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全球氣象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2018-12-01 08:02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11月30日,風雲二號H星和風雲三號D星由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交付給中國氣象局使用。

“這兩顆衛星凝結了我國自主科技創新的最新成果,交付使用後將進一步增強我國氣象衛星的綜合觀測能力與應用服務能力。同時,作為全球觀測業務衛星序列中的成員,這兩顆衛星將在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説。

兩顆“新星”將向全球提供氣象服務

風雲二號H星和風雲三號D星將向全球提供氣象服務,包括提供數據産品和技術支持。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魏彩英介紹,風雲二號H星于2018年6月5日發射,是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收官之作。風雲二號H星繼承了風雲二號系列衛星技術成熟、運行穩定的特點,定點于東經79°位置,與之前定點于東經86.5°的E星實現業務接替並往西佈局,使得風雲衛星在軌佈局更好地覆蓋我國天氣系統上遊地區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多高山、沙漠、海洋等無人區域,氣象資料匱乏,自然災害嚴重,災害相對損失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以上,且以氣象災害居多。同時,該區域也是影響我國天氣系統的上遊區域,風雲二號H星對該區域進行觀測並獲取有效的氣象觀測數據,有助於提高影響我國的災害天氣系統的預報準確率,有助於當地防災減災。”魏彩英説。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張鵬介紹,風雲三號D星是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的第四顆星,于2017年11月15日成功發射。在軌測試結果表明,風雲三號D星可滿足大氣探測、溫室氣體監測、空間環境綜合探測等多方面不斷增長的需求。

張鵬表示,風雲三號D星的地面應用系統首次建成了由南北兩極地面站加上國內4個地面站構成的全球數據獲取站網,實現了兩小時全球完整探測數據獲取;其地理定位精度達到遙感儀器亞像元,紅外高光譜大氣探測儀光譜定標精度優於百萬分之二,大部分可見光通道輻射定標精度達到3%的國際先進水平,是目前我國對地觀測遙感衛星定標最高水平。

投入業務運行後,風雲三號D星將與C星形成上、下午組網觀測,與靜止星形成高低軌配合,確保我國極軌氣象衛星業務的連續穩定運行,有效支撐“全球觀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

風雲衛星已經服務93個國家和地區

魏彩英介紹,目前,我國已成功發射了17顆風雲氣象衛星,其中8顆在軌穩定運行,靜止氣象衛星和極軌氣象衛星均完成了升級換代,被世界氣象組織(WMO)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為全球綜合地球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也是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機制的值班衛星,為93個國家和地區的防災減災與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衛星應用之一就是數值預報模式應用。從1998年風雲二號A星投入運行以來,風雲衛星對西太平洋生成的497個颱風進行嚴密監測,登陸或影響我國的211個颱風無一漏網,衛星資料在數值天氣預報資料佔比近70%,對我國天氣預報準確率提高發揮了關鍵作用。”魏彩英説,風雲氣象衛星形成了近100種業務化定量産品,在海洋、農業、林業、水利、環境、交通、航空、航天等眾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比如,2018年,風雲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建立後,在應對超強颱風‘山竹’和‘玉兔’的過程中,越南、菲律賓3次申請啟動應急保障機制,中國氣象局及時啟動風雲衛星加密觀測並提供産品,事後收到越南和菲律賓來函,對中國政府表示感謝。”魏彩英説。

據介紹,今年4月24日中國氣象局發佈了《中國風雲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遭受颱風、暴雨、強對流、森林草原火災、沙塵暴等氣象災害時,可申請啟動該機制。中國氣象局會根據申請,調動值班的風雲氣象衛星對受災區域進行5~6分鐘一次的高頻次區域觀測,並將處理生成的圖像和定量産品提供給申請國家,為其防災減災救災提供及時的信息保障。截至目前,老撾、緬甸、泰國、菲律賓、阿爾及利亞等10個國家已正式申請成為該應急機制的用戶。

至2025年還將發射9顆氣象衛星

“根據國務院已經批復的風雲衛星發展規劃,到2025年我國還將發射9顆氣象衛星。”張鵬説。

張鵬介紹,我國還將發射的氣象衛星可以實現每6小時為數值天氣預報提供全球全覆蓋(無縫隙)的資料,更好地支撐中長期天氣預報;此外,還將搭載紅外高光譜大氣探測儀、微波濕度計和微波溫度計等先進的洋面風場探測雷達,以及太陽輻射監測儀、太陽輻照度光譜儀和降水主動探測雷達等先進儀器,顯著提高我國的強降水監測能力等。

“目前風雲衛星在觀測上已經有了質的提高,風雲三號衛星預計持續工作到2035年,風雲四號衛星預計工作到2040年。”張鵬説。

剛榮獲“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終身成就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表示,衛星工程不僅是天上的事,真正用起來需要靠空間信息落地,風雲衛星未來將開展應用技術攻關,進一步加強與各方的合作,通過不斷提高服務能力促進風雲衛星在各領域更廣泛的應用。(記者 袁于飛 通訊員 馮浩)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