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教育:波瀾壯闊四十年

2018-12-17 07:32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1978年12月,黨中央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序幕。4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披荊斬棘、砥礪前行,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發展奇跡,繪就了一幅史無前例、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教育是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受益者、助力者。40年前的中國,百廢待興。鄧小平同志以歷史的眼光一錘定音,“靠空講不能實現現代化,必須有知識,有人才”。恢復高考點燃億萬青少年學習熱情,科教興國逐步確立為黨和國家的發展戰略,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成為時代和國家的最強音,中國教育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改革開放40年,我們始終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牢固確立並堅定不移地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40年來,中國教育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13億多中國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升,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成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發展潛力最大、特色最為鮮明的教育。

40年的發展是跨越性的。1978年,我國小學升入初中比例只有60.5%,高校在校生85.6萬人,研究生1萬人。在極為薄弱的底子上,經過40年努力,目前我國各級各類學校51.4萬所,在校生2.7億人,教育規模位居世界首位。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從10.6%提升到79.6%,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從94%提升到99.9%,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從66.4%提升到103.5%,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從33.6%提升到88.3%,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7%提升到45.7%,均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我國用短短20多年時間走過了西方國家近百年的義務教育普及之路,速度超過一些發達國家。

40年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從硬體到軟體、從內容到方法、從傳統管理到現代治理等,教育各種要素水平越來越高。1995年教育法規定教育經費投入“三個增長”,2012年實現4%目標並保持連續增長,2017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達3.4萬億元。1978年,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899萬人,2017年增加到1623萬人,是1978年的1.8倍,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初具規模。目前,我國已形成以8部教育法律為統領、包括16部教育法規和一批部門規章、地方教育法規規章在內的比較完備的教育法律體系,為教育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40年的影響是世界性的。2009年,上海中小學生首次參加OECD組織的國際學生能力測試(PISA)取得優異成績,我國教育引起全世界關注。40年來,教育對外開放呈現出國留學與學成歸國同步擴大、來華留學與攻讀學位同步增長、“引進來”與“走出去”同步提高的局面。來華留學規模從1978年的1200余人增加到2017年的48萬餘人,我國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達2385個,與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教育合作關係,建立了8個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533所孔子學院和1140個中小學孔子課堂遍佈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學習使用漢語人數達1億人。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教育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教育的40年,是不斷改革的40年,不斷創新的40年,變革貫穿始終。40年來,黨中央先後5次召開全國性教育會議,謀劃改革、部署改革、推動變革。

40年來,辦學體制更趨多元,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和民辦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從1993年“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十六字方針,到2002年民辦教育促進法正式確定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同等法律地位,再到2016年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非營利性和營利性分類管理,民辦教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有益補充”成長為重要力量。目前,全國共有民辦學校17萬餘所,在校生5100多萬人。

40年來,管理體制更具活力,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學校之間教育職責權限逐步理清。義務教育從最初的“人民教育人民辦”逐漸走向“人民教育政府辦”,成為政府基本公共服務。1998年部屬高校調整撤並開啟了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宏觀管理體制改革,實現了從“條塊分割”到“三級辦學、兩級管理、以省為主”變革。持續改進職業教育管理方式,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不斷完善。

40年來,考試招生制度更加科學,回歸教育規律,由重知識轉向重能力、由“一考定終身”走向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從1989年標準化考試到1999年“3+X”改革,從1984年試行保送生制度到2003年自主招生改革,考試內容與招生方式不斷完善。1998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為9.8%,“千軍萬馬過獨木橋”。1999年,中央作出高校擴招的決策,當年全國高校招生159.68萬人,比上年增長47.4%。2014年,啟動自恢復高考以來最系統、最全面的一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2017年上海、浙江成功試行新高考。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教育呈現歷史性變化。牢牢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努力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期待,有效支撐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

40年來,教育體系不斷完善,受教育渠道大幅拓寬。縱向上,學前、初等、中等、高等各層次教育相互銜接;橫向上,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出國留學與來華留學、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同步發展。目前,全國有職業院校1.2萬所,在校生2680萬人,中職和高職分別佔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建立了自考、函授、成人夜大、成人高考、廣播電視大學、開放大學、慕課等多種教育渠道,人人學習、時時可學、處處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加快建立。

40年來,教育公平的步伐不斷加快,每個人受教育權利得到更好更有力的保障。2008年秋季學期起,我國實現城鄉義務教育全部免除學雜費,這是我國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傾斜支持農村教育、中西部地區教育,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全面改薄、教育脫貧攻堅等重大工程項目,全國超過80%的縣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更多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孩子享受到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每年惠及3700多萬人。建立覆蓋從學前到研究生教育的全學段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的目標基本實現。80%以上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不斷健全。視力、聽力、智力三類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0%以上。

40年來,人才培養和科技供給水平逐步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增強。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累計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9900萬名高素質專門人才,職業學校累計培養和輸送了2億多名技術技能人才。我國高校年畢業生人數從16.5萬增長到820萬,40年間增加了近50倍。目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5年,新增勞動力中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超過45%,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5年,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國家先後實施“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劃”“‘雙一流’建設”等重大項目,我國高校在全球的位次整體大幅前移,進入世界排名前列數量顯著增加,近100個學科進入世界前千分之一。高校承擔了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務,建設了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了60%以上的國家科技三大獎勵,發表科技論文數量和獲得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均佔全國80%以上,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隊伍和研究成果均佔全國總數80%以上,在載人航天、量子通信、超級計算機等領域産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誌性成果,有力推動了創新型國家建設。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教育邁入歷史新征程。今年9月10日,黨中央召開全國教育大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謀劃教育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開啟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新征程。

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切實做到“九個堅持”,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增強綜合素質等六個方面下功夫,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待遇,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要堅決破除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充分激發教育事業發展生機活力。要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把加強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不斷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推進教育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鬥爭,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40年艱苦奮鬥,不忘初心;40年篳路藍縷,碩果纍纍。今天的中國教育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化教育改革開放,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陳寶生 作者為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