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疆沙漠邊緣小城:節水農業“多條腿走路” 治沙增收“兩不誤”

2018-09-09 16:2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9日電(記者 郝玉、尚升)金秋時節,記者來到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小城——新疆阿克蘇地區沙雅縣,站在緊挨沙漠的風沙口舉目四望,大片人工種植的沙生植物梭梭翠綠連片,長勢正旺。

近年來,依託農業高效節水技術,當地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發展以紅棗、核桃等為主的特色林果業、以梭梭接種肉蓯蓉為主的沙産業,不僅成為農民增收的“新引擎”,也促進了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

2017年,總投資12.91億元的南疆地區沙雅縣渭幹河灌區50萬畝高效節水增收試點項目啟動,計劃到2020年,累計減少和節約農業用水4000萬立方米。截至目前,全縣農業高效節水面積已完成20萬畝。

當地還因地制宜推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自2015年新一輪退耕還林以來,減少高耗水糧食作物6.4萬畝,代之以紅棗和核桃。

沙雅縣林業局副局長唐著瓊介紹,種植棗樹節水效益明顯,原來種植1畝棉花,每年要澆750立方米的水,現在種植紅棗,每年澆300立方米的水就夠了。“長遠看,種植紅棗既省水還更有效益。”

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過去一颳風沙,不但沒法種莊稼,風沙還會淹沒農田,甚至房子。現在,全縣栽植梭梭2000畝,以梭梭接種肉蓯蓉2000畝,不僅可以有效固沙,經濟效益也十分可觀。

昔日的沙漠及荒漠化土地如今漸漸綠了起來,野生動物也多了起來。“以前幾乎見不著的馬鹿、野兔、野雞現在也尋常可見了。”唐著瓊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