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特稿:書寫共同發展進步的時代傳奇——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世界貢獻

2018-12-12 17:5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特稿:書寫共同發展進步的時代傳奇——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世界貢獻

新華社記者 韓墨

40年改革開放,如一條大河,不捨晝夜地奔騰,潤澤整個大地。站在歲月的閘口回望,總能感受到深沉而昂揚的力量。

1977年10月,復出不久的鄧小平在會見外國客人時説,中國只有“改變落後狀況,才能對人類作出比較多的貢獻”。改革開放還在醞釀時,中國領導人就已在思考“中國能向世界貢獻什麼”的問題。

40年風雨奮進。改革開放不僅在人間寫下一個個“驚嘆號”,更留下一串串“連字符”:連接中國與世界,激發融匯與變革,點燃希望與夢想。這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的壯麗畫卷,這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偉大歷程。

發展之鑰:打開共同進步的大門

“你是哪個單位的?”

“我是個體戶。”

這段對話發生在1979年夏末的北京。擔任過美國駐華公使的傅立民在街邊買了碗湯麵,和攤主聊了幾句。“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個體戶這個詞,我當時就意識到,一場革命正在中國開啟。”傅立民回憶道。

返回華盛頓後,傅立民連夜撰寫報告,預言“中國即將快速騰飛”。即便有如此先見之明,這位資深外交官仍不禁感嘆:“回想過去40年,我當時犯下的唯一錯誤,就是低估了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變化。”

這種變化,確實難以估量。誰能想到,40年間,傅立民提到的中國“個體戶”數量增長了500多倍,私營企業增長了338倍。中國經濟實現年均9.5%的增長,其總量佔全球的比重從1.8%上升到15%左右。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中國名片”上的頭銜還可以不斷添下去。它呈現的是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昔日積貧積弱的中國正成為世界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中國奇跡”為世界作出巨大發展性貢獻,釋放出強勁的全球牽引力和輻射力。

“改革開放把中國從沉睡中喚醒,開啟了令人讚嘆的現代化進程。”三次擔任西班牙駐華大使的佈雷格拉特説,“中國改革開放改變了整個世界。”

“中國在減貧方面取得的成就前所未有,這是中國發展成功故事的重要部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施泰納説。40年間,中國7億多人口脫貧,佔全球減貧總數70%以上。

“這是不可思議的巨大成就,不僅造福中國百姓,更惠及全球。”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説。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如今的中國,正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將成為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鮮明底色,更將塑造中國與世界攜手發展的新未來。

攜手之路:面向時代之問的求索

2018年7月,馬爾代夫,碧海藍天。

隨著兩座橋墩之間的鋼箱梁慢慢合龍,中國公司承建的中馬友誼大橋全橋貫通。馬爾代夫有了歷史上第一座跨海大橋。

中馬友誼大橋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標誌性工程之一。放眼更廣袤地域,類似的項目還有很多。它們讓國與國相近,民與民相親,讓互利共贏變為現實。

5年間,“一帶一路”從夢想的種子長成繁茂的大樹——不僅成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後,發展理念、外交思想、全球視野和國際擔當的集大成。

“甦醒的東方雄獅,對世界是機遇,還是威脅?”這是幾十年來西方不斷討論的話題。恢宏的改革開放實踐,給出了響亮回答: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願與各國共商共建共享,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巴經濟走廊”英國工作小組創始人希迪齊説,過去40年,中國對國際事務的參與不斷深化,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中國不干涉別國內政,強調“尋求共識”,這種和平模式已成為世界典範。

面對“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之問,中國始終順應潮流,積極探索。從作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的重大論斷,到系統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40年的歷程已充分證明,中國越發展,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力量就越壯大。

西班牙《對外政策》雜誌刊文説:中國提出將國家利益與地區及全球利益相對接,構建一個更包容、民主、開放、創新和高效的多邊世界,正得到全球響應。

互鑒之光:照亮開放融通的航程

非洲東北部的吉布提,是非洲之角重要出海口。為發展港口經濟,吉布提政府拿出約十分之一的國土,與中國企業分期聯合開發“國際自貿區”。

在自貿區門前,一塊宣傳牌用中、法、英三語寫著:“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曾響徹神州的口號,如今回蕩在非洲熱土。

建設者們的雄心,是在非洲打造另一個“深圳”。按照規劃,這裡將借鑒並升級“前港、中區、後城”的“蛇口模式”,建設東非的航運、金融和貿易中心。

“了解中國走過的路、作出的歷史性決策及其對經濟發展歷程的影響,可以為那些希望在他們國家取得類似成就的決策者們提供參考,”世界銀行行長金墉説。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説,中國的發展道路,給了世界“一種西方之外的選擇”,“儘管中國既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但這種選擇存在本身就具有全球意義”。

“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一再表明,通往現代化的道路絕非只有一條,全球化不等於西方化。每個國家都有權也應該基於自身歷史和國情,在汲取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基礎上,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

時序更替,夢想前行。改革開放40年,中國與世界深度交融,深層互動,書寫了共同發展進步的時代傳奇。偉大的變革,偉大的歷程。它深刻昭示世界,中國不僅有信心、有能力以自身發展推動世界發展,也有信心、有能力為人類更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的貢獻。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