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網聯平穩度過“雙十一”
大考 支付機構業務遷移基本完成

2018-11-12 16:5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 題:網聯平穩度過“雙十一”大考  支付機構業務遷移基本完成

新華社記者 吳雨

網聯清算平臺12日發佈數據稱,11日全天處理跨機構交易筆數11.7億筆,交易處理峰值超過9.2萬筆/秒。業內人士表示,網聯平穩度過了“雙十一”大考,非銀行支付機構的業務遷移工作也已基本完成,支付體系的效率和安全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網聯清算公司戰略産品部負責人巢湛介紹,“雙十一”創下網聯平臺交易處理的峰值記錄,成功率達到100%,這背後離不開科技支撐和前期籌備。

“為滿足海量交易及峰值處理需求,網聯平臺系統採用分佈式雲架構體系,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設立了6個數據中心。前期相關壓力測試顯示,網聯平臺的處理峰值能力遠超每秒18萬筆。”巢湛説。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指出,“雙十一”往往是當年網絡支付的高峰,屢次創下全球支付峰值記錄,給參與方的系統容量、線路帶寬等帶來極大挑戰,也是對參與方科技能力的集中檢驗。“從今年‘雙十一’情況來看,網聯平臺的處理性能及峰值承載能力得到了市場的驗證和認可。”

在網聯清算平臺建立以前,我國115家從事網絡支付業務的支付機構分別與上百家銀行系統直接連接。隨著互聯網支付業務飛速發展,隨之而來的風險隱患也不容忽視。

對於直連模式所帶來的風險,央行日前發佈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梳理指出:多頭開立賬戶,運維成本高;接口標準和安全規範不統一,支付交易信息碎片化嚴重,且游離于監管之外;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分散存放,資金挪用、詐騙等風險易發……

為有效應對非銀行支付機構的風險隱患,引導行業規範健康發展,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按照市場化方式組織非銀行支付機構共同參股出資,成立網聯清算有限公司,負責運營網聯清算平臺。

也就是説,原來支付機構與銀行之間的直連都要中斷,二者之間的網絡支付業務都要通過全國統一的清算系統——網聯清算平臺處理。按照央行要求,今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的網絡支付業務將全部通過網聯平臺清算。

網聯清算公司董事會秘書張拴洋介紹,目前已有400余家銀行、115家網絡支付持牌機構接入網聯平臺。11月以來,支付機構和商業銀行合作開展的支付業務中,已有超過90%通過網聯處理,切量工作進展順利。

“其實,網聯之所以能夠承接支付機構全量業務,技術上並非從零開始,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凝結著數十家支付機構和銀行的共同心血。”巢湛表示,網聯是一家混合所有制公司,除了擁有國企背景股東外,企業63%的股份是由非銀支付機構持有,大大激發了企業的市場活力。

目前,支付寶和財付通在支付市場佔據絕對份額,而這兩家響應監管要求,業務已基本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

螞蟻金服董事長兼CEO井賢棟表示,在網聯平臺籌建之初,支付寶就派出了專業人員,提供技術和經驗支持,並在央行部署下接入網聯平臺。“為了讓消費者在‘雙十一’當天有順暢的購物支付體驗,我們和銀行、網聯平臺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目前切量工作已基本完成。”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趙鷂表示,非銀支付機構的“斷直連”基本順利完成,這標誌著非銀行支付風險整治取得了進一步的成效,支付行業向著更加規範、健康、安全的方向發展。

其實,對於市場參與方而言,統一、集中的清算有利於節約行業和社會成本,提高支付體系乃至整個社會的運行效率。

“在原先直連模式下,每逢‘雙十一’銀行能保住支付寶一家的需求就不錯了,很多中小支付機構客戶的支付體驗常不太順暢。”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説,接入網聯後,減輕了中小支付機構在銀行渠道和系統對接方面的負擔,支付機構可以節約更多資源專注于提升用戶體驗,為行業競爭提供更加公平的環境。

工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楊雷表示,斷開直連通道,通過接入網聯進行集中清算,銀行可以更好地專注于自身的服務職能,讓支付交易更加安全、規範。

網聯清算平臺表示,面對即將到來的“雙十二”和“春節紅包大戰”,網聯已啟動新一輪交易保障工作。“處理交易能力要比市場空間高30%至50%,才能有效滿足消費者的支付需求。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市場交易量的增長,不斷提升和擴容平臺系統。”巢湛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