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西持續發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2018-11-25 11:05 來源: 廣西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我區持續發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敲開幸福之門

桂平市易地扶貧搬遷長安第二安置區,在國慶黃金周後的第一天,舉行集體搬遷入住儀式,176戶貧困戶喜遷新居。貧困戶黃業釗説:“沒想到這輩子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還能在工業園區找到一份工作,幸福之門敲開了!”

黃業釗生活的變遷,是廣西眾多易地扶貧搬遷戶的真實寫照。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10日,廣西2016-2018年計劃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0萬人,已累計搬遷入住67.63萬人。

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廣西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考核從排名全國最後一檔躍居全國前列。10月15日至16日,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在河南南陽市召開,廣西在會上作了典型發言。

高位謀劃繪藍圖

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標準要求高,易地扶貧搬遷被視為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

廣西集“老、少、邊、山、庫”于一體,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也是易地扶貧搬遷的大省區之一,“十三五”搬遷任務為71萬人,難度可想而知。

在開始實施之時,由於各種原因,廣西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一度滯後。

直面問題,勇於擔當!2017年以來,自治區主要領導多次作出指示和批示,統籌謀劃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親自帶隊,深入基層和深度貧困地區檢查指導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為全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廣西整合力量,組建了自治區移民工作管理局,履行全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綜合管理職能;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移民搬遷專責小組成員單位由30個增加到41個,明確工作職責,大家“共下一盤棋,同做一桌菜”,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針對國家層面指出廣西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存在的問題,自治區專門出臺了整改方案,修訂了《廣西易地扶貧搬遷“十三五”規劃》,配套出臺了《關於加強貧困地區整屯(自然村)搬遷工作的意見》等“1+4”文件。

政策體系的形成,長效機制的建立,標誌著廣西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頂層設計基本完成,確保了政策執行不走樣、不偏差,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順利推進繪就了藍圖。

“整改以來,廣西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受到的重視前所未有,出臺的政策前所未有,各部門投入的精力和財力前所未有。做好了頂層設計,我們必須一本藍圖繪到底,真抓真幹出實效。”自治區移民工作管理局負責人説。

一包到底促搬遷

為迅速扭轉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被動局面,廣西實行以“市包縣、縣包點”為主要內容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領導包點工作責任制,做到包建設進度、工程質量、資金監管、搬遷入住、後續産業發展、就業創業、穩定脫貧、考核驗收。

今年4月,自治區又印發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包點縣級領導幹部專項考核辦法(試行),按優秀、稱職、基本稱職和不稱職4個等次評定包點縣級領導幹部,建立獎懲激勵機制,推動主體責任壓實到位。

據統計,廣西549個集中安置點種,共落實了78位市級領導包縣、508位縣級領導包點,每個安置點落實1個工作班子,3000多名工作班子成員全脫産進駐安置點建設工地。

象州縣包點“老鄉家園”安置小區項目的縣領導坐鎮一線,挂圖作戰。每天派員到現場督促施工,每天晚上召開小結會,進行調度,搶抓進度。小區綜合進度在2017年度中進入自治區綜合排名前10名。

南丹縣包點領導通過採取“人盯安置點、人盯施工隊、人盯工程進度”的舉措,集中開展徵地拆遷、基礎建設、主體工程、配套設施、物資儲備五大攻堅戰。去年5月動工的“千家瑤寨·萬戶瑤鄉”項目,僅用6個多月時間,就完成了509棟住房主體工程封頂。

……

一包到底,包出了廣西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的換擋提速。截至11月10日,廣西2016年項目計劃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1萬人,已搬遷入住21萬人,入住率100%;2017年項目計劃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1萬人,已搬遷入住39.97萬人,入住率97.48%;2018年項目計劃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萬人,已搬遷入住6.66萬人,入住率83.22%。

後續幫扶促融合

如何實現易地扶貧搬遷“搬得出”“穩得住”的目標?廣西又把目光瞄準了後續幫扶促融合,一系列舉措相繼登臺亮相。

——同步編制完善並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實施方案和年度實施計劃,落實相應的後續産業扶持、促進就業創業和社會保障兜底計劃。

——制定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政策到戶明白卡,強化“一戶一策”“一戶一幫”“一戶一檔”“三個一”幫扶措施。

——印發《關於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産業發展和就業創業工作的指導意見》,抓緊特色産業、農林加工業、鄉村旅遊業、轉移就業等7個方面扶持政策的落地。

據統計,一年多來,廣西共籌措投入後續扶持資金20億元,實施發展特色農林業、勞務經濟等扶持項目5770個,實現脫貧5.75萬戶25.59萬人。

與此同時,廣西還出臺了住房、用地、用電、管理、後續扶持保障等措施幾十項,盡最大的努力幫助易地扶貧搬遷戶解決在生産、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根據安置點配套設施和服務管理情況專項調查,廣西研究制定了《關於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基層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對進縣城、進産業園、進旅遊區的集中安置點,引入社區建設和管理,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建設,統籌解決移民就學、就醫、就業、創業等問題,讓搬遷戶獲得更多歸屬感和幸福感,更快地融入安置地社會。

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廣西406個安置點配套有小學,389個安置點配套有幼兒園,258個安置點有農貿市場,370個安置點配套有醫院、衛生站或醫療診所,269個安置點成立了社區黨組織,267個安置點成立了社區委員會,180個安置點成立有移民服務中心等社區服務機構。

日前,記者來到興業縣易地扶貧搬遷小區“老鄉家園”採訪,但見座座樓房拔地而起,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搬遷戶譚玲麗説,她在“老鄉家園”物業中心做清潔工,每月有1500元工資,丈夫在附近工地打工每月也有2000多元收入,小兒子進入安置小區配套建設的小學讀書。此外,還可以繼續享受村民合作社股權分紅、交通、醫療、耕田等一系列的惠民政策。

“搬遷安置點讓我們住上了新居,實現了就地就業,脫貧致富有希望!”譚玲麗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記者 周映 通訊員 唐諾 謝鴻宏)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