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科院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促進成果轉化進展情況

2018-09-28 11:45 來源: 中科院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9月27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2018年第三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通報中科院“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工作進展及取得的成效。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負責人,院屬有關單位相關負責人和科研人員代表在會上介紹了有關情況,並回答了媒體提問。

中科院科發局局長嚴慶介紹了相關情況。2017年,中科院以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項行動”為抓手,繼續探索“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的新體制、新機制、新模式,全方位開展科技支撐與服務工作。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項目共13364個,其中新增1336個;為社會企業當年新增銷售收入4269.31億元,比上年增加437.91億元,增長11.43%;社會企業當年新增利稅513.96億元,比上年增加41.56億元,增長8.8%。2018年以來,中科院堅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相結合,在“特色研究所”改革發展、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部署和“弘光專項”實施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在特色研究所改革發展方面,按照“率先行動”計劃中關於研究所分類改革的要求,2015年中科院先後啟動了兩批共14個研究所試點建設特色研究所。3年試點期間,14個研究所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升特色能力、吸引和穩定人才隊伍、促進重大成果産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2018年7月,這14個試點單位順利通過驗收。總體上,這些特色所的特色研究方向均具有獨特性乃至唯一性,一些特色所區位獨特,在國家戰略安全、生態安全和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經過改革試點,這些特色所圍繞特色研究方向進一步優化科研組織模式和相應的資源配置,完善多元化的人員考核評價體系,加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由於目標更加聚焦,這些特色所積極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相關任務,解決重大科技問題和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上了一個新臺階。中科院將根據驗收結果對研究所分類改革進行動態調整,統籌推進新一輪特色研究所建設工作,持續支持特色研究所鞏固和發展其特色領域、特色方向的優勢,打造中科院科技創新的“特戰旅”。

在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部署方面,2017年,中科院設立兩個新型的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即“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CAS_Earth)和“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不同於以往集中攻關、以突破重大關鍵技術或形成戰略性新産品為目標的先導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以建成開放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地球大數據科學中心為目標,突破數據共享的瓶頸問題,全面集成資源、環境、生物、生態等領域目前分散的數據、模型與服務等,形成全球領先的地球大數據與雲服務平臺;在此基礎上,探索全球協作的大數據驅動、多學科融合的科學發現新範式;具備全景式可視化分析、模擬與推演能力,能夠對“一帶一路”“美麗中國”等面向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戰略提供精準評價與決策支持。“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面向“一帶一路”和“世界上最後一方凈土”,目標是闡明自然條件和環境變化及其影響,評估和應對重點地區和重大工程的資源環境問題,提出綠色絲綢之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路徑。這兩個專項今年正式啟動以來均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包括與此相關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9月5日已在拉薩發佈了首期階段性重大成果。

在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重點專項”即“弘光專項”方面,2018年,在前兩批項目順利實施的基礎上,中科院又組織遴選了9項重要的科技成果,包括“深度學習處理器(寒武紀芯片)”“現代物流智慧裝備系統”“陣列波導光柵芯片”“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新一代煤制乙二醇”“抗Alzheimer症新藥GV-971”“生物人工肝”“高端品牌獼猴桃”“植物工廠”等作為候選項目,擬支持並推動這些成果單位與企業合作或與社會資本合作創辦企業,早日實現産業化、走向市場並取得重大影響。此前已啟動的11個項目有些也已取得可喜進展,如“機場安檢智慧識別系統”已示範應用於國內70個機場(全國共218個機場)的618條旅客安檢通道,覆蓋了全國80%以上的重點機場(年旅客吞吐量800萬人次以上),實現人工智慧在民航全流程通關、動態布控等方面的規模化應用,機場安檢通行效率和準確率得到顯著提升;“衛星移動通信終端基帶芯片”通過中科晶上公司初步實現了産業化,在我國第一代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的手持、車載、船載等終端産品上應用,為用戶提供“永久在線”的網絡服務新體驗,有力地推動我國空天地一體化通信技術和産業的發展;“航空航天發動機極端精細製造裝備”在中科微精公司實現了産業化,不僅開發出工業級飛秒光纖激光器,為極端製造裝備提供了核心光源,還突破了若干配套應用技術,滿足各領域對超精細冷加工製造的需求,已成功應用於國內航空航天領域20余家優勢單位,為國産大飛機換上“中國心”(發動機)打下了堅實基礎。

會上,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沈仁芳介紹了特色研究所典型改革成效;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陳方介紹了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專項進展;中科院重慶綠色智慧技術研究院研究員石宇、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石晶林、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楊小君分別介紹了“機場安檢智慧識別系統”、“空天地一體化網絡衛星移動通信終端芯片研發及産業化”、“航空航天發動機極端精細製造裝備産業化”專項的相關工作和成果。

新聞發佈會由中科院新聞發言人、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主持。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