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寧夏:巧打“氣候牌”塑造經濟“新名片”

2018-09-27 16:0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銀川9月27日電 題:寧夏:巧打“氣候牌”塑造經濟“新名片”

新華社記者 于瑤

乾旱少水、氣溫偏低、空氣乾燥、三面環沙曾經是寧夏經濟發展的明顯“短板”。近年來,寧夏在氣候劣勢中尋找優勢,打造冷涼蔬菜、葡萄、硒砂瓜、光伏、紡織、鋰電池、大數據、沙漠旅遊等經濟“新名片”,走出一條主動順應氣候變化、加快轉型發展的新路。

脆嫩爽滑的寧夏菜心,深受3000公里外香港市民的青睞,很多人因為餐桌上的一道菜心而認識寧夏。

“寧夏氣候冷涼、乾旱少雨、晝夜溫差大、光照時間長,擁有夏季生産葉類蔬菜的絕佳環境。”寧夏回族自治區農牧廳副廳長賴偉利説,12年間寧夏供港蔬菜基地從1500畝發展到20萬畝,從菜心擴大到西蘭花、娃娃菜、洋蔥、西芹等十幾個品種。

目前,有11個供港蔬菜基地被香港漁農署評為信譽農場。供港蔬菜的成功,帶動了寧夏百萬畝冷涼蔬菜的大發展,夏季南方蔬菜市場上,寧夏菜開始佔據一席之地。

發展冷涼蔬菜是寧夏破解乾旱、低溫氣候約束,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尋找新的産業路徑的一個縮影。寧夏年平均降雨量300毫米,蒸發量1800毫米,平均氣溫5℃到9℃且晝夜溫差大,是全國最乾旱缺水的地區之一。在這種氣候條件發展經濟,既有劣勢,也有優勢:氣候冷涼,適合種植冷涼蔬菜;乾旱少水,可以發展硒砂瓜、釀酒葡萄;光照時間長,可以發展設施農業;空氣乾燥,有利於養殖奶牛、灘羊……

實踐證明,只要更新觀念、順應規律,氣候劣勢可以向優勢轉化。枸杞成為寧夏的“紅色名片”,釀酒葡萄成為寧夏的“紫色名片”,冷涼蔬菜成為寧夏的“綠色名片”……十多年來,寧夏突破乾旱氣候對農業發展的約束,使“塞上江南”有了更多新名片,鹽池灘羊、香山硒砂瓜、六盤山馬鈴薯、寧夏牛奶等已經打出品牌、叫響全國。

主動作為、變害為利不僅是給寧夏特色農業帶來新氣象,對於新興工業來説,乾旱氣候反倒帶來不少利好,鋰電池、紡織、大數據等項目紛紛落戶寧夏。

“空氣乾燥、氣溫低,生産石墨烯改性三元正極材料幾乎不用開除濕設備,生産一噸材料大概可節電300度。”寧夏漢堯石墨烯儲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産副總徐傑説。

近年來,如意、恒豐、泰和等現代紡織企業在寧夏落地生根,高端紗線、氨綸、面料、襯衫、西服的延伸産業鏈已形成,去年紡織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50億元,成為推動寧夏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我們這裡海拔1000米,有一定壓差,有利於紗線合股;地下水溫常年在12℃到13℃,可以為紡織車間提供最佳冷卻水;空氣乾燥,生産差別化纖維不用再除濕;産品質量好,賽絡緊密紡紗每噸價格比東南沿海高100多元……”吳忠市工信局副局長張克寧説,正是因為這些優勢,東部紡織企業向西北轉移産能成為一股潮流。

而一批大數據項目落戶寧夏,也有對特殊氣候條件的考慮。以中衛市為例,當地有全年平均8.8℃的自然風冷優勢和充沛穩定的電力資源優勢,採用全自然風冷技術較其他常規數據中心節能50%,吸引了亞馬遜、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奇虎360等企業落戶,中衛市雲基地數據中心蓬勃發展,已完成投資40億元,安裝服務器5.2萬台。今年計劃新建、續建美利雲、西部控股等數據中心9個,計劃安裝服務器16萬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