企業比重均持續超過四成,成本壓力較大依然是企業生産經營中的主要問題之一。

“面對工業經濟的回暖,我們要想保持這樣一個良好趨勢,就必須堅持落實好中央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的各項部署,鼓勵傳統工業加快技術升級,幫助新興産業加速技術創新,最終更好地服務民眾日益增長的需要,進一步提升發展的質量和可持續性。”周民良説。(記者 王俊嶺)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