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到此一遊,文明到了嗎?——國慶文明旅遊觀察

2018-10-05 12:0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0月5日電 題:到此一遊,文明到了嗎?——國慶文明旅遊觀察

新華社記者 胡浩、陳愛平、羅鑫

國慶長假已經過半。記者觀察發現,多個景區開展文明旅遊引導,文明、禮讓成為越來越多遊客們的自覺行為,但仍有個別不文明現象讓旅程“大煞風景”。

提升旅遊文明素質仍“在路上”

國慶假期,在湖北武漢黃陂區木蘭草原景區,隨處都可看到景區工作人員穿上創意卡通恐龍服裝,吸引遊客注意,發放環保垃圾袋,引導遊客不亂扔垃圾。

“今年國慶,我們舉辦了帳篷露營節,篝火晚會散場後,相比以往,沒有了垃圾遍地的景象。”木蘭草原副總經理聶傳偉説,“2日下午木蘭草原發佈旅遊紅色預警,入園人數接近最大承載量。等候入園的遊客並沒有急躁,還幫助疏導交通,耐心等待。”

國慶長假前4天,位於上海市區的田子坊景區已累計接待遊客32.48萬人次。記者在田子坊看到,景區已在多個醒目位置豎立指示牌,採取限流等措施,不過仍有眾多遊客陸續前往。景區採取了“之”字形排隊入場方式,遊客則有序地沿著人行道上的“之”字形通道緩慢進入景區。

來自湖南的遊客王麗麗説:“在人山人海中特別容易煩躁,好在人們大多心平氣和,互相諒解,所以不會太影響觀光和購物體驗。”

儘管遊客的文明素質有所提高,但車窗拋物、亂涂亂畫等不文明行為並沒有完全消失,“到此一遊”的“題字”還時常可見,文明旅遊的教育和引導仍然“在路上”。

有媒體報道,國慶期間,陜西靖邊波浪谷丹霞地貌景區岩石上被遊客留下刻痕和劃痕。景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這些被遊客留下刻痕的岩石,600年也恢復不了原貌。

對不文明行為亮出“紅牌”

旅途中的言行,折射出的是社會文明水平。

上海財經大學旅遊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認為,遊客的一言一行,既承載著國家的形象,也體現了文明程度和素質修養。

根據旅遊法,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遊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遊文明行為規範。同時,導遊和領隊也應告知和解釋旅遊文明行為規範,引導旅遊者健康、文明旅遊,勸阻旅遊者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

就在十一假期前,文化和旅遊部公佈一批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3名遊客被列入“黑名單”。其中,今年6月為拍短視頻在馬來西亞水上清真寺的矮墻上跳熱舞的河北遊客王某、張某違反當地宗教禁忌,事件相關視頻經社交媒體廣泛傳播後,引起當地社會不良反響,有損中國遊客的文明形象。此外,湖北遊客彭某在大理市遊玩的過程中用兒童玩具擊傷紅嘴鷗,事件相關視頻在網絡上傳播,當事人受到民眾譴責。

根據相關規定,經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評審委員會審定,3名遊客納入旅遊不文明遊客記錄期限均為3年。截至目前,共有35人被納入旅遊“黑名單”。

多管齊下,讓文明與旅遊隨行

不久前,“高鐵霸座”當事人被罰受到廣大網友“點讚”。業內人士認為,讓違法犯罪者付出應有的代價能形成明顯的警示作用,有助於提醒更多遊客文明出行。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可以進一步徵求司法機構的意見,經由相應的法律程序,把違法甚至是犯罪的不文明遊客的信息與航空、鐵路、交通、海關、住建、文化以及金融監管等部門共享,探索將其納入公民誠信體系建設的可能性,也可以指導行業協會共享不文明遊客的信息,使之成為具有更強約束力的規範體系,讓遊客為不文明行為付出更大的代價。

上海市旅遊局局長徐未晚介紹,長三角旅遊目的地將建立旅遊聯合執法、綜合監管機制,建立旅遊誠信系統和失信登記制度,加強旅遊執法部門和質監部門的執法信息共享,對列入失信的企業和個人名單,實行信息互通互聯。

北京交通大學旅遊管理系教授王衍用認為,下一步應繼續加大文明旅遊的宣傳教育,完善文明旅遊的監督管理體系,並加大實施力度。景區要科學規劃發展,完善服務設施。同時,要抓好青少年及大學生群體的教育,在各級學校大力開展文明旅遊行為教育,以這個群體的文明言行來促進家長及社會群體的自覺文明旅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