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環境治理開啟甘南藏區群眾幸福生活

2018-08-14 19:4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村貌(8月10日無人機拍攝)。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青川三省交界,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多樣的景觀地貌、繽紛的民族風情吸引著全國的遊客。但長期以來,傳統人畜混居的生産方式和亂堆亂放、亂倒亂扔的生活習慣,一度使這片大自然恩賜的美麗山水黯然失色。

2015年開始,甘南藏區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納入縣區一把手考核內容及網格化管理體系,打造“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區”。同時,每年選擇60個適宜發展鄉村旅遊的自然村作為旅遊專業村,按照A級景區標準進行打造。

環境美了,家裏靚了,遊客紛至沓來。生活方式的改變推動生産方式的升級,甘南藏區群眾由過去“脫貧靠放牧”,變為現在的“旅遊奔小康”。

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遊客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阿萬倉濕地的觀景步道上遊覽(7月31日無人機拍攝)。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青川三省交界,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多樣的景觀地貌、繽紛的民族風情吸引著全國的遊客。但長期以來,傳統人畜混居的生産方式和亂堆亂放、亂倒亂扔的生活習慣,一度使這片大自然恩賜的美麗山水黯然失色。

2015年開始,甘南藏區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納入縣區一把手考核內容及網格化管理體系,打造“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區”。同時,每年選擇60個適宜發展鄉村旅遊的自然村作為旅遊專業村,按照A級景區標準進行打造。

環境美了,家裏靚了,遊客紛至沓來。生活方式的改變推動生産方式的升級,甘南藏區群眾由過去“脫貧靠放牧”,變為現在的“旅遊奔小康”。

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村民扎西拉毛(左)在自家的牧家樂裏為遊客倒奶茶(8月10日攝)。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青川三省交界,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多樣的景觀地貌、繽紛的民族風情吸引著全國的遊客。但長期以來,傳統人畜混居的生産方式和亂堆亂放、亂倒亂扔的生活習慣,一度使這片大自然恩賜的美麗山水黯然失色。

2015年開始,甘南藏區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納入縣區一把手考核內容及網格化管理體系,打造“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區”。同時,每年選擇60個適宜發展鄉村旅遊的自然村作為旅遊專業村,按照A級景區標準進行打造。

環境美了,家裏靚了,遊客紛至沓來。生活方式的改變推動生産方式的升級,甘南藏區群眾由過去“脫貧靠放牧”,變為現在的“旅遊奔小康”。

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甘南藏族自治州環境保護協會的志願者在草原上撿垃圾(8月11日攝)。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青川三省交界,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多樣的景觀地貌、繽紛的民族風情吸引著全國的遊客。但長期以來,傳統人畜混居的生産方式和亂堆亂放、亂倒亂扔的生活習慣,一度使這片大自然恩賜的美麗山水黯然失色。

2015年開始,甘南藏區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納入縣區一把手考核內容及網格化管理體系,打造“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區”。同時,每年選擇60個適宜發展鄉村旅遊的自然村作為旅遊專業村,按照A級景區標準進行打造。

環境美了,家裏靚了,遊客紛至沓來。生活方式的改變推動生産方式的升級,甘南藏區群眾由過去“脫貧靠放牧”,變為現在的“旅遊奔小康”。

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遊客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帳篷城度假區遊玩(8月10日攝)。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青川三省交界,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多樣的景觀地貌、繽紛的民族風情吸引著全國的遊客。但長期以來,傳統人畜混居的生産方式和亂堆亂放、亂倒亂扔的生活習慣,一度使這片大自然恩賜的美麗山水黯然失色。

2015年開始,甘南藏區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納入縣區一把手考核內容及網格化管理體系,打造“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區”。同時,每年選擇60個適宜發展鄉村旅遊的自然村作為旅遊專業村,按照A級景區標準進行打造。

環境美了,家裏靚了,遊客紛至沓來。生活方式的改變推動生産方式的升級,甘南藏區群眾由過去“脫貧靠放牧”,變為現在的“旅遊奔小康”。

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帳篷城度假區,牧民在草原上踢球(8月10日攝)。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青川三省交界,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多樣的景觀地貌、繽紛的民族風情吸引著全國的遊客。但長期以來,傳統人畜混居的生産方式和亂堆亂放、亂倒亂扔的生活習慣,一度使這片大自然恩賜的美麗山水黯然失色。

2015年開始,甘南藏區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納入縣區一把手考核內容及網格化管理體系,打造“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區”。同時,每年選擇60個適宜發展鄉村旅遊的自然村作為旅遊專業村,按照A級景區標準進行打造。

環境美了,家裏靚了,遊客紛至沓來。生活方式的改變推動生産方式的升級,甘南藏區群眾由過去“脫貧靠放牧”,變為現在的“旅遊奔小康”。

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村民尕藏草(右)在自家的牧家樂裏為遊客準備奶茶(8月10日攝)。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青川三省交界,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多樣的景觀地貌、繽紛的民族風情吸引著全國的遊客。但長期以來,傳統人畜混居的生産方式和亂堆亂放、亂倒亂扔的生活習慣,一度使這片大自然恩賜的美麗山水黯然失色。

2015年開始,甘南藏區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納入縣區一把手考核內容及網格化管理體系,打造“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區”。同時,每年選擇60個適宜發展鄉村旅遊的自然村作為旅遊專業村,按照A級景區標準進行打造。

環境美了,家裏靚了,遊客紛至沓來。生活方式的改變推動生産方式的升級,甘南藏區群眾由過去“脫貧靠放牧”,變為現在的“旅遊奔小康”。

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帳篷城度假區(8月10日無人機拍攝)。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青川三省交界,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多樣的景觀地貌、繽紛的民族風情吸引著全國的遊客。但長期以來,傳統人畜混居的生産方式和亂堆亂放、亂倒亂扔的生活習慣,一度使這片大自然恩賜的美麗山水黯然失色。

2015年開始,甘南藏區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納入縣區一把手考核內容及網格化管理體系,打造“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區”。同時,每年選擇60個適宜發展鄉村旅遊的自然村作為旅遊專業村,按照A級景區標準進行打造。

環境美了,家裏靚了,遊客紛至沓來。生活方式的改變推動生産方式的升級,甘南藏區群眾由過去“脫貧靠放牧”,變為現在的“旅遊奔小康”。

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11630.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