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洛陽智造”:老工業基地的新名片

2018-08-26 07:36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力舉3噸重物,實現7個自由度靈活運動,具有視覺識別技術,重復定位精度優於0.4毫米,未來有望應用在我國航天空間站儀器設備裝配上……日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慧機器人重點專項——“液壓重載機械臂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驗證”項目,在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啟動。以重型機械設備見長的中信重工,這次將戰略目光放在了更具創新價值和市場潛力的“重載工業機器人”領域。

作為河南省唯一以工業機器人研製為主的智慧裝備生産基地,洛陽充分發揮裝備製造産業優勢,將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産業作為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系,“洛陽智造”正成為引領洛陽發展的新名片。

“創新+人才”,點燃發展引擎

一個機器人被牢牢吸附在高大的石化儲罐壁上,前進、後退、左轉、右轉,十分靈活。隨後,機器人高舉機械臂,噴射出高壓水流,儲罐壁上一塊銹蝕的壁面就被清理得乾乾淨淨。

“這款機器人將儲罐防腐作業從人工時代帶入到智慧化時代。”洛陽聖瑞智慧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慶華語氣中帶著些許興奮,“多虧政府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幫助我們引進河北工業大學張明路團隊,不然光靠企業自身力量難以研發這樣的高精尖産品”。

夯實産業發展基礎要靠創新,創新要靠人才。2015年開始,洛陽啟動“河洛英才計劃”,決定5年內出資不少於20億元,力爭引進創新創業團隊50個以上,吸引500名以上高層次人才來洛陽創新創業,創辦科技型創新型企業200家以上。

這幾年,洛陽引進清華大學高端裝備研究院、中科院自動化所(洛陽)機器人與智慧裝備創新研究院、科大訊飛洛陽語音雲創新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夯實了産業研發基礎,其先進技術也得以在洛陽落地轉化。

根據《洛陽市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産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8—2020年)》,2018年至2020年,將新建市級以上研發平臺10家以上,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攻關項目20項以上。

“引導+扶持”,形成産業支柱

一台無人駕駛拖拉機在空曠的田野上駛過,當遇到地面障礙物時,系統自動發出指令進行避讓……這是日前央視一套《機智過人》節目中出現的一幕,而這臺大放異彩的拖拉機來自中國一拖。

近兩年,中國一拖在發展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産業方面可謂動作不斷,先後研發無人駕駛拖拉機,牽頭組建河南省智慧農機創新中心,興建了現代農業裝備智慧駕駛艙數字化工廠。

中國一拖、中信重工等國企紛紛利用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佈局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産業。洛陽借勢發力,通過政策引導與扶持,迅速將這些企業培育成為洛陽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産業方面的龍頭企業,引導電子信息製造、農機裝備、軸承、特種裝備製造等重點行業,應用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等智慧裝備。

走進洛陽北方易初摩托車有限公司衝壓焊接部,弧焊機器人實時跟蹤焊接車體,十分靈巧地確定焊接位置,對車體進行自動化焊接,大大提高了生産效率。該公司衝壓焊接部經理馮振剛對機器人讚不絕口。在市場推動和政策引導下,洛陽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産業發展迅猛,涌現出了一批龍頭企業和優勢産品。

航空工業光電所實現了智慧巡檢機器人、自動導引運輸車、兩輪平衡車等機器人及配套系統産業化,成為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唯一指定的機器人訓練器材檢定中心;洛陽瑞恒冶金成套設備有限公司研製的高精度重型桁架機器人,成為國內金屬加工行業唯一的2噸以上重型桁架機器人;洛陽鴻元軸承科技有限公司的交叉圓柱滾子軸承、諧波減速器等機器人專用軸承已實現向ABB、瀋陽新松等知名企業批量供貨,佔據國內80%的市場份額。

去年,洛陽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産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45億元,同比增長25.2%,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轉型+培育”,驅動加速發展

目前,洛陽已在機器人專用薄壁軸承、系統集成、自動化控制等領域取得了一定突破,培育了礦山救援機器人、消防機器人、巡檢機器人、管道焊接機器人、智慧成套礦山裝備、智慧農業機械等一批優勢産品,形成了“一基地兩園區”的産業佈局,構建了中信重工、一拖集團等龍頭企業引領帶動,軸研科技、德平科技等一批“隱形冠軍”企業支撐提升的産業發展體系。

這裡面既有“老樹”發新芽,更有“新樹”深紮根。“洛陽製造”起步于“一五”時期,風雨數十年,奠定了雄厚的工業基礎。在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大背景下,大力發展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産業正是洛陽實現産業轉型升級的明智選擇。

業內預測,未來30年我國機器人市場將保持年均30%左右的高速增長,洛陽現有150多家相關企業及科研院所,將抓住機器人市場“井噴期”加快發展。洛陽將以打造機器人産業鏈、做大智慧裝備産業集群為主攻方向,以提升關鍵部件研發生産、整機成套産品製造和系統集成應用三大能力為主要途徑,力爭到2020年,建成國內有重要影響力的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産業研發和生産基地。(記者 夏先清 通訊員 孫小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