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潮涌天地間,建設新航天”——中國航天科技加速建設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

2018-11-03 12:3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 題:“潮涌天地間,建設新航天”——中國航天科技加速建設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

新華社記者胡喆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290次發射,運載火箭形成系列譜係,進入空間能力大幅提升;東方紅系列衛星平臺遨遊星瀚,“神舟”“嫦娥”逐夢航天……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個個響噹噹的“大國重器”無疑是我國航天事業多年建設取得的國家名片。改革開放40年來,航天科技集團加速發展,正朝著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的目標不斷努力。

40年:長征火箭成為國家名片

2018年10月29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法海洋衛星,這也是中法兩國合作研製的首顆衛星。

潮涌天地間,中法海洋衛星的成功發射只是中國航天發展的一個縮影。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中國航天40年來不斷標注“新高度”,始終將目光投向世界,打造了長征火箭這一世界知名品牌。

1985年10月,中國政府向世界正式宣佈: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將投放國際衛星發射服務市場。

從1994年2月8日長三甲火箭首飛成功至2018年9月,長三甲系列型號共完成90次發射,成功率近98%,在我國通信衛星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導航工程、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等重大工程以及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長二捆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長二F載人火箭,有著“神箭”之稱。歷經7年研製路,1999年11月20日首飛成功以來,先後將14人次航天員送入預定軌道,成為長征家族裏的“明星”火箭。

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伴隨著中國運載火箭的升級換代,經過40多年發展,長征運載火箭成為擁有17中型號的大家族,長征五號、長征六號、長征七號、長征十一號和遠征上面級首飛均取得成功,具備了發射低、中、高軌道不同類型航天器的能力,成為我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有力注腳。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院長郝照平介紹,截至目前,以一院為主研製的長征系列火箭已完成180多次發射任務,成功將400余顆空間飛行器送入太空,為2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50余次商業發射服務。火箭的可靠性、適應性、成功率和入軌精度均躋身世界一流行列。

從幾顆星到“滿天星”:中國只用了40餘年

1978年1月,我國成功發射了第四顆返回式衛星,同年3月18日,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舉行。

這次會上,“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院士做了題為《關於人造衛星的成就及展望》的發言,詳細介紹了我國返回式衛星的研製經驗。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天,中國航天吹響了進軍宇宙的號角。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院長張洪太介紹,從第一顆衛星成功升空,到2010年完成第100顆衛星發射,五院歷時42年;再到2016年完成第200顆衛星發射,僅用了6年。隨著覆蓋各領域航天器的綜合研製能力不斷增強,五院航天器的可靠性、安全性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已成功進入國際宇航企業第一梯隊。

“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嫦娥”系列探月衛星……在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展廳內,無數中國航天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成果,靜靜陳列於此,接受著無數後來者的致意。它們從這裡出發,並將不斷激發創造新的輝煌。

“當你意識到我們所做的事是國家大事、民族大事,那種滿足感、歸屬感,什麼都換不來。”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黨委書記趙小津説。

為了星空的奧秘:航天科技集團向著“新航天”邁進

多項航天工程取得世界性重大成就,連續5年在中國軍工企業中保持第一,自2015年起連續4年進入世界500強……近年來,航天科技集團不斷“強筋健骨”,正加速淬煉出一個充滿活力的新型航天企業集團。

去年底,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發佈《2017—2045年航天運輸系統發展路線圖》,系統規劃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能力建設前景與發展藍圖:

2020年長征八號首飛、2030年左右重型運載火箭實現首飛、2035年左右運載火箭實現完全重復使用、2040年左右未來一代運載火箭投入應用、2045年具備規模性人機協同探索空間的能力……未來,中國航天的目標更加明確,腳步愈發輕快。不論是公眾較為關心的太空旅遊、可回收火箭等熱點,還是智慧火箭、載人登月、載人登火星等焦點均有涉及。

為了探索星空的奧秘,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續奮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燕生表示,未來3年,航天科技集團將以高質量保證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務、高效益推動航天強國建設和國防建設為目標,著力實施多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任務,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為推動航天強國建設夯實基礎。

“到2030年,航天科技集團將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支撐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推動我國躋身世界航天強國前列,搶佔全球太空經濟産業鏈高端,加速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品牌。”吳燕生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