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北京市出臺全面深化新時代
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意見

2018-09-10 11:24 來源: 北京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
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
(二〇一八年九月七日)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結合本市教育改革發展實際,現就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深刻認識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

1.重要意義。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教師工作,始終堅持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不斷健全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政策支持體系;各區、各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採取有力措施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就;廣大教師牢記使命、不忘初衷,愛崗敬業、教書育人,改革創新、服務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嚮往更加迫切。面對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師隊伍建設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視程度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與師德師風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師培養規模還需要進一步擴大;教師整體素質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教師編制、崗位、評聘、考核評價等管理體制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理順;教師地位待遇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還需要繼續努力營造。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和教師的地位、作用就愈發凸顯。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實抓緊抓好。

2.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髮展規律,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強化師德師風建設為首要任務,以優化教師資源配置為基本前提,以教師素質能力提升為核心內容,以理順教師管理體制機制為強大動力,以提高教師地位待遇為基礎支撐,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教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

3.工作原則

——確保方向,突出師德。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堅持依法治教、依法執教,保證教師隊伍建設正確的政治方向。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

——統籌規劃,優先發展。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優先謀劃教師隊伍建設,優先保障教師隊伍建設投入,優先滿足教師隊伍建設需要。

——深化改革,創新機制。抓住關鍵環節,優化頂層設計,推動實踐探索,破解發展瓶頸,把管理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作為突破口,把提高教師地位待遇作為真招實招,增強教師職業吸引力。

——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堅持問題和需求導向,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根據各級各類教師的不同特點和發展實際,採取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定向發力,確保實效。

4.目標任務。經過5年左右努力,教師培養培訓體系更加健全,職業發展通道更加暢通,事權人權財權相統一的教師管理體制普遍建立,教師地位待遇進一步提高,教師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教師隊伍規模、結構、素質能力基本滿足各級各類教育發展需要。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

到2035年,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培養造就一大批在全國有影響的骨幹教師、卓越教師和教育家型教師。教師管理體制機制科學高效,實現教師隊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的良好局面全面形成。

二、著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5.加強教師黨支部和黨員隊伍建設。加強黨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領導,將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每個教師黨支部和教師黨員,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和宣傳引導凝聚師生的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範作用。強化教師黨支部建設,選優配強教師黨支部書記,注重選拔黨性強、業務精、有威信、肯奉獻的優秀黨員教師擔任教師黨支部書記,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定期開展教師黨支部書記輪訓。配齊建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和黨務工作隊伍,完善選拔、培養、激勵機制,形成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工作力量。建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堅持黨的組織生活各項制度,創新方式方法,增強黨的組織生活活力。

加強教師黨員隊伍建設,完善發展黨員制度,重視做好在優秀青年教師、海外留學歸國教師中發展黨員工作。健全把骨幹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科研、管理骨幹的“雙培養”機制。健全主題黨日活動制度,加強黨員教師日常管理監督,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黨員教師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愛黨護黨為黨,敬業修德,爭做奉獻社會的示範標桿。

6.全面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導教師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增強價值判斷、選擇、塑造能力,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教師充分認識中國教育輝煌成就,紮根中國大地,辦好中國教育。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廣大教師熱愛祖國、奉獻祖國。加強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創新文化教育,引導廣大教師熱愛首都文化。堅持和完善理論學習制度,創新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開闢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強化教師社會實踐參與,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實到學校管理、教學和科研活動中。要著眼青年教師群體特點,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氣、入人心。

7.弘揚高尚師德。堅持把師德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首位,構建大、中、小、幼一體化的師德建設體系,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在全體教師中開展做新時代“四有”好教師和“四個引路人”學習實踐活動,完善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規範,創新師德教育和宣傳方式,樹立師德典型,講好師德故事,加強引領,注重感召,弘揚楷模,形成強大正能量,努力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氛圍。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言傳與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與學術規範相統一,爭做“四有”好教師,全心全意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建立健全師德考核評價和監督體系,完善師德考核辦法,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

三、著力提升基礎教育教師專業素質能力,全面深化基礎教育教師管理綜合改革

8.加大教師培養力度。落實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構建以師範院校為主體、非師範院校參與的開放靈活的教師培養體系。加大對市屬師範院校支持力度,切實提高生源質量,改革師範專業的招生方式,師範專業實行提前批次錄取或採取入校後二次選拔方式,擇優選拔熱愛教育事業、具備良好潛質、有志於長期從教的優秀高中畢業生進入師範專業。實施拓展中小學教師來源行動計劃,多措並舉,有效增加教師來源。大力推動研究生層次教師培養,增加教育碩士招生計劃。

支持高水平綜合大學開展教師教育,推動一批有基礎的高水平綜合大學成立教師教育學院,設立師範專業,創新教師培養形態,重點培養教育碩士,適度培養教育博士,造就高素質複合型教師。整合高水平綜合大學一流學科知名專家資源,遴選優秀教師開展個性化研修,重點培養一大批卓越教師和教育家型教師。

9.提高教師培養質量。以實踐為導向優化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強化心理學知識學習,加強職業道德、職業理想教育,著力提升教師綜合素養。優化幼兒園教師培養課程體系,突出保教融合,科學開設兒童發展、保育活動、教育活動類課程,強化實踐性課程,突出培養學前教育師範生綜合能力。創新教師培養模式,建立高等學校與政府、中小學和幼兒園聯合培養教師的新機制,建立健全教育實踐工作規範,加強師範生教育實踐管理;強化“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和普通話”等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技能訓練,加強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訓練,落實師範生教育實踐不少於半年制度。支持師範院校構建師範生國際化培養平臺,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優秀教師。

10.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完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全員培訓制度和分類、分層、分崗培訓體系。加強教師培訓課程建設,打造一批具有針對性、引領性、前沿性的精品課程及網絡課程。創新教師培訓方式,推動信息技術、人工智慧與教師培訓有機融合,實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研修。推行教師培訓自主選學,實行培訓學分管理,建立培訓學分銀行,推動教師培訓與學歷教育課程銜接、學分互認。建立健全新入職教師為期一年規範化培訓制度,持續實施中小學、幼兒園名師發展工程和鄉村教師素質提升計劃。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強化班主任專題培訓,建立骨幹班主任評選制度。鼓勵在職教師提升學歷。加強特殊教育、校外教育教師培訓。開展教非所學教師輪訓。加強優秀教師、幹部的境外培訓。

加強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隊伍建設。面向全體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加大培訓力度,提升其依法辦學治校(園)能力。實施中小學、幼兒園名校(園)長髮展工程,造就一大批高水平辦學治校(園)人才。實施教育家建設工程,支持校(園)長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營造教育家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

11.創新和規範中小學教師編制管理。在現有編制總量內,統籌考慮、合理核定教職工編制,盤活事業編制存量,優化編制結構,向教師隊伍傾斜,採取多種形式增加教師總量,優先保障教育發展需要。研究推進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修訂工作,研究制定公辦幼兒園人員配備規範。創新編制管理,建立教師編制統籌配置機制和跨區域(領域、行業)調整機制,市級統籌、區級調劑、以區為主,動態調配。機構編制部門會同財政和教育行政部門按標準每3年核定一次區域內中小學合理的教職工編制總量,教育行政部門在總量內統籌調配,每年動態調整。加強和規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管理,嚴禁擠佔、挪用、截留教師編制和有編不補。

12.優化義務教育教師資源配置。實行義務教育教師“區管校聘”,推進教師資源配置方式改革。深入推進區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推動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學校、一般學校流動。實行學區(教育集團等)內走教制度,給予相應補貼。持續實施鄉村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城區中小學公開招聘緊缺學科教師計劃。實施銀齡講學計劃,鼓勵支持樂於奉獻、身體健康的退休優秀教師到鄉村和基層學校支教講學。

13.完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準入和聘用制度。逐步將修習教師教育課程、參加教育教學實踐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新入職教師必須取得教師資格。嚴格教師準入,規範招聘程序,重視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學歷水平。制定符合教育行業特點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招聘辦法,遴選樂教適教善教的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支持中小學、幼兒園引進高層次人才。實行中小學教師資格定期註冊制度,完善公費師範畢業生和編內非京籍教師履約任教服務期制度,教學崗位專任高級教師可按規定延遲退休。完善符合中小學、幼兒園特點的崗位管理制度,推進教師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進一步提高中級、高級教師崗位結構比例,拓寬教師發展通道。按照中小學校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任職條件和資格,規範選拔任用工作,激發辦學治校活力。

14.深化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教師職稱評審在核定的崗位結構比例內進行,實現職稱與崗位聘用銜接。將中小學教師到鄉村學校、一般學校任教1年以上的經歷作為申報高級教師職稱和特級教師的必要條件。將具有教師資格的專職黨務幹部納入職稱晉陞參評範圍,符合申報條件的,可參評德育、教育教學管理等專業職稱。推行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促進校長隊伍專業化建設。進一步完善職稱評價標準和方式,建立符合各級各類教師崗位特點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和考核評價機制,堅持德才兼備、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學成效和實際貢獻,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加強聘後管理,激發教師的工作活力。完善相關政策,防止形式主義的考核檢查干擾正常教學。不簡單用升學率、學生考試成績等評價中小學教師。加強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骨幹教師考核評價,督促提高素質能力。

15.完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完善中小學教師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中小學教師工資與公務員工資同步調整聯動機制,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本地區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健全和完善績效工資激勵機制,優化績效工資結構,突出崗位在基礎性績效工資結構中的權重,有效體現教師所聘崗位、承擔責任、工作量和工作績效。在績效工資分配中向班主任、骨幹教師、特殊教育教師傾斜,鼓勵支持中小學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綜合改革。持續實施鄉村教師崗位生活補助政策。提高公辦幼兒園非在編教師工資待遇,縮小與在編教師的工資差距,逐步實現同工同酬。落實建設鄉村教師週轉宿舍和為鄉村教師租賃週轉房政策,幫助城鎮中小學、幼兒園青年教師解決住房難問題。

四、著力提升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教師專業素質能力,全面深化高等學校、職業院校教師管理綜合改革

16.建設高素質創新型高等學校教師隊伍。持續實施高等學校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支持計劃,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創新型教師隊伍。著力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搭建校級教師發展平臺,開展教學研究與指導,推進教學改革與創新。加強院係教研室等學習共同體建設,建立完善傳幫帶機制。全面開展高等學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重點面向新入職教師和青年教師,為高等學校培養人才培育生力軍。加強思想政治課教師、輔導員、研究生導師、基礎課教師和實驗員隊伍建設。結合 “一帶一路”建設和人文交流機制,推動國內外教師雙向交流與研修。支持孔子學院教師、援外教師成長髮展。支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和優秀管理幹部到國內外知名大學、科研院所進行訪學交流和團體研修。統籌做好千人計劃、海聚工程等國家和本市高層次人才隊伍梯隊建設和推選工作。加強高端智庫建設,依託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匯聚培養一大批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名師。持續實施高等學校教育系統人才項目計劃。

17.建設高素質雙師型職業院校教師隊伍。持續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探索師資培訓基地與教師企業實踐基地“雙基地”合作培養雙師型教師新模式,系統開展雙師型教師專業技能培訓、國(境)外研修等項目。支持高水平學校和知名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立高等學校、行業企業聯合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機制。推進職業院校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不斷提升實踐教學能力。建立企業經營管理者、技術能手與職業院校管理者、骨幹教師相互兼職制度。持續實施職業院校教育系統人才項目計劃。

18.創新高等學校教師編制管理與優化教師資源配置。積極探索實行高等學校人員總量管理,並試點動態調整,納入總量管理的人員享有相應待遇和保障。嚴把高等學校教師選聘入口關,實行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雙重考察,在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遴選和培育中突出教書育人。嚴格教師職業準入,將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和教育實習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落實高等學校用人自主權,自主制定招聘條件和標準,自主公開招聘人才。鼓勵高等學校加大聘用具有其他學校學習工作和政府、行業企業工作經歷教師的力度,支持引進海外優秀人才,持續優化高等學校教師結構。配合外國人永久居留制度改革,健全外籍教師資格認證、服務管理等制度。

19.深化高等學校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改革。高等學校在人員總量內組織制定崗位設置方案和管理辦法,依法自主確定教學、科研、行政職能部門等內設機構的設置和人員配備。鼓勵高等學校自主制定設立流動崗位吸引優秀人才到本校兼職、本校教師到企業兼職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及本校教師離崗創新創業等辦法。推行高等學校教師職務聘任制改革,加強聘期考核,準聘與長聘相結合,做到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按照高等學校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任職條件和資格,加強學校領導人員管理,激發辦學治校活力。

20.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與考核評價制度改革。推動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由高等學校自主組織職稱評審、自主評價、按崗聘任。進一步完善職稱評審的標準和方式,將思想政治和師德表現作為評聘的首要條件,把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思想政治工作兼職教師參加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提高教學業績在評聘中的比重。建立以同行專家評審為基礎的分類評價機制,注重對代表性成果和實際貢獻等內容進行考察評價。進一步暢通高層次特殊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加強職稱評聘事中事後監管。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突出教育教學業績和師德考核,注重對思想政治與師德、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專業發展等進行綜合考核評價。合理運用考核評價結果,將其作為職稱(職務)評定、績效分配、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

21.健全職業院校教師管理制度。根據職業教育特點,研究制定中等職業學校人員配備規範。完善職業院校教師資格標準,探索將行業企業從業經歷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專業課教師資格的必要條件。落實職業院校用人自主權,完善教師招聘辦法。推動固定崗和流動崗相結合的職業院校教師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支持職業院校專設流動崗位,適應産業發展和參與全球産業競爭需求,引進行業企業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職任教,深化産教融合。完善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評價標準,吸納行業組織、企業作為評價參與主體,重點評價職業素養、技能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

22.推進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教師薪酬制度改革。健全市屬高校和職業院校績效工資管理規範,依據市屬高校和職業院校分類管理、辦學水平、績效考核、公益二類屬性等因素合理確定績效工資總量,進一步提高績效工資水平和市級財政保障額度。擴大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收入分配自主權,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自主確定收入分配辦法。加大對市屬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支持力度,合理確定市屬高校高層次人才相對統一的績效工資標準,不受本單位績效工資總量限制,所需資金由市級財政予以保障。完善適應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教學崗位特點的內部激勵機制,對專職從事教學的人員,適當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在績效工資中的比重,加大對教學型名師的崗位激勵力度。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教師經所在單位批准,可開展多點教學並獲得報酬。積極探索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逐步提高科研人員收入水平。幫助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青年教師和引進的高層次人才解決住房、子女入園入學等困難。

五、強化保障,確保政策舉措落地見效

23.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滿腔熱情關心教師,充分信任、緊緊依靠廣大教師。要切實加強領導,實行一把手負責制,緊扣廣大教師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重大問題,找準教師隊伍建設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堅持發展抓公平、改革抓機制、整體抓質量、安全抓責任、保證抓黨建,把教師工作記在心裏、扛在肩上、抓在手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細化分工,確定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和責任人。主要負責同志和相關責任人要切實做到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善始善終、善作善成,把準方向、敢於擔當,親力親為、抓實工作。市、區兩級黨委常委會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建立教師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教師隊伍建設重大問題。教育、組織、宣傳、機構編制、發展改革、人力社保、財政、規劃國土、住房城鄉建設、法制、外事等有關部門要在各自職責範圍內,積極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有關工作。各區、各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要制定實施辦法,全面落實教師隊伍建設改革任務。

24.明確教師的特別重要地位。突顯教師職業的公共屬性,強化教師承擔的國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務的職責,確立公辦中小學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確中小學教師的權利和義務,強化保障和管理。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負起中小學教師保障責任,提升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職業地位,吸引和穩定優秀人才從教。公辦中小學教師要切實履行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的義務,強化國家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教育責任。

25.健全教師獎懲制度。加大教師表彰力度,定期開展“北京市人民教師獎”“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等評選表彰活動。健全鄉村教師榮譽制度。鼓勵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對教師出資獎勵,開展尊師活動,營造尊師重教良好社會風尚。督促教師認真履行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規範,健全違反師德行為懲處機制,對於違反師德的行為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建立完善教師退出機制,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活力。

26.建設現代學校制度。體現以人為本,突出教師主體地位,落實教師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建立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保障教師參與學校決策的民主權利。推行中國特色現代大學章程,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教師在高等學校辦學治校中的作用。維護教師職業尊嚴,保護教師合法權益,關心教師身心健康,克服職業倦怠,激發工作熱情。

27.強化經費保障。各級政府要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投入重點予以優先保障,完善支出保障機制,確保黨和國家關於教師隊伍建設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到位。優化經費投入結構,優先支持教師隊伍建設最薄弱、最緊迫的領域,加大教師教育投入力度。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投入教師隊伍建設的積極性。制定嚴格的經費監管制度,規範經費使用,確保資金使用效益。完善教師承擔相關委託項目、研究等任務按實際付出和績效合理取酬的政策機制。

28.強化資源保障。支持教師隊伍建設專業機構研究教師隊伍建設重大問題,為重大決策提供支撐。建立健全市、區、校三級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加強市、區級教師培訓機構建設。建立北京市教師發展中心,建設一批教師發展示範基地校,支持高校建立教師發展中心,探索建立海外教師培訓基地。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充分整合新技術資源,支持教師掌握和運用新技術,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變革教學形態、創新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益,引領未來教育新潮流。推進“互聯網+”開放性教師教育,為教師提供個性化的在線服務。推進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教師管理改革,完善北京市教師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大數據分析功能應用,提升教師管理效率。

29.維護民辦學校教師權益。完善學校、個人、政府合理分擔的民辦學校教師社會保障機制,民辦學校應與教師依法簽訂合同,按時足額支付工資,保障其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權益,併為教師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依法保障和落實民辦學校教師在業務培訓、職務聘任、教齡和工齡計算、表彰獎勵、科研立項等方面享有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權利。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高教師工資待遇,探索完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教師工資保障機制。

30.加強督查督導。市、區兩級黨委和政府要將教師隊伍建設列入督查督導工作重點內容,並將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參考,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實到位,真正取得實效。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