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鹿鄉”西豐的三彩脫貧路

2018-11-06 10:0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瀋陽11月6日電(記者孫仁斌、丁非白)深秋的遼北,層林盡染,色彩斑斕。在素有“中國鹿鄉”的遼寧鐵嶺西豐縣,近年來,當地通過黨建引領、用活政策、突出特色,走出一條“三彩”脫貧路。預計今年年底,西豐縣將摘掉貧困縣的“帽子”。

“紅色”:脫貧路上黨旗飄

西豐縣從20世紀90年代就被列為省級貧困縣,2015年統計,全縣174個行政村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20個、貧困人口4.19萬人。

“2016年,縣委組織了一次脫貧攻堅大調研,我們發現,脫貧攻堅縣裏很急,鄉鎮在觀望,村裏在等著要錢要政策……”西豐縣委組織部黨建服務中心主任遲澤光回憶説。這次調研中還發現,當地普遍存在貧困村産業結構單一、村幹部脫貧意識不強、縣直單位辦事效率不高、縣鄉村信息溝通不暢等一系列問題。

為有效解決這些難題,當地創建了“脫貧路上黨旗飄”微信平臺,把縣鄉村三級領導幹部、産業專家、農業專家等納入一個“朋友圈”,每天發佈扶貧政策信息,貧困村、鎮幹部在群裏彙報扶貧工作進度,村裏有難題,直接“@”縣領導。

“一開始大家都不願進群,有的村幹部乾脆直接退群。”西豐縣委組織部副部長謝志波説。經過制定制度、強化內容建設,組織部門將各縣直單位、鎮、村在群內的表現列為幹部考核任用的參考,聘請專家在群裏做産業脫貧培訓、發佈各類農産品供求、招用工信息等,使基層幹部越來越認識到:這個平臺是村民脫貧的“百寶箱”。

釣魚鎮景華村黨支部書記何振豐現在每天都在關注群裏的信息:“我們村這兩年搞落葉松苗種培育,去年100萬株樹苗賣不出去,我在群裏發了個消息,禮泉村黨支部書記張福軍看見了,幫我聯絡撫順的買家,全部賣了出去,解了燃眉之急。”

“金色”:用好、用活脫貧政策資金

用好各級脫貧攻堅幫扶資金,發展特色産業,為當地貧困戶鋪就一條金光大道。

距離縣城約有50公里遠的天來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荒山多、耕地少、交通不便,全村三分之一以上的家庭是貧困戶,不少村民外出打工,不願再回這個“窮窩”。

近年來,天來村借助扶貧資金和銀行貸款,建立了水果批發市場,村裏的水果再也不愁賣,還成了當地有名的水果集散地。

“別看地處偏僻,咱這裡的水果可賣到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日本等地。這種雞心蘋果地頭的收購價是每斤4.5-5元錢,出口到國外,能賣到15元。”55歲的貧困戶趙龍指著他的果園對記者説,這幾年,村裏免費給他提供了500多株果樹苗,他在自家地裏種了7畝雞心蘋果,加上種植玉米等作物,一年收入2萬多元。

天來村黨支部書記付寶庫介紹説,目前,全村年産各類水果1200多萬斤,産值超過1300萬元。通過引導農戶種植、村集體經濟分紅、政策兜底等舉措,全村199戶、528名貧困戶全部脫貧,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都陸續回到了村裏。

郜家店鎮祥和村、洪來村利用扶貧資金100萬元,入股當地企業,每年每村分紅5萬元。得到資金後,企業擴大生産規模,為貧困戶安排工作崗位,用工最多時,可帶動150多戶貧困戶就業。

“綠色”:好生態是金字招牌

“我們迫切希望發展産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但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好生態是西豐的金字招牌。”西豐縣委書記康冠華説,當地選擇了發展生命健康産業的綠色脫貧之路,把高污染高能耗産業擋在了門外。

西豐的梅花鹿存欄量佔到全國的25%,是全國的“鹿産業第一縣”;柞蠶産量佔全國的30%,還生産人參、五味子、地龍骨等500多種藥材。西豐縣先後聘請了北京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團隊編制了生命健康産業和綠色食品産業發展規劃。茅臺、東阿阿膠、吉林修正、天士力等知名企業紛紛落戶西豐。

鐵嶺鹿寶堂藥業集團是當地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主要生産鹿系列功能食品。建檔立卡貧困戶譚貴寶在辦公室裏熟練地操作著微商後臺系統。雖然由於先天性殘疾身高較矮,但譚貴寶通過在公司管理微商平臺,有了穩定的生活來源。

西豐縣扶貧辦主任孫家彥介紹説,通過多種模式共同發展,西豐縣貧困人口逐步減少,預計今年年底,將摘掉省級貧困縣的“帽子”。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