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帶隊
赴紅安、麻城開展定點扶貧工作調研

2018-10-09 09:24 來源: 住房城鄉建設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王蒙徽部長帶隊赴紅安、麻城開展定點扶貧工作調研

住房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部扶貧攻堅領導小組組長王蒙徽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推進住房城鄉建設部扶貧工作,9月27日,帶隊赴湖北省紅安縣和麻城市開展扶貧調研,聽取了兩縣(市)相關情況彙報,分別深入到紅安縣柏林寺村和麻城市石橋垸村,實地調研脫貧攻堅工作進展情況。

湖北省紅安縣和麻城市是住房城鄉建設部定點扶貧縣。 2016年以來,住房城鄉建設部累計安排中央資金4.9億元支持兩縣的農村危房改造、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等脫貧攻堅工作,組織動員捐贈590萬元支持兩縣産業、光伏和教育扶貧。目前,紅安縣已脫貧摘帽;麻城市現有貧困村85個,貧困人口33470戶、84860人,貧困發生率從16.8%降至8.9%,計劃2019年脫貧摘帽。

王蒙徽一行首先來到柏林寺村。據住房城鄉建設部派出的幫扶團隊中國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保軍介紹,開展示範的難點是把村民思想從“等靠要”轉變為“主動想主動幹”的過程,幫扶團隊積極探索通過農村“美好環境與和諧社會共同締造”方法推進鄉村治理的途徑,通過部裏組織的培訓和實地參觀學習,規劃團隊從過去的“出方案、搞建設”的主角轉變為引導、幫扶村民的參謀;縣鎮政府從過去“立項目、幹工程”大包大攬轉變為創新機制激勵引導和支持村民;村民也從“要我幹”轉變為“我要幹”。

村民小郭向王蒙徽介紹,村民的思想轉變了,大家主動出謀劃策,參加村莊建設積極性很高,都説自己事自己想自己幹,特別開心。比如村史館建設,原來設計的是封閉式玻璃房,村民覺得密不透風不好用,但覺得事不關己就算了。現在經幫扶團隊和村民共同協商後改成了通透式設計,又好看又實用。老人閒余時在此喝茶聊天活動,通過電腦與外地親人視頻聊天;幫扶團隊在此為孩子們舉辦下午“四點半”課堂活動,講解基本衛生常識、垃圾分類、廢棄物利用方式方法等,舉辦“小手拉大手”垃圾清理、“愛我家園繪畫比賽”、“我心中最美的柏林寺演講比賽”等活動,不僅對小朋友宣傳環保理念,還吸引了大批家長參與其中。

村黨支部書記劉有福介紹,柏林寺村一共416戶農戶,其中貧困戶111戶、354人,目前已全部脫貧。本村鄉賢、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劉靈敬2012年回村創辦了生態農業公司,通過成立專業合作社,堅持生態有機農業種養,助力精準扶貧,帶動村民一起致富。目前,生態農業基地為本村8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平均每人每年能增加2萬元左右的收入。

村民們紛紛表示,除了收入增加,村裏變化最大的就是屋前堂後的環境變美了。村民小黃介紹,以前垃圾沒人管,一進村灣裏就能聞到一股臭味。村民理事會召集村民劃分了房前屋後責任分區,制定了《村莊環境衛生評比辦法》,明確了獎懲,村民自己清理責任區裏的垃圾;還組織二十余名小朋友作為“環保小衛士”,對村內家庭環境及公共環境衛生進行評比打分,既保證了公平公正,又讓孩子從小培養愛護環境的意識。村書記劉有福説,現在村民自己每天清理一次,比原來垃圾清潔員打掃得還乾淨。

村書記劉有福介紹,村民思想積極後,事情就好辦了,為了建設家園,村民共同協商提出了“砍樹不補、拆房不補、佔地不補、投工不補”的方法,今年為了建過境公路,村民無償拔掉公路佔地紅線範圍內樹苗、拆養殖場圍墻28米和房屋6間,投工投勞參與土石方挖掘、排水管鋪設合計上萬元。為了在村西側水塘邊建百姓大舞臺,村民黃忠仁主動無償拆除了自家打米麵房,帶動周圍幾戶村民拆除了自家牛棚。

隨後,王蒙徽來到石橋垸村調研,村書記毛利兵説,幫扶團隊和村支部成立了聯合黨支部,採用“一名黨員連十戶,你有困難我服務”這個做法,推進示範工作。王蒙徽參觀了黨員活動室,對聯合黨支部在示範推進過程發揮的作用給予了肯定。幫扶團隊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曉龍説,目前示範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逐步完成幫扶團隊、村民、地方幹部三方思想轉變;初步探索建立了村黨組織為核心,理事會、合作社等各類自治組織共同發揮作用協商共治機制;建立了地方黨委政府主導的政策支持機制,把各項公共服務下沉到村;推動垃圾分類、污水處理、水塘治理、燃氣供應等的四個民生項目。宋曉龍深有感觸的説,促進村民思想轉變、激發村民自己動手建設家園的內生動力是最難的,也是最關鍵的。

村民代表大會選出了7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組成了村莊綜合治理委員會,綜合治理委員會在示範推進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他們帶領下,村民積極投入到“清垃圾、清雜物、清庭院、清殘垣斷壁”的“四清”工作中。村民制定了“拆除違建不補、廢棄廁所不補、斷壁殘垣不補”的原則,在短短的三天內,累計拆除危房3處,殘垣斷壁4處,旱廁60余處,圈舍15處。“這在以前,不賠償根本不可能實現”,毛利兵書記笑著説。村內公共空間及宅前屋後的空間進行了“黨員帶頭認領,門前農戶三包”的共管機制,公共區域黨員帶頭認領監督維護,宅前屋後農戶“包衛生、包環境、包維護”,建立環境衛生維護的長效機制。在“四清”過程中清理出的磚頭、瓦片,石頭等較好的材料均用於修建宅前屋後的花壇、菜園。

綜合治理委員會成員丁平福講,以前我們不理解也不想知道村裏在幹什麼,現在我們參加了綜合治理委員會,自己辦自己的事,大家都很積極。丁平福介紹,這段時間我們協調解決了不少的村民糾紛矛盾,村民丁海波、丁紅衛本是親戚,因互相佔地擋道産生矛盾,多次打架報警,甚至還被拘留。“四清”過程中,通過綜合治理委員會七位老人多次協調,最後兩家各讓了一部分宅基地,修出了石橋垸村的“六尺巷”,解決了遺留十幾年的老問題。村民丁易讓2014年佔了村裏丁字路口的地私建小廚房,村兩委多次協商未果,綜合治理委員會半個月説服他拆除小廚房,幫扶團隊將此地設計為兒童娛樂的小公園。村民葉咏妮開心地説,“沒想到村裏最混亂的路口,現在變成了村子裏歡聲笑語最多的地方”。村書記毛利兵説,“這次四清,大家清理的不僅是殘垣斷壁,而是多年積累糾紛矛盾,共同締造讓鄰里關係變得更好了”。

村書記毛利兵介紹,污水問題是大家最關係的事,村民和幫扶團隊多方考察協商,共同決定每戶加裝3格式化糞池,污水集中收集進入處理設備,該設備每噸污水的運行成本只需要2毛錢,一次性投入可30年不換,實現了“佔地小、成本低、見效快、壽命長”的特點。湖北幾乎每個村子都有池塘,丁家寨灣以前又有“水抱村寨”的景象,為了更好的治理水塘,幫扶團隊幫著聯絡了一家專業的水系治理公司,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水質清、水岸美”。

村書記毛利兵介紹,村裏還組建合作社招商引企,加快産業發展,先後組建了“麻城綠海油茶合作社”、“綠海水産養殖合作社”,通過土地入股、利益分成和務工就業,實現每戶每年增收6000元以上。

王蒙徽一行穿過美麗的石橋,走近清澈的當家塘,在新修的巷道裏,看到塆裏實行門前“三包”,到處乾淨整潔,連連稱讚。73歲的老人鄭啟楷當面説起了順口溜:“草兒綠,花兒紅,環境美,人健康,我越活越年輕,越活越想活。”

王蒙徽在調研過程中指出,麻城市和紅安縣的美好環境與和諧社會共同締造實踐開展大半年,已經取得初步成效。王蒙徽強調,鄉村振興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要創新發展,讓農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既要建立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機制,增加農民收入;也要注意統籌佈局縣城、中心鎮、行政村三級公共服務設施,方便村民生産生活;還要建立政府、社會、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機制,完善鄉村治理,讓社會更加和諧,老百姓更加幸福。

住房城鄉建設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倪虹,住房城鄉建設部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常青,湖北省副省長陳安麗以及黃岡市、紅安縣、麻城市等有關負責人一同參加調研。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邊雋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