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深圳速度”到“中國高度”——深圳經濟特區創新發展紀實

2018-10-07 19:4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深圳10月7日電 題:從“深圳速度”到“中國高度”——深圳經濟特區創新發展紀實

開欄的話:

這是對歷史的回望——每一個城市的崛起,每一個企業的發展,喚起人們對“春天故事”的回憶與激動。

這是對未來的展望——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書寫新篇,生動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巨大成就。

從10月7日起,新華社開設“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專欄,集納改革開放40年的輝煌篇章。

新華社記者 孫飛

南海之濱,改革創新大潮在這裡不斷噴涌。

39年前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如今已成為管理人口超2000萬的現代化國際都市,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崛起,印證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史上的奇跡。

從“三天一層樓”創造“深圳速度”起步,中國改革開放的信心與決心在這裡宣示。

從“1天51件發明專利”勇攀“中國高度”再出發,高質量發展的衝鋒號角在這裡吹響。

站在全新的時代方位,鵬城深圳高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偉大旗幟,以更加昂揚的姿態續寫改革史詩。

制度創新,激發市場企業“生命力”

70多歲的梁憲,至今仍清晰記得第一次來蛇口的感受。

1979年7月,30多歲的梁憲從香港坐船第一次來到蛇口漁民碼頭,他作為交通部派往香港招商局工作的外派幹部,與袁庚等人共同參與蛇口工業區的建設。“那時候的蛇口真可以説是窮鄉僻壤,淡水只有兩口井,經濟發展硬體、軟體的基礎都很薄弱。”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建港填海的“開山炮”轟鳴炸響,迸發溢出的改革“營養”,將招商銀行、平安保險、中集集團等孵化為叱吒風雲的中國企業巨頭。

在梁憲看來,這些企業之所以比較成功,“關鍵在於它們從一開始便實行了現代企業制度,實行了股份制”。而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當蛇口提出實行股份制,特別是在國有企業搞股份制改革時,“還給人異想天開的感覺,面臨很大壓力”。

分居深圳南頭半島兩側的蛇口與前海,歷史在這裡交匯,創新在這裡書寫。

“特區中的特區”前海,近5年每年平均誕生超過3萬家企業,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超過300項,正成為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先行先試者。

40多歲的貨車司機徐軍,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成為第一個嘗試互聯網銀行貸款的人。當貨車司機20多年,徐軍平常在四川和廣東之間“跑車”。

“微眾銀行的貸款客戶中,79%為大專及以下學歷,超過600萬人無人行徵信記錄,73%的貸款總成本低於100元。”站在微眾銀行控制中心,行長李南青指著屏幕上不斷跳動的用戶數字,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目前,前海微眾銀行有效用戶總數已經超過8000萬人。

欲引金鳳凰,先栽梧桐林。

從改革開放初期第一個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工資制度、敲響土地拍賣“第一槌”、第一家外匯調劑中心成立等諸多“第一”,到近期的應屆畢業生落戶“秒批”、商事登記改革“三十證合一”、推進知識産權保護,深圳制度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一直在路上。

數據顯示,2017年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突破2萬件,佔全國四成以上。

知識産權申請人好似“賽馬”,但要想跑出好成績,離不開好的“賽道”。建立知識産權聯盟、成立知識産權服務中心、創新知識産權糾紛解決機制……不斷完善的“賽道”正激發“賽馬”潛能。

從銷售額只有300多萬元到百億元數量級,大疆只用了幾年時間。這一成績的背後,是大疆專利申請的爆發,以及對飛行器及部件、雲臺、數據傳輸及顯示等方面進行的專利佈局。

“知識産權是區域創新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南山區科創局局長劉石明説,“只有不斷完善知識産權保護的‘賽道’,才能創造良好的創新生態。”

科技創新,鍛造經濟騰飛“核動力”

根據手機提示上下左右轉動頭部,建立人臉三維模型,實現免接觸解鎖……近期流行的帶有3D人臉識別功能的“網紅”手機,將背後的深圳企業奧比中光推向臺前。“三年磨一劍,我們從2015年開始投入研發的3D結構光手機方案,終於迎來了成果檢驗的一刻。”奧比中光創始人黃源浩説。

從“三來一補”的加工製造,到亦步亦趨的跟隨式創新,再到“無中生有”的源頭創新……“回顧深圳經濟特區近40年的發展奇跡,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説。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常回憶起19年前那個秋天。彼時,“經濟發展越來越需要知識創新驅動”的觀點不斷深入人心,深圳取消“荔枝節”,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

在高交會上,馬化騰帶著6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跑遍了展館,推銷QQ的前身OICQ。他拿到了騰訊公司發展史上最為關鍵的第一筆22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時光荏苒,一批科技巨子從深圳走向世界,燃起熾熱的創新火焰。

一個個科技創新巨頭企業在這裡成長。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3257億元,同比增長15%。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科技巨頭們依然馬力十足,迸發創新能量。

一個個源頭創新的種子在這裡播撒。從一飛沖天的大疆無人機,到有望顛覆顯示技術的光峰光電激光電視,“創客”們在這裡揮灑汗水,打破“不可能”。

一個個跨界融合的火花在這裡碰撞。“微信+”連接地鐵、電影院、醫院等線下場景,“無人機+”佈局美景航拍、農業植保、快遞投送等功能,“機械臂+”暢想咖啡店、餐館、客廳等消費級應用……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無中生有”,蓬勃生長。

40載激情歲月,深圳的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總量從1979年的1.97億元上升到去年的2.24萬億元,僅次於北京、上海,已與曾經差距巨大的香港相當。

深圳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上半年,深圳創新投入保持較快增長,全社會研發投入達476.3億元,增長15.4%。目前,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超過4%,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0年風雲變幻,從老牌“創客”到科技“新軍”,不變的是創新的勇氣。

管理創新,催化社會治理“凝聚力”

從自動化“拉鏈車”連續“吞吐”形成的潮汐車道,到早晚高峰期間只允許載有2人以上車輛駛入的“多乘員車道”,再到“人臉識別”查處非機動車闖紅燈……一個個深圳“網紅”的背後,是城市管理的智慧與創新。

曾幾何時,“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口號讓人倍覺親切,鼓勵眾多年輕人在此紮根拼搏。如今,在一系列舉措作用下,經濟特區不斷孕育更包容更多元、充滿凝聚力的城市文化。

協調組織國際植物學大會,參與光明滑坡事故救援,“U站”提供不間斷志願服務,“志願者之城”已成為深圳的一張名片。深圳已有超過155萬名註冊志願者,每年開展的志願服務活動超過12萬場次。

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務,也讓人“暖暖的”。為應屆畢業生提供7天免費住宿和長期就業指導的“青年驛站”,成為不少異鄉學生“深圳夢”的起點。“像回到了大學歲月,找到了‘家’的感覺。”曾入住青年驛站的創客胡賢輝説。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正在深圳不斷形成。

佩戴紅袖章、進行反電信詐騙宣傳、及時舉報違法線索,快遞“小哥”成為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長李龍文説,深圳目前有快遞員4萬餘名,積極發動全社會力量,打造群防群治守護網,有利於解決治安防控的基礎性、常態性問題。

通過大數據計算,更加智慧地實施潮汐車道;交通事故發生後,車子幾分鐘被拖走、交通秩序很快恢復……“平安與深圳市正在推進的智慧交通系統,形象一點説,相當於為城市增加幾百公里道路。”平安集團總經理任匯川説。

經濟發展需要創新驅動,城市管理、社會治理同樣需要創新驅動。

“不依靠信息技術,不在管理創新上下功夫,很難想象僅靠有限的人力、物力而能高效地管理越來越龐大的城市。”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思康説。

飽經滄桑的深圳河,滾滾匯入伶仃洋,見證改革開放大潮的奔涌,感受粵港澳大灣區的熾熱溫度。今天的深圳,邁入新時代,蹄疾步穩、揚帆啟航。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