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聞辦就《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40年綜合評價報告》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

2018-12-24 10:23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12月24日(星期一)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介紹《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40年綜合評價報告》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12月24日(星期一)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介紹《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40年綜合評價報告》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圖為發佈會現場 中國網 孫宇 攝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襲艷春】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是我國一項重大生態工程,今年也是這項工程建設40週年。今天《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40年綜合評價報告》正式發佈,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情況,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三北工程評估工作領導小組的兩位組長介紹相關情況。他們是: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先生;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情況,並回答提問。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所長、三北工程評估技術組組長朱教君先生。

下面,先請劉東生先生做介紹。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12月24日(星期一)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介紹《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40年綜合評價報告》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圖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中國網 孫宇 攝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 劉東生】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感謝各位朋友長期以來對我國林業草原事業的關注和支持,也感謝中國科學院對三北工程40年的建設成就進行了科學評估。在這裡,非常高興向大家介紹三北工程40年的建設情況以及40年綜合評價工作的有關情況。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三北工程建設40週年。1978年,在鄧小平等老一輩中央領導同志的親自倡導、關懷下,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建設三北工程的重大戰略決策,開啟了這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事業。根據總體規劃,三北工程建設範圍涵蓋我國北方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1個縣(旗、市、區),建設總面積406.9萬平方公里,佔我國國土面積的42.4%。從1978年開始到2050年結束,歷時73年,分3個階段8期工程進行。

4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堅強領導下,三北地區各級黨委、政府精心組織,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努力,三北工程建設順利地完成了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建設任務,目前正在實施五期工程。40年來,三北工程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3014.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5.05%提高到13.57%,活立木蓄積量由7.2億立方米提高到33.3億立方米。

為全面總結、評價三北工程建設40年奮鬥歷程、建設成效、基本經驗等,確保評價成果的科學性和權威性,2017年,原國家林業局委託中國科學院作為第三方評估機構,對三北工程40年來的建設情況進行了綜合評價。中國科學院和原國家林業局專門成立了綜合評價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由5名院士領銜的專家顧問組,組建了評價技術組,統籌開展綜合評價工作。

整個評價工作歷時一年多時間,先後有100余名專家和技術人員參與,充分利用遙感解譯數據、生態系統定位站、氣象站、水文站等數據和動態監測、抽樣統計、實地調研、生態效益評價等手段,採取定量測算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對三北工程區森林資源消長、沙化土地、水土流失、農田林網、森林碳匯、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氣候變化等進行了全面評估。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40年綜合評價報告》,並請專家進行了論證。專家對三北工程建設及其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一致認為,評價報告指導思想明確,技術路線正確,評價方法先進,數據翔實可靠,評價結果科學、結論可信。《綜合評價報告》通過專家論證後,分別上報了黨中央和國務院。

根據《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40年綜合評價報告》顯示,三北工程建設40年來,工程區林草資源顯著增加,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發揮出了巨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對三北工程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三北工程作出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出席三北工程建設40週年總結表彰大會並講話。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批示,充分肯定了三北工程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對下一步統籌科學推進工程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我國林業草原事業發展特別是三北工程建設擘畫了宏偉藍圖。

今後,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規劃統籌,科學植樹造林種草,切實加大保護力度,促進生態惠民富民,創新工程建設機制,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構築更加穩固的生態安全屏障,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襲艷春】感謝劉東生先生的介紹,下面請張亞平先生做介紹。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12月24日(星期一)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介紹《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40年綜合評價報告》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圖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中國網 孫宇 攝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張亞平】評價結果主要包括三北工程建設40年的計劃完成情況、目前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在計劃實施方面。40年累計完成造林面積4614萬公頃,佔規劃造林任務118%。

在工程成效方面。首先,明顯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質量,40年三北工程區森林面積凈增加2156萬公頃,森林蓄積量凈增加12.6億立方米;水土流失治理成效顯著,水土流失面積相對減少67%,其中,防護林貢獻率達61%;農田防護林有效改善了農業生産環境,提高低産區糧食産量約10%;在風沙荒漠區,防護林建設對減少沙化土地的貢獻率約為15%;生態系統固碳累計達到23.1億噸,相當於1980至2015年全國工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5.23%。其次,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綜合發展,三北工程吸納農村勞動力3.13億人,累計接待遊客3.8億人次。特色林果業、森林旅遊經濟等對群眾穩定脫貧貢獻率達到27%。

作為一項運營40年的大型林業生態工程,目前主要存在成林衰退、灌木規模有待提高、重度沙漠化防治作用有限、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困難、可持續發展壓力大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如下:第一,繼續加大三北工程建設力度;第二,遵從自然規律重新區劃;第三,推動建設任務多元化;第四,建立國家生態建設公共財政保障體系;第五,精準提高工程質量,防治衰退現象;第六,建設“生態三北”區。

綜上所述,三北防護林體系作為我國在改革開放元年啟動的大型生態建設工程,同時拉開了我國綠色發展的序幕。如今,40年過去,“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美麗中國”已成為國家戰略目標,此次“三北工程40年綜合評價”代表該項工程已經順利通過了期中考試,並將知往鑒今,再度整裝待發。我們相信,我國在2050年實現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時,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將交上一份令國家滿意的期末考試答卷。

謝謝大家。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12月24日(星期一)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介紹《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40年綜合評價報告》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圖為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襲艷春邀請記者提問。中國網 孫宇 攝

【襲艷春】感謝張亞平先生的介紹。下面開始提問。

【中央電視臺記者】這次三北工程評估工作中實施的進度和效果、工程的目標以及效益等數據是如何保證科學性、客觀性以及可靠性的?謝謝。

【張亞平】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問題。開展評估類的工作必須要科學、客觀、公正,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這是此類工作價值和意義所在。本次評估工作我們高度重視,也反復強調,力求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和要求。

首先,為了確保評價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權威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委託中國科學院作為第三方評價機構開展三北工程建設綜合評價。中國科學院黨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黨組高度重視,成立評價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多名院士專家組成的諮詢組,組建技術評價組,共同開展綜合評價工作。

第二,數據來源豐富、確保客觀真實。本次評估利用了多源數據;包括統計數據、23萬個涉林樣地調查與監測數據、逾7萬公里的大規模調查數據、約2000景的遙感影像遙感數據等。這些基礎性工作確保了評估所用數據的綜合性、代表性,以及數據質量的可靠性。

第三,評估方法科學,廣受國內外廣泛認可。本次評估根據三北工程的特點,建立了評價指標體系,利用野外調查與定位觀測相結合、模型與遙感監測相結合等手段,研究了三北工程實施的主要成效,主要研究方法均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得到業界廣泛認可。

第四,廣泛徵求意見,保證結論可靠。在評估過程中以及報告基本成型後,廣泛徵求領導小組、諮詢小組和高水平同行專家的意見建議,力求評估結論的公正、客觀。

綜上所述,我院本次評估工作總體上比較好地體現了科學、公正、客觀的原則,結論是可靠的。謝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關於三北工程的經驗,我們去塔克拉瑪幹沙漠、庫布齊沙漠、荒漠高原這些地方實地看過,確實三北工程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好。目前國家正在進行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還有生態文明建設,三北工程在其他方面還有哪些好的經驗可以分享?謝謝。

【劉東生】三北工程建設的經驗很多,這些年陸陸續續也做了很多總結。我個人以為,如果説現在這40年這個關節點上繼續總結三北工程的經驗,至少有三方面非常主要:

第一,在工程建設和實施當中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剛才我介紹了,這項工程歷時73年,今年正好40年,還有33年的建設歷程。這個工程從起步開始就有總體規劃,一管半個多世紀的總體規劃,在每個階段,八期工程實施過程中,每期還有階段性的規劃,而且根據每個階段發展的特點和要求,規劃進行不斷豐富、補充和完善。這項工程應該説目前看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項生態工程,無論是面積、人口、時間跨度,都是最大的,這也得益於歷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二,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我們曾經概括過三北建設機制上的幾個重要特點,概括為幾句話:一是政府主導、二是群眾主體、三是部門協作、四是社會參與。從政府、群眾、企業、社會、部門幾方面,形成了一種合力。在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級黨委政府的集中統一領導下,社會各個方面都變成了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僅僅從投入情況來看,40年的三北工程總共投入了933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真金白銀的投入佔到了443億,群眾投工投勞折算的貨幣量佔整個工程投入的52%,這就體現了群眾作為工程建設主體的基本戰略佈局。

第三,堅持生態治理與改善民生協同推進。工程開始之初制定的指導思想就很明確,其中一個是三大效益有機結合,即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某種意義上講,這項工程的主體目標是生態效益,如果離開經濟效益的支撐,它的生命力就會大打折扣。儘管在執行三大效益統一相結合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也走了一些彎路,或者根據各地不同的特點,大概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但是總體上這個指導思想貫穿了工程實施的前40年,我相信今後33年會繼續把這個指導思想貫徹下去。比如從經濟效益角度來講,許多地區,特別是經濟林比較多的工程建設區的農牧民收入比重,50%以上來自經濟林果,特別是在新疆地區,大家都吃過新疆的水果,味道又好,甜度也大,香脆可口,絕大部分來自於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的成果,這些地區的農牧民收入50%來自於這個渠道。在這個地區,三北工程所形成的經濟林已經成為當地農牧民的支柱産業和收入的主要來源。

除此以外,三北工程建設中,我們貫徹了喬灌草、帶片網等建設方針或者指導原則。比如從農田防護林建設角度來講,大面積三北工程庇護了三北工程區的大片農田。據中科院測算,三北工程的農田防護林對三北地區低産區農業增産的貢獻率大約在9%的水平,這個數字是這次評價當中得出的最新數字。

總體上的經驗就是這些。除此之外還可以總結出很多,我個人認為這三個方面很重要。謝謝。

【中新社記者】我們看到現在工程區的面積已經佔到中國陸地的45%。想問一下在生態文明中,三北工程的重要作用是什麼?謝謝。

【張亞平】三北工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的標誌性工程,為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樹立了一個成功的典範。

三北工程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40年來,三北地區廣大幹部群眾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積極投身到改變自然的三北工程偉大實踐中,涌現了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鑄就了以“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為核心的“三北精神”,成為新時代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強大精神動力。

二是三北工程建設,大大促進了三北地區生態觀念的轉變,成為生態意識的“播種機”,使生態意識植根于廣大幹部群眾心中,形成了人人營林、護林、愛林的思想意識,從“要我造”變成“我要造”,加速促進了三北地區生態面貌的歷史性轉變,也使廣大人民群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生態幸福感。

三是三北工程成為我國生態文化建設實踐的主陣地。40年建設中,建立起8572處森林公園、324個國家濕地公園、90個國家沙漠公園等為主體的生態驛站、公共營地和體驗基地,極大挖掘和提升了獨具特色的森林文化、荒漠綠洲文化,有力促進了三北地區生態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同時,將普世的生態價值觀、生態道德觀、生態發展觀、生態消費觀、生態政績觀等生態文明理念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共同遵守的精神準則、文化修養和道德標準。謝謝。

【光明日報記者】請問從專家的角度看,您認為三北工程對我國荒漠化防治起到多大的作用?對老百姓關心的沙塵暴治理起到怎樣的作用?謝謝。

【朱教君】沙漠化是一個非常綜合的問題。沙漠化的形成,如果説三北防護工程對沙漠化的防治到底能起多大作用,我們可能要先知道沙漠化是怎麼形成的。沙漠化的形成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人為的干擾,比如在三北地區生態脆弱區進行的“三濫”:濫砍、濫伐、濫牧等人為干擾活動。三北防護林的建設,在阻止沙漠化的過程中,我們在40年的評估中得到一個基本結果,整體上三北防護林建設對三北地區沙漠化的進度貢獻率大約在15%左右。這樣一個貢獻是一個什麼概念?我們國家沙漠化在評估過程中分了幾個級別,這裡15%絕大部分是在輕度沙漠化上做的貢獻。因為沙漠化地區的擴展和防治,主要還是受人為干擾和氣候的影響,有乾旱、水等氣候因子加上人為干擾,才導致了沙漠化發生。

防護林的建設,第一,把沙子真正固住之後,使沙漠化的擴展得到防治之外,最大的一個問題,剛才國家林草局、科學院已經發佈了相關結果,三北地區人的生態意識的提高對沙漠防治作用是更大的,因為老百姓知道對沙區、生態環境脆弱區進行強力干擾,比如濫砍、濫伐、濫牧,是導致沙漠化發生的最重要因素,使這個區域的沙漠化面積大幅提高。沙漠化面積從2000年開始大幅度減少,減少的原因,一是三北防護林的確做了貢獻,二是在三北防護林工程啟動的昭示下,人民生態意識提升,還有國家啟動了其他一些生態工程的原因,所以使沙漠化面積從2000年之後大幅度降低。

關於老百姓關心沙塵暴的治理問題,和前面沙漠化是一樣的。沙塵暴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説到沙塵暴,還是要看它的源是怎麼來的。沙塵暴的産生至少有兩個特別重要的條件,一是得有風。有強大的動力,風來做動力,風是怎麼形成的?北方地區,一個是地球大氣環流的自然原因,對於北方地區,主要是受溫差、氣壓的影響,北方地方主要是受西伯利亞寒流的影響導致的溫差形成大風。我們可以看到,對於沙塵暴第一個起源的風,防護林能起多大的作用。防護林對大氣環流的風是改變不了的。第二個沙塵暴因素就是必須要有沙物質來源。如果有風了,水泥地面上多大的風都吹不起沙塵來,至少得有沙源。沙物質源在三北地區主要是沙地和沙漠,這就是防護林能發揮作用的地方。防護林起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地面覆蓋,使沙物質源得到固定、得到防護,從而使沙塵在近地面的過程不能飛揚起來,這是三北防護林對整個沙塵暴的作用機理。

綜上所述,到底三北防護林對沙塵暴能起多大的防護作用,我們認為在近地面地區是起到作用的,在大氣環流方面,防護林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在我們國家發生的沙塵暴,除了我們國內的沙地之外,還要看我們周邊國家,比如説蒙古,大面積的地區是沒有治理的。實際上沙塵暴也不僅僅是我們三北地區防住了,或者我們國家防住了就真正防住了,還有周邊的國家和地區,這是個全球性的問題。

關於沙塵暴,我們老百姓關心的京津冀地區,根據我們的統計,從1978年沙塵暴平均每年從5.1天下降到2015年的0.1天了,從表面看沙塵暴的確是減少了。這個減少到底是誰起了作用,我前面説了,三北防護林肯定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我認為最大的原因還是大氣候環境引起的,因為整個大風形成大的氣候,比如全球變暖導致西伯利亞地區的草地、森林溫度升高,導致氣壓差變小,形成大風的次數就減少,這是一個原因。另外,關於沙塵暴的防治,顯然不僅僅是一個工程就能完成的,應該是全社會乃至全球大環境的問題。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我的問題是,三北工程已經建設了40多年,未來還有30多年要去建設。如何總結現階段?未來如何更好地持續推進三北工程的建設?謝謝。

【劉東生】剛才講三北工程前40年的總結已經做了很多概括,我剛才講了三條經驗,不再多講。當前三北地區工程建設,包括整個生態狀況,仍然面臨著比較複雜的局面,如果要概括幾句話的話,就是成就巨大、挑戰很多、任重道遠。

從挑戰來看,有幾個因素,我們在下一步治理中需要重點關注:

一是生態環境、生態狀況依然脆弱。大家從數據可以看出,三北工程區的森林覆蓋率比全國低8個百分點,是13.57%以上,全國是21.63%。另外,全國沙化土地面積目前有84%分佈在三北工程區,全國水土流失面積有67%也分佈在這個地區,治理的工作量極其巨大。

二是治理的難度越來越大。經過40年的建設,按照最初確定的先易後難的原則,易治理的基本上已經治理或者正在治理了,剩下的這些面積絕大部分都屬於難啃的硬骨頭。另外一個因素是治理成本在大幅度上升,40年前的每畝造林成本大概是幾十塊錢,逐步增加到幾百塊錢,目前通常達到幾千塊錢,少則一兩千,多則就沒有上限了,幾萬的都有。

三是生態用水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大數來看,三北工程區佔全國的國土面積45%,但這個區域的水資源總量只佔全國的14%,無論是面積還是人口,水資源的極度短缺問題十分突出。改革開放40週年來,三北工程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各方面用水的需求大幅度上升,特別是農業開發導致的用水量增加,在我們多點調查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印證。這也導致目前三北工程區地下水位嚴重下降,一方面需求在上升,一方面供給在減少。

還有一個比較重大的挑戰,就是基礎支撐保障能力比較弱。總的來看,科技貢獻在三北工程建設中貢獻率很低,其他的支撐保障能力特別是投入問題,目前也是工程建設進一步推進中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我剛才講了,造林成本現在是上千或者是數千,我指的是造喬木林,造灌木林成本會低一些。到目前,中央財政對喬木林補助最高標準是500元/畝,對灌木林補助是240元/畝。如果從投資需求和供給角度來看,這個矛盾一目了然。當然,基礎保障能力還有其他諸多的因素仍然存在。

從下一步的設想來看,我們還是按照過去成功的做法繼續繼承和發揚,另外是結合新時代、新情況、新問題、新要求推出一些新措施。大體有幾個方面:

一,增總量。要通過推進大面積的國土綠化,推進強有力的植樹種草,增加綠色植被,增加總量。按照目前規劃,在三北工程區4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年我們要增加大約5千萬畝的林草植被,這個數字中主要包含了森林。這個數字什麼概念?大體佔到每年全國國土綠化任務的一半左右,三北工程是未來國土綠化的主戰場。

二,提質量。現在三北工程區提高林草植被質量的矛盾十分突出。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加強森林經營、加強森林撫育、提升森林質量之外,目前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退化林分的改造和修復問題,包括低質低效林的改造修復問題。到現在工程已經40年了,楊樹的壽命也就是30年左右,目前已經出現了小老樹、死亡樹等情況。退化原因很多,在這裡我不展開講。退化林分的改造修復是我們在未來一個時期面臨的一個重大戰略任務,當然這項工作不是今天才開始的,在十年前三北工程建設30週年左右的時候,這個問題已經提上我們的議事日程,已經進行了十多年的努力。但由於各方面因素,目前它退化的速度、退化的數量在增加。關於退化天然草場的保護和修復問題,大家知道今年機構改革以後,草原管理剛剛劃到國家林草局,原來我們不管這個事,現在變成我們的一個重大任務。退化天然草場,現在面臨的問題同樣十分嚴重。

三,強保護。現有的植被,特別是天然植被,我們要進行有效的保護。這個區域中破壞植被、破壞生態的行為要嚴厲打擊,這是多少年以來一直堅持的做法,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力度。

四,促民生。這個區域的工程建設要繼續貫徹“三大效益”有機結合的原則,要繼續貫徹與國家重大戰略有機結合的指針,包括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戰略、污染防治戰略、“一帶一路”倡議、西部開發戰略,還有區域發展戰略等進行有機結合。特別是在這個區域中,要大量地推廣選育一些與“三大效益”有機結合的樹種或者草種,大力發展灌木經濟林,大力發展對畜牧業有重大支撐作用的草種和草原,為脫貧攻堅做出更大貢獻。

五,創機制。40年建設已經創新了很多的建設機制,在今後的發展中,結合目前工作中的短板,有些機制要進一步強化。比如,在這個區域中實行更加精準的生態效益補償政策,包括林業、森林、草原,生態效益補償政策。既然是生態林,財政應該買單。要進一步加大對工商資本、金融資本以及其他社會資本進入林業的支持力度,形成公平政策。當然前提是生態保護,在生態保護與産業開發相結合的項目上,提供稅收優惠等。在機制建設上,我們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去做。謝謝。

【襲艷春】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再次感謝三位發佈人,謝謝大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