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特稿:團結合作 共鑄未來——中非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2018-07-25 23:1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內羅畢7月25日電 特稿:團結合作 共鑄未來——中非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新華社記者朱紹斌

“命運共同體”是描述中非關係的一個熱詞,更是中非關係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中非高層互訪頻繁,政治交往不斷提升;經濟往來更加密切,實現了互促發展、互利共贏;文化與民間往來越發頻密,情感日近,民心相通。隨著雙方政治互信深化、經貿合作拓展、人文交往密切,中國與非洲日益成為息息相關、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高層交往領航合作

本月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塞內加爾、盧旺達和南非進行國事訪問,並將過境毛裏求斯並進行友好訪問。這是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後的第四次非洲之行。

今年以來,非洲多國領導人,包括喀麥隆總統比亞、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以及津巴布韋總統姆南加古瓦,也先後對中國進行訪問。

“非中高層互訪是歷史性友誼的繼承和結果。”納米比亞經濟協會研究員克勞斯·沙德的話,道出了非洲各界人士的共識。

作為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非洲一直是中國外交“基礎中的基礎”。中非高層互訪的持續熱絡,為中非關係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政治引領作用。

納米比亞副總理恩代特瓦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非中領導人之間頻繁互訪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這加強了各國之間,尤其是政府之間的聯絡。”

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國際經濟學講師蓋裏雄·伊基亞拉認為,近年來,非中高層互訪頻繁,這是因為非中均把對方視為自己的發展機遇和對外戰略的重要支持,希望可以進一步加強雙方在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的關係。

納米比亞工商聯合會前會長塔拉赫·沙尼卡説,非中高層頻繁互動,是因為大多數非洲國家領導人意識到,只有通過發展和進行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非洲國家才能實現根除貧困和經濟增長的目標。“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多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成為帶動世界經濟,特別是非洲經濟增長的引擎。”

務實合作互利共贏

12日,西非地區第一條城鐵——由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承建的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城鐵正式開通。近年來,諸如阿布賈城鐵這樣的“中國路”和“中國橋”成為中非互利共贏、友好合作新的象徵。

非盟委員會副主席托馬斯·奎西·誇蒂告訴新華社記者,非洲和中國多年來一直堅守南南合作精神,並以此推動非中務實合作,非洲的衛生、教育、基建、貿易等領域受益良多。他説,中國在經濟發展及脫貧方面取得的成功,值得非洲國家學習。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中非貿易額從1978年的7.65億美元提升到2017年的1700億美元,增長200多倍,中國已連續多年保持非洲最大貿易夥伴地位。

中國對非洲投資領域也不斷擴展,從建築業和採礦業逐步向製造業、金融業、信息産業、互聯網行業等新興行業傾斜。

中非産能合作已成為許多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助推器。位於尼日利亞西南部拉各斯州的萊基自貿區內已有100多家企業,涉及石油天然氣倉儲、工程建設服務、汽車裝配、鋼結構加工製造等行業。

今年年初,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尼日利亞丹格特石化公司棧橋和海底管線項目在萊基自貿區舉行開工典禮。該項目是非洲最大的在建石化項目,建成後每天可處理原油65萬桶,將基本滿足非洲第一人口大國尼日利亞對成品油的需求。

人文交往通連民心

在此次訪非期間,習主席無論在與塞內加爾總統薩勒、盧旺達總統卡加梅,還是與南非總統拉馬福薩的會談中,都強調中非應該密切人文交往,促進民心相通。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中非發展密切合作的基礎是雙方人民之間的深厚交往根基。近年來,中非人文交流穩步拓展,雙方人員往來每年近200萬人次,友好省市總數已達130多對。正如習主席5年前訪問坦桑尼亞發表演講時所説:“中非人民結下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兄弟情誼”“中非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共同的歷史遭遇、共同的發展任務、共同的戰略利益把我們緊緊聯絡在一起。”

中非命運共同體的理唸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伊基亞拉説,早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鬥爭中,非中人民就相互同情和支持,這足以證明非中歷來是命運共同體,有共同的歷史遭遇和發展任務。近年來,非中經貿合作穩步推進,尤其是“一帶一路”建設為非中合作帶來新機遇,激發了非中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新活力。

尼日利亞《權威報》7月初刊發評論説,非中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非中始終是風雨同舟的好朋友、休戚與共的好夥伴、肝膽相照的好兄弟。正如尼日利亞歷史學家阿克莫拉菲所言:“中國的崛起有別於西方,為非洲提供這樣的經驗:只要一個民族有信心、決心和遠見,一切皆有可能。”(參與記者:吳長偉、金正、王守寶、張改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