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注入新動能 拓展新空間
——港澳各界熱情投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2018-08-20 07:42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地理上緊臨的廣東9城市與港澳兩城,經濟合作早已開展。去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香港親自見證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的簽署。“9+2”城市群正超越傳統的合作格局,朝著國際一流大灣區的宏大目標邁進。港澳各界堅持“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積極投入大灣區建設,新的動能正在注入、新的空間正在拓展。

港澳發展“最大的機遇”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年6月表示,非常重視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認為這是香港人下一步經濟發展最大的機遇,為香港經濟發展提供很大潛力。她尤其鼓勵香港青年人,積極去了解、體驗和參與。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8月15日表示,將調整澳門的“五年規劃”,全力配合國家部署,加強與國家、粵港的溝通。

林鄭月娥和崔世安已分別多次率代表團遍訪大灣區內的廣東9市,為開展進一步的合作探路、謀劃。

香港特區政府將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專門負責協調推動工作。為了與大灣區産業對接,香港科技園雄心勃勃,力推創新科技,5年內要把園內的培育公司翻倍,增加到500家。

港澳各界在密切關注著大灣區建設的進展。他們看到,國家旨在把“9+2”城市群打造成一個同時具有經濟競爭力與優質生活條件的國際樞紐。他們在各種場合闡述著港澳的優勢和應有的作為。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表示,澳門要發揮自身優勢,包括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及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平臺的有利條件,扮演“精準聯絡人”的角色,為城市發展和經濟增長帶來更多的動力。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認為,“一國兩制”條件下,灣區內的城市存在一種互補關係。區內城市政府部門需要協同商議,儘量把制度差異所造成的區隔降低,讓人、貨物、資金等可以加速自由流動。

香港立法會議員廖長江撰文指出,香港如果錯過新機遇,“蘇州過後無艇搭”,香港應充滿自信,好好地乘著國家發展的勢頭而更上層樓,推動經濟再向前邁進。他呼籲社會各界“一起做大這個餅”,使得“9+2大於11”。

涌現新的“創富故事”

近期, 一個個考察團不斷從港澳奔赴廣東。5月22日,由香港廣東社團總會主辦的“尋找家鄉的商機——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千人考察團”啟動。今年4月,32名香港立法會議員前往灣區5城市參訪3天。

內地城市向港澳就業者張開了歡迎的臂膀。暑假,赴內地實習的港澳學生越來越多,尤其是到深圳高科技企業實習的名額競爭激烈。香港特區政府今明兩年將資助5200名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交流和實習。

改革開放之初,大批港澳人士隨著産業轉移的浪潮北上工作。如今,在粵港、粵澳之間“雙城行走”的港澳人士更多了,一批批中青年創業者正超越本地,把眼光放大到另10個城市中。據統計,目前僅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就有註冊港企8031家,而整個深圳則有上萬家。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洪為民説:“1978年時,我年紀太小沒有親身體會,新一輪改革開放,我們不能錯失。”作為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他現在一年接待上萬名港澳人士前往參訪、辦事,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前海的“熱度”。

香港出生的“海歸”尤建興創立了“玖明智控”,研發護眼的LED照明設備。他曾在香港長時間做試驗,後來發現深圳有著成熟的上下游産業鏈、齊全的工程師團隊,而且研發成本可大大降低。2017年他入駐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

“來前海真的很值!”尤建興説,他的團隊獲得機構合投的2000萬美元融資。“前海有相當多的政府扶持基金,許多分項目的資金可以申請到,15%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也相當吸引人。”

香港尚乘集團董事長蔡志堅向媒體表示:“大灣區給創業者無限可能,除了是香港人,我們現在多了一個新身份‘灣區人’。”他的理想是打造一家以香港為家、背靠祖國、面向全球發展的金融機構。

在珠海橫琴創業的周運賢,成功創立了“跨境説網絡科技”電商平臺。他表示,澳門特區政府和很多社團機構都推出了不少協助年輕人開拓視野的舉措,橫琴新區對創業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包括免租、協助創業孵化、融資等。創業者專注于某個點位不懈努力,定有所成。

香港青年陳升,這幾年在港深兩地跑,已成功完成兩個項目。他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前景越來越明晰,深圳的“魅力值”還在增加。因此,他會深耕內地,幫助眾多的鄉村打造“一村一品”,把優質農産品銷往國外。

看好大灣區前景,港澳業界的“深潭大鱷”也積極行動,設樁布點。據報道,在深圳的深港創新城,目前已匯聚了匯豐集團、東亞銀行、港交所、嘉裏集團、周大福、新世界、九龍倉等一大批知名港企。

國際著名的華僑銀行集團2014年收購了香港永亨銀行。該集團行政總裁錢乃驥最近提出深耕跨境業務,將斥資12億元人民幣發展大灣區業務。他坦言,早已有不少銀行同業看中大灣區,預料競爭相當激烈。

澳門東望洋集團總裁甄瑞權2005年創立“東望洋餅店”,並將“澳門味道”帶到江門。現在東望洋餅店在澳門已增至16間分店及兩個廠房。在江門僅3年時間,廠房面積已發展到近2萬平方米,“葡韻餅店”則增至26間,每天産品運銷廣州、澳門及加拿大。甄瑞權還準備進軍香港市場,而江門廠房則將被打造成旅遊食品生産基地,吸引港澳及內地青年就業。

全港各區工商聯會長盧錦欽告訴記者,他年輕時因香港産業北移需要常跑珠三角,現在新一輪科技創業潮中,他“北上”的時間更多了。該會在福田保稅區5萬平方米的深港商貿科技基地,月底就要開始裝修了,項目推進順利。他説:“國家推進的大灣區是大手筆,我們旗下的會員共有3000多家企業,也是摩拳擦掌,會有大動作。”

把灣區“當成自己的家”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達到經濟高質量發展,還要建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成為灣區居民同享高質量生活的共同家園。這個目標正一步步實現。

近期,中央有關部門相繼出臺多項便利港澳居民到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具體措施,包括在火車站設置了可識讀“回鄉證”的自動售取票機、允許在內地就業的港澳人士繳存住房公積金、全面取消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需辦理許可等。9月1日起,符合條件的港澳臺居民,可以申請領取居住證。

香港青年聯會副主席詹勝聞訊後興奮不已。他説,據統計香港目前約有52萬人長期居於廣東省,這些便利措施讓我們感受到中央的關懷和解決問題的決心。這必將進一步帶動大家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長期在廣州經商的港人李秋發,對證件問題帶來的困擾深有體會。得悉可以辦居住證了,他説:“太振奮了!我相信港人以後在內地工作生活將方便很多。”

為了宜居宜業,大灣區內地9城也不斷推出具體措施,例如在廣州市取得“人才綠卡”的港澳優秀人才,可在子女入學、購房購車等方面獲得與廣州市民同等待遇。大灣區一些大學專為港澳學生設立了獎學金。

大灣區的各項制度在不斷完善。在內地讀大學並工作的吳先生坦承,以前申請就業證,要向房東借房産證,向公司借用營業執照等文件,每次要兩三個月才辦理好。“取消就業證的做法,讓港澳就業者有回家的感覺。”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會長羅奕龍表示,作為澳門青年,應主動響應號召,構建國家與國際間對接的交流平臺,以大灣區建設的四大維度、六項原則為目標,高度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開拓屬於年輕人的新天地。

大灣區是充滿生活氣息的。週末在跨境巴士上,結伴到珠三角品嘗美食的港人絡繹于途。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觀察,珠三角旅遊設施完善,廣州、佛山、深圳居民週末旅行的人數多於香港,餐飲之豐富及相對便宜的價格也讓人羨慕。

香港媒體工作者趙燕玲表示,大灣區不僅是一個世界級的經濟引擎,亦有望成為一個優質又朝氣蓬勃的工作圈、生活圈、學習圈、娛樂圈,港人應抓緊機遇,特別是年輕人更應張開懷抱,積極勇敢地去闖、去實現自我抱負、去安居樂業,把大灣區當成自己的家。(記者 連錦添 蘇寧)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