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激發婦女群眾工作的不竭動力——婦聯改革工作綜述

2018-10-28 16:2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0月28日電 題:激發婦女群眾工作的不竭動力——婦聯改革工作綜述

新華社記者

以革新突破瓶頸,用創新激發活力。

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全國婦聯改革方案》。此後,全國婦聯出臺90多個配套文件,使改革措施清晰具體。各省區市婦聯改革方案全部印發實施,推動改革遍及各地。

這場以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去除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為目標的婦聯改革,呼應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要求,從薄弱處著手,敢於啃“硬骨頭”,持續不斷推進,婦女群眾工作的活力正源源不斷地釋放出來。

當好“娘家人”

對河南省漯河市的高水霞來説,2017年5月很難忘。那時,一場暴雨使她辛苦種植的近400畝綠葉包菜大量開裂,正當她為包菜銷售一籌莫展的時候,與她聯絡的“娘家人”——當地婦聯幹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短短7天時間裏發動愛心人士認捐認購,高水霞終於渡過了難關。

高水霞是婦聯幹部直接聯絡婦女群眾制度的眾多受益者之一。改革中,通過機關幹部定期下基層、入戶結對、參與扶貧接力等多種方式,縣以上婦聯建立基層聯絡點15萬多個,各級婦聯幹部直接聯絡婦女群眾1.6億多人,為婦女群眾解決了許多實際困難,把“娘家人”的溫暖關愛送到婦女群眾身邊。

同時,婦聯在開展各項活動時,更加注重創新途徑、簡化程序,讓普通群眾喜歡參與、便於參與。

2015年起,全國婦聯開放全國三八紅旗手社會自薦通道,吸引數百名符合條件的優秀女性投遞申報材料。借助這一通道,嚴金秀等75名女性獲評全國三八紅旗手。各地婦聯紛紛敞開“大門”,以社會化方式開展三八紅旗手評選、尋找“最美家庭”等活動。

“以往從沒想過中國女性的最高榮譽也可以屬於自己,既驚喜又自豪。”從事隧道技術研究工作的嚴金秀説。

織密“一張網”

婦聯組織的根基在基層。

過去,受制于各種條件,農村和城市社區婦代會長期處於“一間房子一個牌、一張桌子半個人”的狀況,力量薄弱、手段短缺。

在全國婦聯推動下,各地婦聯秉持“怎麼有利於做好婦女群眾工作,就怎麼建組織”的原則,不斷加強基層陣地建設。在農村和社區,婦委會改婦聯已實現全覆蓋;在“兩新”組織,婦聯像雨後春筍般成立;在商業樓宇、專業市場……越來越多的婦聯組織觸手可及。

在“會改聯”基礎上,一些地方還積極探索,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建立婦聯組織,填補覆蓋“盲區”——

上海市金山區針對新業態、新群體較多的情況,建立農村專業合作社婦聯;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在外來務工婦女聚集地建起流動婦聯;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在毛織貿易中心建立婦聯;四川省成都市一些海歸女性創業者建立了“創女時代”婦聯;浙江省舟山市加強女性社會組織建設,匯聚婦女群眾2萬餘人……

陣地拓展了,工作力量必須跟上。各地把熱心婦女工作且有能力的女性吸納為婦聯執委,全國僅鄉、村兩級就有婦聯執委770多萬人。

各地還紛紛想妙招、建載體,使執委們從以往的“表決者”變成“辦事人”,讓改革後的基層婦聯由過去的“單兵作戰”變為“團隊作業”。

做大“朋友圈”

鞏固加強基層婦聯組織,打通了聯絡和服務婦女群眾的“最後一公里”;網上婦聯的創新發展,則貫通了互聯網時代聯絡和服務婦女群眾的網上“生命線”。

近年來,各級婦聯從零起步,建立了近8000個新媒體平臺、90多萬個微信工作群和女性聯絡群,地市以上婦聯全部開通官方微信,形成融工作、聯絡、服務為一體的“指尖上的婦聯”。“江蘇省婦聯Women+在你身邊雲”入駐12類3.5萬多個婦聯組織和各類女性社會組織,為女性打造了“24小時不掉線”的“網上之家”。

由於突破了地域和時間限制,網上婦聯服務的時效性和精準度大大提高。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益家易”掌上婦女之家整合多種資源,將性別平等建設、婦女保護、兒童保護、婚姻家庭建設等婦聯組織功能同步延伸到線上,實現社會服務“零距離”對接。

山西省呂梁市婦聯成立“呂梁護工網上婦聯”,通過網絡把在外務工的5000多名呂梁籍婦女聯絡起來,為她們提供家鄉信息、心理疏導等服務,讓她們隨時感受家的溫暖。

甘肅省慶陽市婦聯建立1600多個微信服務群,在有用工需求的企業和有求職需求的女性之間架設“橋梁”,並同步開展家政服務等培訓。

……

觀念在更新,能力在提升。各級婦聯下大力氣開展互聯網業務培訓,全系統開展網上婦女群眾工作的能力有效提升。“互聯網視角的引入,使我一下子打開了思路,明白了新媒體工作應該怎麼做。”參加全國婦聯網絡及新媒體工作專題培訓的江西省婦聯新媒體編輯周婷説。

革新之力,重在持久。婦聯改革將繼續堅定不移沿著黨指引的方向前進,不斷激發婦女群眾工作的深層活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