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湖北恩施:“古稀之年”的吊腳糧倉

2018-09-29 14:4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9月27日,工人在檢查倉庫防潮情況。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椒園鎮,有一座採用土家吊腳樓修建技藝歷時4年建造的糧倉,歷經數十年風雨至今仍在使用。

這座糧倉建成于1951年秋,倉容880噸。頂部用數百根木頭、採用卯榫方式交錯支撐形成“轎頂”,並用布瓦覆蓋,空氣通透;底部用數百根方形石柱支撐將糧倉抬高,使糧倉懸于空中,達到防潮防鼠的目的。

目前,該糧倉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經原貌修繕後已部分對公眾開放。

新華社發(宋文 攝)

9月27日,工人在檢查用懸吊方式存放的水稻種。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椒園鎮,有一座採用土家吊腳樓修建技藝歷時4年建造的糧倉,歷經數十年風雨至今仍在使用。

這座糧倉建成于1951年秋,倉容880噸。頂部用數百根木頭、採用卯榫方式交錯支撐形成“轎頂”,並用布瓦覆蓋,空氣通透;底部用數百根方形石柱支撐將糧倉抬高,使糧倉懸于空中,達到防潮防鼠的目的。

目前,該糧倉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經原貌修繕後已部分對公眾開放。

新華社發(宋文 攝)

9月27日,工人在檢查糧倉外的窗戶。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椒園鎮,有一座採用土家吊腳樓修建技藝歷時4年建造的糧倉,歷經數十年風雨至今仍在使用。

這座糧倉建成于1951年秋,倉容880噸。頂部用數百根木頭、採用卯榫方式交錯支撐形成“轎頂”,並用布瓦覆蓋,空氣通透;底部用數百根方形石柱支撐將糧倉抬高,使糧倉懸于空中,達到防潮防鼠的目的。

目前,該糧倉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經原貌修繕後已部分對公眾開放。

新華社發(宋文 攝)

9月27日,工人在檢查倉頂防漏情況。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椒園鎮,有一座採用土家吊腳樓修建技藝歷時4年建造的糧倉,歷經數十年風雨至今仍在使用。

這座糧倉建成于1951年秋,倉容880噸。頂部用數百根木頭、採用卯榫方式交錯支撐形成“轎頂”,並用布瓦覆蓋,空氣通透;底部用數百根方形石柱支撐將糧倉抬高,使糧倉懸于空中,達到防潮防鼠的目的。

目前,該糧倉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經原貌修繕後已部分對公眾開放。

新華社發(宋文 攝)

這是9月27日拍攝的吊腳糧倉底部石柱。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椒園鎮,有一座採用土家吊腳樓修建技藝歷時4年建造的糧倉,歷經數十年風雨至今仍在使用。

這座糧倉建成于1951年秋,倉容880噸。頂部用數百根木頭、採用卯榫方式交錯支撐形成“轎頂”,並用布瓦覆蓋,空氣通透;底部用數百根方形石柱支撐將糧倉抬高,使糧倉懸于空中,達到防潮防鼠的目的。

目前,該糧倉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經原貌修繕後已部分對公眾開放。

新華社發(王俊 攝)

9月27日,工人在倉庫裏搬運儲藏糧食的用具。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椒園鎮,有一座採用土家吊腳樓修建技藝歷時4年建造的糧倉,歷經數十年風雨至今仍在使用。

這座糧倉建成于1951年秋,倉容880噸。頂部用數百根木頭、採用卯榫方式交錯支撐形成“轎頂”,並用布瓦覆蓋,空氣通透;底部用數百根方形石柱支撐將糧倉抬高,使糧倉懸于空中,達到防潮防鼠的目的。

目前,該糧倉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經原貌修繕後已部分對公眾開放。

新華社發(宋文 攝)

這是9月27日拍攝的吊腳糧倉外景。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椒園鎮,有一座採用土家吊腳樓修建技藝歷時4年建造的糧倉,歷經數十年風雨至今仍在使用。

這座糧倉建成于1951年秋,倉容880噸。頂部用數百根木頭、採用卯榫方式交錯支撐形成“轎頂”,並用布瓦覆蓋,空氣通透;底部用數百根方形石柱支撐將糧倉抬高,使糧倉懸于空中,達到防潮防鼠的目的。

目前,該糧倉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經原貌修繕後已部分對公眾開放。

新華社發(宋文 攝)

fujian.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邊雋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