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千年手工藝之鄉變身“淘寶村”

2018-11-10 15:5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在雲南省鶴慶縣新華村,一名工匠在加工工藝品(11月8日攝)。

新華村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以北鳳凰山下,舊時稱“石寨子”,是茶馬古道上一個典型的白族聚居村。早在南詔國時期,這裡就開始手工加工五金工藝品,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新華村現有居民1153戶,其中8成以上從事銀器、銅器等手工藝品的加工製作,産品遠銷全國各地和美國、日本、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新華村大力發展“互聯網+”産銷模式,通過自主創新設計,客戶來單加工,物流快速發貨,售後反饋跟進等方式,形成了一個以電商為重要渠道的産業鏈,年網絡銷售額超過8000萬元,是雲南省著名的“淘寶村”。隨著“雙十一”的來臨,新華村進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期。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在雲南省鶴慶縣新華村,幾名工匠在加工工藝品(11月8日攝)。

新華村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以北鳳凰山下,舊時稱“石寨子”,是茶馬古道上一個典型的白族聚居村。早在南詔國時期,這裡就開始手工加工五金工藝品,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新華村現有居民1153戶,其中8成以上從事銀器、銅器等手工藝品的加工製作,産品遠銷全國各地和美國、日本、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新華村大力發展“互聯網+”産銷模式,通過自主創新設計,客戶來單加工,物流快速發貨,售後反饋跟進等方式,形成了一個以電商為重要渠道的産業鏈,年網絡銷售額超過8000萬元,是雲南省著名的“淘寶村”。隨著“雙十一”的來臨,新華村進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期。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在雲南省鶴慶縣新華村,工匠在加工工藝品(11月8日攝)。

新華村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以北鳳凰山下,舊時稱“石寨子”,是茶馬古道上一個典型的白族聚居村。早在南詔國時期,這裡就開始手工加工五金工藝品,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新華村現有居民1153戶,其中8成以上從事銀器、銅器等手工藝品的加工製作,産品遠銷全國各地和美國、日本、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新華村大力發展“互聯網+”産銷模式,通過自主創新設計,客戶來單加工,物流快速發貨,售後反饋跟進等方式,形成了一個以電商為重要渠道的産業鏈,年網絡銷售額超過8000萬元,是雲南省著名的“淘寶村”。隨著“雙十一”的來臨,新華村進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期。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在雲南省鶴慶縣新華村,幾名工匠在加工工藝品(11月8日攝)。

新華村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以北鳳凰山下,舊時稱“石寨子”,是茶馬古道上一個典型的白族聚居村。早在南詔國時期,這裡就開始手工加工五金工藝品,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新華村現有居民1153戶,其中8成以上從事銀器、銅器等手工藝品的加工製作,産品遠銷全國各地和美國、日本、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新華村大力發展“互聯網+”産銷模式,通過自主創新設計,客戶來單加工,物流快速發貨,售後反饋跟進等方式,形成了一個以電商為重要渠道的産業鏈,年網絡銷售額超過8000萬元,是雲南省著名的“淘寶村”。隨著“雙十一”的來臨,新華村進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期。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在雲南省鶴慶縣新華村,一家銀器店老闆在展示通過電商售後反饋渠道改進的工藝品(11月8日攝)。顧客提出壺嘴太大與壺身不協調,並且焊接的壺嘴會影響美觀(左),修改後的産品整體美觀度提高。

新華村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以北鳳凰山下,舊時稱“石寨子”,是茶馬古道上一個典型的白族聚居村。早在南詔國時期,這裡就開始手工加工五金工藝品,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新華村現有居民1153戶,其中8成以上從事銀器、銅器等手工藝品的加工製作,産品遠銷全國各地和美國、日本、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新華村大力發展“互聯網+”産銷模式,通過自主創新設計,客戶來單加工,物流快速發貨,售後反饋跟進等方式,形成了一個以電商為重要渠道的産業鏈,年網絡銷售額超過8000萬元,是雲南省著名的“淘寶村”。隨著“雙十一”的來臨,新華村進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期。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社會2-300.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