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改在實處 暖在民心——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夯實人民健康之基

2018-06-11 20:2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 題:改在實處 暖在民心——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夯實人民健康之基

新華社記者 王賓、田曉航、董小紅

織就全球最大基本醫療保障網、取消實行60多年的藥品加成政策、累計對農村貧困人口實施大病住院救治71萬餘人次……面對老百姓的醫療健康關切,一系列關聯性、標誌性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措施走深走實,健康中國建設漸次推進,不斷夯實人民群眾健康之基。

疏通“堵點” 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掛號三小時,看病三分鐘。”如何破解大醫院就醫“堵點”,提升就醫獲得感?這成為考驗民生治理能力的“必答題”。

建立“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中的重要內容。“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合理就醫秩序正逐步形成。目前,所有三級公立醫院和1000余家社會辦醫療機構已參與醫療聯合體建設,2017年下轉患者483萬例次,同比增長91.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和縣域內就診率進一步提升。

強基層、補短板,疏通醫療資源“神經末梢”成為醫改“重頭戲”。2018年1月,《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出臺,有更多居民健康“守門人”提供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和轉診、預防保健等一體化服務。“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推動遠程會診、遠程影像診斷等資源下沉,為基層能力“造血”“輸血”。

公立醫院改革刀刃向內,全面推開。我國已取消實行60多年的藥品加成政策,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新機制建立。而同時,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重降到近20年來最低水平。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説,公立醫院破逐利機制讓收入結構“騰籠換鳥”,把公益性鮮明地寫在了改革的旗幟上。

“新醫改方案為世界解決基本衛生覆蓋問題貢獻了可借鑒的路線圖。”世界銀行中國局專家表示,中國期望壽命增加、嬰兒死亡率下降,一系列健康指標的改善表明,中國運行良好的衛生系統已成為全民健康的基石。

兜底保障 啃因病致貧、返貧的“硬骨頭”

“好政策讓我得實惠了!”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上八廟鎮玉皇觀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朱開孝説,得益於當地健康扶貧政策,自己患冠心病、心房顫動和肺氣腫沒交一分錢就直接入院治療了,出院時醫療費總共5070.86元,其中醫保報銷3686.86元、民政醫療救助735元、愛心資金減免259元,個人只負擔了390元。

為啃下因病致貧、返貧的“硬骨頭”,2016年我國啟動健康扶貧工程,對患大病和慢性病的農村貧困人口進行分類救治,多措並舉提高醫療保障水平。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已分類救治420多萬名農村大病和慢性病貧困患者,2017年貧困人口個人自付比例已降至20%左右。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醫療保障普惠性、可及性全面提速。

創新貧困患者兜底保障機制,各地積極探索在路上——江西省在保基本基礎上創新建立重大疾病醫療補充保險制度,確保專項救治病種患者自付費用比例控制在10%以下。陜西省寶雞、安康等地對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治療費用全免。

覆蓋全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網正在織牢織密。記者了解到,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5億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450元;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數量增加到9487家,醫保漸向“全國漫遊”邁進。

醫療保障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一系列制度將加強緊密銜接,進一步開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多層次、多元化全民醫保體系建設,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共建共享 譜寫護航人民健康新篇章

從污水遍地的安置回遷村,到綠林掩映的郊遊勝地,四川省都江堰市柳街鎮水月社區村民們在村管委會帶頭下進行愛國衛生環境建設,傳染病少了、旅遊營收多了。“天更藍、水更綠、生活更舒適”的城鄉環境亮出健康“氣質”。

2017年,國家衛生城市比例達到46%,農村垃圾處理、飲水安全問題得到基本解決……滿足人民健康需求不再只是“看病開方”,還要以“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動社會管理創新。

“中國政府健康干預措施體現出社會共治政策思路的寶貴經驗。”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主任申英秀説,從“小切口”環境治理入手,到健康産業、健康生態的良性循環,健康共建共享新形式找準了突破口,打造出健康城鄉“升級版”。

展望“健康中國2030”願景,大健康治理擘畫新藍圖。我國還將在促進健康教育、推動全民健身、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方面持續發力,利用信息化、科技化等現代手段推動向科學化精細化服務管理轉變,不斷夯實人民的健康之基。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