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海南:幹部群眾肩並肩 齊心協力謀脫貧

2018-06-07 10:13 來源: 海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啃“硬骨頭”的關鍵時期。2018年我省要實現2個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摘帽、83個貧困村脫貧出列、8.3萬貧困人口脫貧。如何確保貧困戶按計劃如期脫貧,是各級黨委、政府的一項政治任務,也是各級部門必須打贏的一場攻堅戰,考驗著廣大黨員幹部的執政能力和服務群眾的工作水平,更考驗著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和為民情懷。

省委書記劉賜貴強調,要將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作為各級黨員幹部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的主陣地,真正走到一線、深入群眾,切實把貧困群眾的事當作自家事來辦。還要注重激發群眾的實幹精神,著重解決好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2018年,是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年,全省各級扶貧幹部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著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著力夯實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基礎,著力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要求,轉變作風紮根基層一線,帶領群眾解決基礎設施、扶貧資金、開拓市場等難題,多舉措打造“造血”循環模式,激發貧困戶的脫貧內生動力。

駐村到戶 精準施策

用心用情搭建幫扶愛心橋

省委副書記、省長沈曉明要求,各級各部門要緊盯突出問題,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超常規力度,創造性地把各項脫貧攻堅工作任務落實好。

在脫貧攻堅戰中,我省集結最優“兵力”沉入到基層一線,啃下農村貧困地區“軟、散、亂、窮”等“硬骨頭”。

脫貧攻堅戰啟動以來,全省先後選派792名駐村第一書記駐紮基層,他們走村入戶,因地制策,用心用情搭建起幫扶愛心橋,引入社會資金、技術等資源,為貧困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

澄邁縣文儒鎮珠寶嶺村,長期以來,這個村莊並不像村名那樣“珠光寶氣”,村民生活貧困,村莊基礎設施也跟不上,村裏常年供電不足且電壓極低,家用電器幾乎成擺設。

2015年,從省物價系統選派來的駐村第一書記曾德勝來到珠寶嶺村,聯絡供電部門為村裏改造供電線路。改造線路需要挪電線桿,用到村民的承包土地,為此曾德勝走訪了村裏每家每戶,做好每位村民的思想工作,很快供電線路改造好了,村民家終於傳來電飯鍋煮飯的香味。

走訪鄉村,村民們只要説起駐村第一書記的故事,就説個沒完。在澄邁縣金江鎮道南村,第一書記林云云帶領村民們開芋頭加工廠,把不起眼的芋頭變成了致富寶;在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亞上村,第一書記謝映輝成了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領頭雁”,幫助村民創立以村集體為獨資股東的有限公司,發展村裏特色産業豪豬養殖;在瓊海市石壁鎮南通村,第一書記謝有志幫扶村民成立蜂蜜合作社,組織大家學習養蜂技術……

扶貧路上,還有第一書記為脫貧攻堅事業獻出了生命。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對俄村駐村第一書記陳揚敬,在駐村工作期間患上鼻咽癌,他與時間賽跑,一年里拉來資金給對俄村修了公路,架起路燈,並幫扶村民養殖黑山羊,進行養蜂技術培訓。對俄村的村貌日新月異,村民的腰包也逐漸鼓起來。2017年3月3日,帶著對對俄村的掛念和期望,第一書記陳揚敬永遠閉上了眼睛。

據介紹,我省注重選拔工作經驗豐富、有發展潛力的同志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並將幹部的優勢特長與幫包村的實際需求緊密結合,真正發揮脫貧攻堅生力軍作用。2017年,全省駐村第一書記幫助培養村級後備幹部2378名,協調落實道路、橋梁、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1995個,指導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575個,讓貧困群眾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

黨心連民心 脫貧有信心

黨建和精準扶貧擰成“一股繩”

在脫貧攻堅戰中,基層黨組織是最前沿陣地的“基層作戰單元”,我省把黨建和精準扶貧擰成“一股繩”,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一線指揮部”作用和黨員模範帶頭作用,以黨建促脫貧,不斷推動精準扶貧工作取得成效。

在白沙黎族自治縣阜龍鄉可任村,村黨支部有明確規定,所有村裏駐村工作隊員與貧困戶“結對認親”成為一家人,同吃、同住、同勞動,村幹部去貧困戶家吃飯得交伙食費,黨員幹部要積極謀求項目,推進村莊經濟發展。

在黨支部的帶動下,可任村積極謀求産業扶貧發展,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蓋起菌種養殖場、黑山羊繁殖基地、黑豬養殖場,帶領貧困戶們探索脫貧致富路。“村黨支部要強化組織建設,提高黨員素質,讓黨員幫扶帶動村莊發展。”可任村黨支部書記符煥南説。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全靠“領頭羊”。農村要脫貧,基層黨組織是關鍵,以黨員幹部、致富能手為主的“領頭羊”更是關鍵所在。

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我省重視培養村“兩委”班子,督導村“兩委”班子落實扶貧政策措施到位,精準實施産業幫扶、“三保障”等扶貧項目。2017年扶貧工作動態調整中,我省還首次實行村向鄉鎮、鄉鎮向市縣簽訂精準識貧退出承諾書制度,把責任壓實到一線,提高扶貧質量。

“咩咩咩……”每日傍晚,在定安縣龍湖鎮桐樹村路口,都能看到村民王育趕黑山羊的身影。曾經是貧困戶的王育,這兩年通過養殖黑山羊增加收入,已實現脫貧。“這養羊也得靠技術,我的養羊技術是從村黨支部書記陳寧那學來的。”

陳寧是桐樹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村“兩委”班子的6名黨員幹部每人出資10萬元,牽頭成立黑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並不順利,因為缺乏養殖技術,買回來的種羊養了兩個月死了近半。後來,陳寧和支部其他黨員到瓊海、萬寧等黑山羊養殖戶那裏學習取經,合作社逐漸走向正軌。陳寧也號召村民、貧困戶以務工、土地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率領大家一起致富。

截至2017年底,我省貧困地區151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由村“兩委”黨員幹部領辦創辦的188個。基層黨支部、黨員幹部參與到合作社運營,可發揮出黨的政治、組織和群眾優勢,也凝聚了資金、技術力量向外闖市場。黨員幹部和群眾合作互動,既促進貧困村經濟發展,也為黨員實踐提供平臺,增強了貧困地區農村黨組織活力。

扶貧與扶志扶智並重

“造血”循環模式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當前,精準扶貧已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必須充分調動起貧困地區幹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尤其是要讓貧困戶的心熱起來、手動起來,摒棄“等人送小康”的心態。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省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並重的原則,引導廣大群眾尤其是貧困群眾樹立自立自強、不甘貧困的意識,重視推廣“造血”循環模式的産業扶貧,把“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加快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

扶貧路上,先要引導扶志、扶智。經過實踐總結,我省開辦脫貧致富電視夜校,每週播出一期節目,內容包括種植養殖技術、扶貧政策宣講、脫貧帶頭人勵志故事等等,提升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意願和能力。

為加強幹部群眾的交流,我省設立2690個夜校教學點,要求駐村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鄉鎮扶貧幹部、村“兩委”幹部和貧困戶集中收看。同時,還開通了脫貧致富服務熱線961017,在夜校節目直播期間,各相關職能部門派專人現場接聽群眾來電,受理貧困群眾對精準脫貧相關政策、法規的諮詢,以及在産業發展、生活保障、教育培訓等方面的訴求。

海口市瓊山區雲龍鎮譚連村村民佔尊科看了夜校節目後,決心去學養牛技術,但又苦於沒有資金買牛,他打了脫貧致富服務熱線961017諮詢後,又去找扶貧幹部幫忙聯絡銀行貸款,決心靠自己雙手勞動脫貧。

幹部“聯抓”群眾“聯心”,有效破解了扶貧工作中力量分散、各自為戰的問題,使各級黨員幹部在攻堅拔寨中“擰成一股繩”,也讓貧困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全面加快脫貧攻堅的步伐。

屯昌縣楓木鎮羅案村貧困戶陳明德家有妻兒老小六口人,全靠他平時打散工和種一畝薄田收入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很艱難。後來村裏創辦了黑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村幹部鼓勵和動員陳明德加入合作社,當起放羊倌。

陳明德説,以前覺得外出打工,家裏妻兒老小無人照顧,做生意又缺本錢,自己只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現在有了養羊致富的機會,一定要好好珍惜。

省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孟勵認為,解決農村貧困群體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要立足我省實際,尊重客觀規律,按照分類分層的原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傳統治理主體的力量,綜合運用道德、利益、制度、環境和心理等相關機制,同時借鑒省內外成功經驗,全方位多層次激發農村貧困群體內生動力,實現農村貧困群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下一步,我省將繼續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提高農村貧困群體組織化程度,建立自我激勵、互助幫扶的工作機制,形成你趕我超的激勵氛圍,激發農村貧困群體脫貧致富內生動力;積極為貧困群體創造就業創業條件和平臺,拓展視野和改變陳舊觀念,激發致富熱情;同時,繼續倡導教育為本,在“全面改薄”、教育均衡發展等方面全面向貧困地區傾斜,夯實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努力使貧困地區孩子能“上好學”。(記者 孫慧 原中倩)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