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海南海口:濕地如畫城中繪

2018-12-11 17:4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海口12月11日電 題:海南海口:濕地如畫城中繪

新華社記者淩廣志、羅江、陳凱姿

“一河一策”點線面推進內河治理,城市發展為濕地生態留出空間,讓濕地成為身邊之景並共建共護……近年來,海口市以水生態治理為突破口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城市生態品質和百姓獲得感得到全面提升。

今年10月,海口市成功入選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

人與自然繪就濕地畫卷

海口的綠,最濃在濕地。海口濕地總面積2.9萬公頃,覆蓋率高達12.7%。南渡江流域由南向北入海,136公里海岸帶東西綿延,加上東寨港紅樹林濕地、羊山火山熔岩濕地以及廣泛分佈的河湖、沼澤等,構成了“一軸、一帶、兩區、多點”的濕地格局。

從市中心到郊外村莊,從海岸帶到內陸,濕地與市民相伴相依:城區往西海岸約10公里,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內,水流沿著荒草叢生的河道緩緩入海;由南向北貫穿城區,23.8公里長的美舍河串起5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建築群,與東、西湖和紅城湖等城市內河湖遙相呼應;東北遠郊,是佔全國種類97.2%的東寨港紅樹林……

海口的濕地涵蓋羊山火山熔岩濕地、熱帶北緣紅樹林濕地、北向濱海濕地、城市內河湖修復濕地四大板塊,承擔著保護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防洪排澇等重要生態功能。

被譽為“中國紅樹植物基因庫”的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樹種、生物多樣性在全國首屈一指,棲息著212種鳥類及近400種其他動物。羊山濕地景觀源自火山爆發和地下熔岩,稱作“海口之腎”,是城市重要水源涵養地。

城市濕地具有寶貴的生態價值。美舍河鳳翔段河岸被改造成1.4萬畝人造梯田,不僅美化了城市景觀,每天還可凈化處理8000噸到1萬噸污水。

在海口,人與自然共同繪就了一張濕地畫卷,人、水、草、樹、城和萬千生靈和諧共生。午後,市民謝艷娟帶著孫子在美舍河畔親水棧道上玩耍,孫子驚喜地發現河裏有很多魚。從小傍河而居的她,看到污河變清不禁感慨:“記憶裏的童年又回來了!”

今年6月,瀕危物種“最美小鳥”蜂虎現身五源河濕地築巢,讓攝影者喜不自禁。潭豐洋隨處可見鷺鳥低飛覓食,當地村民不再從退水沼澤地裏“刨食”,取而代之的是在百年古榕下,向遊客銷售自家的香蕉和木瓜。

生態修復融入城鄉發展

過去,因圍海造田和養殖毀林,東寨港紅樹林幾經“折騰”。近年來,海口關停搬遷60余家畜禽養殖場,退塘還林2千多畝,拆除旅遊棧道,如今,該地區紅樹林面積從1578公頃擴增到1771公頃。

粗放式發展讓位於濕地保護,海口樹立生態優先的理念,秉承尊重自然原則推進重要濕地生態恢復。在寸土寸金的西海岸附近,“讓”出1300公頃土地,新建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同時,叫停已開工的硬渠排水工程,恢復濕地荒野形態,為427種植物、154種動物再造家園。

發展與保護並行——在人口密度較高的城鄉地區,海口市將濕地修復融入到城市更新和鄉村發展。始於2016年的“濕地保衛戰”首先從美舍河“開刀”。美舍河周邊有30多萬市民,恢復原始狀態並不現實。海口市治水辦綜合組組長王亞琴説,海口市通過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在提升水體防洪排澇功能的同時,將美舍河打造成貫穿城區南北的重要水生態景觀廊道。

2013年,潭豐洋被列入土地整治工程,計劃回填建成1.2萬畝高標準農田,但濕地將因此消失。2016年,海口將工程改為生態土地平整和濕地公園建設相結合,周邊的卜茂村村民依託獨特的火山熔岩景觀和濕地景觀,發展起鄉村旅遊。

濕地美圖徐徐繪就,得益於科學的規劃建設。經過兩年多探索,海口建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濕地保護體系:著力建設1個濕地自然保護區、4個國家級濕地公園、2個省級濕地公園及45處濕地保護小區,55%以上的濕地納入保護範圍……

“羊山濕地也是海口傳統農耕區,難以適用嚴格的保護區管理模式。”海口市濕地專家委員會委員盧剛介紹,海口編制的羊山濕地多用途管理區規劃因地制宜劃分了水源涵養與蓄洪、火山臺地濕地農業發展、濕地人居環境優化三個生態功能區,填補了這項保護形式的空白。

共享共建全民“護綠”

森林覆蓋率高達62%,空氣優良率99%以上……良好的生態是海南發展的最大本錢。今年4月,海南迎來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歷史契機,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成為海南新的四大戰略定位之一。海口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把保護濕地作為重點,將濕地修復融入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位和價值。

從內河治污到濕地保護,海口建章立制保障生態改善。為破解“九龍治水”各自為戰狀況,海口從水務、園林、市政、環保等部門抽調精幹人員成立治水辦,統籌推進19條黑臭水體治理。此外,還建立起以市級濕地保護管理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區級濕地保護管理中心等構成的管理體系。

為加強技術層面的指導,海口組建了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在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潭豐洋生態土地整治等項目中,中國濕地保護協會副秘書長趙俊山、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教授張明祥等一批濕地專家貢獻了智慧。

市民共享生態改善成果,環保意識日益提升,凝聚共建共治強大合力。海口市委書記張琦説,國際濕地城市的創建過程,就是不斷培養全民建立生態思維、樹立生態觀念、提高生態素養的過程。

在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穿著藍色背心的志願講解員成為碧水綠樹中的一抹亮色。“我希望有更多人感受濕地之美,一起呵護濕地之美。”70歲的候鳥老人志願者高佩芳説。今年6月,海口市濕地保護協會掛牌成立,54支濕地保護志願服務隊已吸納9000余名志願者。

在孩子的心中,生態意識漸漸萌芽。開學第一課,海口市丁村小學將課堂搬進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海口還創建了首批6所濕地學校,編寫濕地保護校本教材,引導學生走進濕地、認識濕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