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搶抓歷史性機遇 勠力高質量發展——河北衡水探索欠發達地區突圍之路

2018-07-12 15:3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石家莊7月12日電 題:搶抓歷史性機遇 勠力高質量發展——河北衡水探索欠發達地區突圍之路

新華社記者孫傑、張洪河、齊雷傑

長期以來相對欠發達的河北省衡水市,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等帶來的重大歷史性機遇,加強與中科院等科研機構合作,促進産業“存量綠色化,增量高端化”,走創新、綠色、高質量發展新路。衡水經濟社會發展已呈現出蓬勃向上態勢,天藍、地綠、湖凈的優美生態環境更為區域積蓄了長遠後勁。

借力北京優資源 下好科技先手棋

今年3月,衡水市與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合作,在全國率先推進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裝備研發項目,推動我國在這一技術領域邁出堅實一步。這是衡水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的一個縮影。

衡水地處黑龍港流域連片貧困帶,經濟社會發展在河北省相對落後,目前全市半數以上縣仍是省級或國家級重點貧困縣。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給衡水帶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石濟客專、京雄高鐵等建設使衡水區位優勢和後發優勢不斷凸顯。

衡水市委書記王景武説,搶抓一系列重大歷史性機遇,衡水將對接我國高端科技資源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全方位對接中科院等頂尖科技資源,引領産業高質量發展,“中科院+”模式應運而生。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主任齊濤説,衡水與中科院合作,探索“研發中心+中試基地+産業園區”科技成果高效轉化運營模式,推動了産業“存量綠色化,增量高端化”。

目前,“中科院+”成果已初顯。“過硫酸銨工業結晶”研發項目,企業每年綜合效益增加億元以上;研發的新型電磁硫化機,使加工時間縮短70%、能耗降低40%;對數十家化工企業開展深度測評和“一企一策”整改方案制定,推動各地特色産業集群轉型,傳統産業增添了強勁科技動能;依託北京雄厚科技資源,投資28億元建設衡水科技谷,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等研發機構和科技成果轉移促進中心等創新平臺落地生根。

同時,衡水還著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釩鈦資源高效清潔利用、千噸級鎳基三元電池材料、大健康産業化示範基地等重頭項目順利推進,為經濟發展積蓄了充足後勁。

機制一變天地寬 環保走出新路子

衡水高新區是當地最大産業聚集平臺,環境治理曾面臨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對此,政府與社會資本創建投融資平臺,探索出一條環境污染治理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新路。

衡水市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姚幸福説,高新區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北控水務集團、中國環境保護集團等京津大企業合作,通過PPP模式實施12個污水處理及中水回用和垃圾綜合處理項目,3個污水處理廠建成運營。中水回用工程和總投資10億元的生態循環産業園二期開工建設。

機制一變天地寬。園區內工業廢水“一廠一管”,遏制偷排;污水全部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率和達標率均達100%;雨污分流,提高再生水利用率。衡水市環保局局長何立濤説,市場化治污機制倒逼企業不斷提高治污意識,重污染行業禁止、限制進入,有力倒逼了産業轉型升級和污染源頭防治。

位於世界最大地下水“漏斗區”,衡水水資源極度緊缺。一些地方將傳統小麥、夏玉米一年兩熟制改為種植玉米、花生、棉花、雜糧等農作物的一年一熟制,實現“一季休耕、一季雨養”,大幅降低水資源利用強度。近年來,衡水井灌區減少100多萬畝,未新打一口農用機井,關停城市自備井358眼、農用機井5100多眼,深層地下水平均埋深出現回升。

全力呵護生態美 綠利雙贏強根本

衡水湖濕地水域面積達75平方公里,像鑲嵌在華北平原上一顆美麗的“藍寶石”,與白洋淀一起發揮著“華北之腎”的功能。近日,鳥類專家多次在衡水湖上,觀測到世界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帶領幼鳥嬉戲。衡水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教師李峰説,衡水湖監測到了青頭潛鴨在全世界的最大種群之一,顯示這裡濕地生態系統功能良好。

“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就動搖了長遠發展的根基。”王景武説,近年來,衡水關停、搬遷湖區及周邊400多家企業、飯店,拆除沿湖60萬平方米違章建築,嚴打毒魚、捕鳥、圍湖佔地等違法行為,為水鳥等動植物創造了適宜棲息和繁殖的環境。

炎夏時節,衡水城鄉滿目蔥蘢。景縣景州森林公園、武邑縣紅梨基地、饒陽縣設施葡萄基地、深州市桃樹園區等多個萬畝林業示範園區內,農民們辛勤勞作,憧憬豐收。“既要綠美,也要富民。”衡水市林業局負責人説,當地著力打造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林業園區、現代果園、森林公園,已建成500畝以上規模造林近20萬畝。預計到2020年,全市將新增造林7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5%。

各城市組團之間,衡水開展“森林圍城行動”;環市區、環縣城、環村莊以及交通主幹廊道、大運河等河渠兩側,大片高標準林帶拔地而起。群眾徜徉其中,像置身森林公園,生態美與群眾富實現了“綠利”雙贏。(參與記者王民、任麗穎)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