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富蘊縣可可托海鎮:老礦區變身新景區
“以為這裡只是遊玩觀景滑雪的好地方,沒想到還有這麼多的工業文化遺産,真是不虛此行!”近日,在新疆阿勒泰地區富蘊縣可可托海國際滑雪場開業儀式上,來自北京的遊客王維感慨道。
眼前優美的峽谷河流、茂密的松柏森林、熱鬧的民俗小鎮……很難想象眼前的旅遊勝地曾是一片礦區。
地處富蘊縣的可可托海鎮是一個因礦而生的小鎮。上世紀50年代,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匯集到可可托海,頂風冒雪開山挖礦。在可可托海國家礦山公園地質陳列館內,栩栩如生的雕塑、色彩斑斕的礦石、珍貴的老照片和老物件,向遊客展示著共和國礦山建設者的崢嶸歲月。
隨著開採難度的加大和更多金屬礦資源的發現,可可托海逐漸衰落。1999年11月,可可托海礦坑停採,標誌著這個創造過無數輝煌的礦區進入了“冬眠”。
2013年,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於實施第一批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工程的通知》,將可可托海列為全國五個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工程試點之一,要求逐步將可可托海建設成為産業特徵鮮明、功能配套完備、生態環境優美的旅遊産業聚集區。
昔日的“英雄礦”從沉睡中甦醒,著力向旅遊産業轉型。
“礦脈停了,但是父輩開礦精神還在。借助旅遊,綠色礦山已成為父輩創業精神和工業遺跡展示舞臺。”“礦三代”可可托海國家礦山公園景區經理譚勝利説。
譚勝利所在的新疆可可托海北疆明珠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大量的填土、恢復植被等工作,完成了蘇式老木橋、阿依果孜礦洞、三號礦脈等景點開發,迎接中外遊客。
“沒想到老建築能得以保留,還賦予了新使命,真的很高興。”參與修建可可托海鎮蘇式二層土樓的退休老人譚長春,聽説土樓將被設計開發為特色民宿得以保留時激動不已。
在可可托海鎮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轉型工作開展後,富蘊縣進行了棚戶區改造、生態環境治理、技術設施提升,極大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同時積極引導群眾參與到旅遊業中,開辦了大量的農家樂、牧家樂、家庭旅社。僅可可托海鎮,就確定工礦區綜合治理項目6大類30項,總投資30多億元,建設保障性住房1056套,2200余人從棚戶區和危舊房中遷出。
礦區涅槃重生,吸引著更多人參與到旅遊中。“老礦區引來八方遊客,旅遊也讓可可托海變得更美。”43歲的烏蘭以前在可可托海礦區上班,今年烏蘭將老房子翻新裝修後,經營起了哈薩克風情餐飲民宿,旅遊旺季時每月有兩三萬元的收入。
隨著國際滑雪場的開業,可可托海的冬季旅遊項目更加多樣。通過深挖冰雪旅遊資源,豐富和拓展冰雪旅遊産品,富蘊縣的旅遊邁上了新臺階。今年以來,富蘊縣接待遊客總計399.13萬人次,同比增長52.34%,實現旅遊總消費40.77億元,同比增長54.35%。
近幾年,富蘊縣全力推進可可托海礦區産業、城鄉、生態、民生、機制等轉型。可可托海鎮先後獲得“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獨立工礦區改造示範點”“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文明城鎮”等榮譽,並成為新疆幹部紅色教育基地。(記者 馬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