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探索創新

2018-10-28 07:16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探索創新
大橋通三地 協作添動力

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大橋向前延伸,極目海天一色。

無論是內地粵通卡還是香港快易通等電子標簽車輛駛入自動收費車道,“嘀”一聲,車道欄杆自動升起,粵港澳三地不停車收費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另一邊人工收費通道,司機掏出信用卡靠近設備一揮,系統即可扣除卡裏相應的港幣,終端收到相應的人民幣……不要小看這普通的一揮卡,後面連接的是一個為港珠澳大橋量身定做的強大收費系統——“銀聯移動支付應用平臺”,可根據即時匯率結算通行費。如果將該系統擴展到粵港澳大灣區各類消費場景,這將為解決粵港澳大灣區三地融合中關鍵的支付環節打下堅實基礎。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是粵港澳大灣區融合與發展的生動案例!”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介紹説,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拉近的不僅僅是粵港澳三地的時空距離,大橋在建設過程中粵港澳各方的深度交流與磨合,誕生了一大批新機制和合作方式,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有益嘗試。

創新三方合作機制

歷經5年規劃、9年建設,總長約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但是提到“合作”,參加大橋前期研究論證的專家表示,一開始並不容易。粵港澳三方在政治、經濟方面存在差異,地域間制度多樣性、互補性給三方合作帶來了共同利益,但也有一些問題需要協同解決。

為了順利推進港珠澳大橋建設,2010年粵港澳三地政府簽署了港珠澳大橋建設、營運、維護及管理協議,三地政府承諾共同對港珠澳大橋大型跨境項目的各項事務進行處理,協議同時就大橋的建設、營運、維護及管理制訂出三地之間的合作關係和權責,確立了“港珠澳大橋專責小組——三地聯合工作委員會——項目法人(大橋管理局)”三個層面的建設協調與決策管理機制。

以三地協議為基礎,粵港澳三方明確地闡明各自的權限範圍和議事規則,更向全社會表明了三地政府在工程建設上的共識和承諾。在三地協議中,三地政府創造性地建立了非訴訟的爭議解決機制,也就是在大橋建設過程中産生的爭議或分歧,均應通過協商解決。港珠澳大橋9年的建設期證明,三地儘管在某些具體事項上有分歧或爭議,但都牢固樹立了遵守“三地協議”和管理局章程,其他細節問題通過三級架構來解決。

標準“就高不就低”

“就高不就低”,即大橋建設的每項要求均採用三地當中最高的標準。這是港珠澳大橋建設的一個原則。例如大橋所用混凝土壽命,內地標準是100年,香港標準是120年,最終大橋採用了香港標準;行車線闊度方面,香港規格是3.667米,內地是3.75米,結果大橋每條行車線闊度用了內地標準。

伶仃洋海域涉及粵港澳三地,施工、環保及各個方面標準與規範各不相同。為此,港珠澳大橋在可行性階段就已經確立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則,誰的標準高執行誰的,以此來融合內地、香港和澳門的工程技術標準與規範,形成項目專用技術標準體系。

港珠澳大橋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先導和試驗田工程,是我國第一座在“一國兩制”框架下跨越粵港澳三地海域的跨境海洋工程。但伶仃洋是中華白海豚的最大棲息地和保護區,大橋正好穿越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海洋環境極為敏感。為確保工程對中華白海豚影響減至最低,綠色理念和“就高不就低”的原則貫穿整個施工過程,技術要求更高、難度更大,各項環保措施“史無前例”。最終,港珠澳大橋實現了環境“零污染”和中華白海豚“零傷亡”,大橋建設兌現了“世紀工程完成、白海豚不搬家”的承諾。

港珠澳大橋開通當天,5頭中華白海豚造訪,它們向著大橋慶典現場方向躍海而出,騰空起舞,上演婀娜多姿的“海上芭蕾”。5位貴客的到來,為大橋開通慶典增添了別樣的喜慶。

從“一地兩檢”到“兩地一檢”

大橋通車當日,粵港澳三地人們早早地等候,或駕車,或登上穿梭巴士,感受著“世紀工程”帶來的便捷與幸福。

大橋三地口岸均實行24小時通關,跨境巴士、穿梭巴士、跨境出租車、貨運車輛、跨境私家車等車輛可以上橋;大橋主體工程採用內地右側通行規則,司機抵達或離開香港或澳門口岸後,可根據行車指示牌,按照標誌行駛調整行車方式,車輛可完成左右側交通轉換……

不少人發現,這裡的“通關”就與別處不同。

港珠澳大橋三地口岸採用“三地三檢”的通關模式,其中珠澳之間採取“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創新模式,大大方便了兩地往返群眾。一個月前全線通車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落實了“一地兩檢”措施時,港珠澳大橋口岸粵澳合作就實現了“兩地一檢”,由此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通關便利化又前進了一步。

大橋開通之際,粵港澳三方完成了大橋開通運營涉及大橋車輛規管和配額、跨境機動車保險及理賠、交通和治安管理等30多項政策制定,按照三方達成的共識,粵港在大橋開通前後新增1.1萬個跨界私家車配額。

當然,港珠澳大橋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或正在解決過程中,有些融合還不夠完美,有些三地合作的層次和水平還有待提高。三地融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時間,也需要耐心,更需要粵港澳三地持之以恒的努力,而每一點進步,都是對“一國兩制”政策的發展與補充,都是對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作出的有益嘗試。(記者 李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