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探索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新途徑
因開礦造成岩壁裸露的北京市房山區河北鎮三福村附近山體(5月24日無人機拍攝)。
河北中核岩土工程公司的眾多施工人員在位於北京市房山區河北鎮三福村的梅嶺生態修復治理區已經工作了幾個月。他們的任務是讓這片因開礦造成的裸露岩壁重新披上綠裝。
河北鎮梅嶺治理區面積約6公頃,因為盛産石灰石,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每年20至40萬噸的開採量讓這座本來鬱鬱蔥蔥的青山變得千瘡百孔,遠遠望去,裸露的岩壁就像一個個巨大的傷疤。
礦産資源豐富的房山區,以前礦山眾多。歷史上,由於開採水平較低以及礦産資源開發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普遍存在重開發、輕治理,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生態效益的現象,遺留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
據北京市規劃國土委房山分局工作人員王吉鵬介紹,為保護生態環境,房山區關閉了轄區的大部分礦山,並加大了對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的力度。
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作中,難度最大的是裸露岩壁的治理工作。為了探索解決裸露岩壁治理的最佳方案,2017年,北京市規劃國土委房山分局對房山區河北鎮梅嶺進行試點治理。試點治理採用植被混凝土綠化工藝,工人把特定的水泥、營養土和綠植種子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植被混凝土,經過加壓噴播到岩壁上。覆蓋岩壁之後,利用滴灌、噴灌設施進行澆水,讓混泥土中的綠植種子破土而出,形成綠色植被,從而達到保留水土、減少揚塵、改善空氣質量的目的。
王吉鵬認為,梅嶺治理區試點項目將為當地綠化治理、生態修復廢棄礦山等起到示範作用,也將為周邊地區的環境修復治理工程提供經驗。假以時日,這些礦山的傷疤必然會逐步癒合,裸露的岩壁將重新披滿綠意。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