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東風吹得花萬樹——“三個第一”的廣東實踐

2018-12-14 17:4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廣州12月14日電 題:東風吹得花萬樹——“三個第一”的廣東實踐

新華社記者徐金鵬、趙東輝、葉前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兩會期間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發表的這一重要論斷,正化為南粵大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科技部最新發佈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8”顯示,廣東省區域創新能力蟬聯全國第一。

40年前的那句“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已變成“東西南北中,創新到廣東”,又一次傳遍全國。

緊緊抓住第一要務

一個鎮的經濟體量,能有多大?

誰能想到,這個數是1000億元。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成為廣東第一個邁入“GDP千億俱樂部”的鎮。在不久前發佈的“2018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榜單上位居第二。

維尚,定制傢具的佼佼者;華昌,鋁型材出口大戶;克萊照明,汽車燈泡製造的頭部企業……

在這個300多平方公里的小鎮上,誕生了眾多類似的細分市場的“隱形冠軍”。

獅山是廣東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的一個縮影。

“改革開放之初,廣東就是率先堅持了發展是硬道理,也最早嘗到甜頭。正是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按照‘三個有利於’的標準來衡量改革開放的效果,使得廣東的改革開放處在全國排頭兵地位。”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巡視員李惠武説。

1989年,廣東經濟總量首次躍居全國第一,至今保持了29年。

“廣東謀發展的步伐一刻也沒有停止,不斷在高位上繼續加碼。”廣東省社科院院長王珺舉例説,上世紀80年代末,廣東經濟體量約佔全國比重的7%,2017年提高到約10.9%。

數字的背後是一個個企業的發展故事。

走進廣州市番禺區的廣汽傳祺4S店,近兩年火起來的“傳祺熱”仍在持續,兩款SUV成為“一車難求”的搶手貨。廣汽集團公佈的産銷快報顯示,1-9月傳祺乘用車累計銷量39.4萬輛,全年有望突破60萬台大關。而這一自主品牌的誕生不過才8年。

發展的“含金量”不斷刷新。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40多億元增長到1.13萬億元;

居民可支配收入從229元增加到3.3萬元,居民消費恩格爾系數從超過60%下降至30%;

3000萬人穩定脫貧,農村貧困發生率不到1.5%……

“一直沒變,又一直在變。沒變的是始終謀發展的心,變的是發展的理念、模式,過去是‘外延式發展’,靠的是要素驅動;如今是‘內涵式發展’,靠的是創新驅動。”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説。

廣聚天下第一資源

是什麼成就了“珠江奇跡”?

答案從“孔雀東南飛”説起。改革開放後,深圳、珠海等地最早向勞務市場打開大門,“百萬民工下廣東”曾轟動全國。

1992年,一位25歲的年輕人從國有大企業東風汽車製造廠辭職,來到廣東順德的小鎮北滘,任職一家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鄉鎮企業。

25年後,這位年輕人成為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美的集團的掌舵者,他是方洪波。

和一般用營業收入描述企業發展壯大不同,方洪波這樣講述美的集團的成長之路:上世紀60年代用北滘人,70年代用順德人,80年代用廣東人,90年代用中國人,21世紀用全球人。

“毫無疑問,人才是我們最核心的資源。”他説。如今,美的在全球設立了20個研發中心,11個位於海外,數萬名科研人員為之貢獻智慧。

“除了牛人,我們一無所有;除了牛人,我們別無所求。”這是華為的招聘宣言。研發人員8萬人,接近華為員工總數的一半。

一個企業如此,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亦是如此。

深圳的創新成就,背後的密碼正在於人才這個“第一資源”持續注入動力。

國際創客來了。全球最大的硬體孵化器HAX,把總部從美國矽谷搬到深圳華強北。

頂尖科學家來了。“來廣東吧,讓深圳速度給你夢想加速。”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村修二帶著全球領先的激光照明技術到深圳設立實驗室。

明星創新企業來了。蘋果、思科、高通等紛紛在廣東設立研發、創新中心。

重金引才、提供便捷停居留服務,出臺人才條例……近年來,深圳打破戶籍、地域、身份、學歷職稱、體制五大壁壘,大力築巢引鳳。

“只有軟硬體環境好了、渠道通暢了,人才才能來得了、留得住、幹得好。”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思康説。

創新激發第一動力

在廣州開發區一家企業展廳內,一個個打印出來的細胞、全腦、心臟、血管模型,栩栩如生,觸摸上去,仿佛能感受到它們的跳動。

80後袁玉宇創立的邁普再生醫學公司,是植入類醫療器械領域的全球領先企業。10年來,從0到1,到産品打入6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再到成為登上全球生物3D打印專利排行榜的唯一中國企業。

“創新不僅是我們的第一驅動力,還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沒有創新,我們可能連生存都成問題。”袁玉宇説。

立志做中國高端科學儀器的周振,也是留學歸來創業者。“前十年,我們就是沒日沒夜搞研發搞創新。”他指著公司內部的一面專利墻説。

由於過去的研發積累,2014年禾信抓住環保儀器市場的機遇,迅速打開市場,由4個人發展到現在近300人的團隊,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成為質譜儀器這個體量不大影響重大的關鍵領域的“新貴”。

這是“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有力注腳。

全省超過3.3萬家高新技術企業,越來越成為廣東創新驅動的生力軍。

廣東正加速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出臺《關於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的意見》和《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初步形成以廣州、深圳為龍頭、珠三角為支撐、輻射帶動粵東西北協同發展的創新格局。

是什麼支撐起近9萬億元經濟體量?答案是,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佔GDP比重達2.65%,技術自給率和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達72.5%和68%,“創新能量”不斷釋放。

廣東省委政研室負責人説,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廣東,堅定不移地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核心戰略和總抓手,初步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政策有力引領,企業活力四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共同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

“三個第一既是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在要求,也是關鍵所在,把握住第一要務,用好第一資源,就能激發第一動力。”王珺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