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選線六年,踏勘1500公里,只為這條最美高鐵

2018-12-24 18:5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 題:選線六年,踏勘1500公里,只為這條最美高鐵

新華社記者、齊中熙

“來時青山綠水,走時綠水青山。”

12月25日,杭州至南昌高鐵杭州至黃山段(杭黃高鐵)將正式通車。這條全長265公里的鐵路,不但實現了“人間天堂”與“人間仙境”的握手,而且被中國鐵路總公司作為生態鐵路的標桿工程在全路推廣。

每一條高鐵開工前,工程技術人員都要踏破“鐵鞋”,反復踏勘、測量和方案比選,最終選定一條既滿足城市規劃及技術要求,又要節省土地資源及工程投資的線路。

中國鐵建鐵四院杭黃高鐵主管總工程師許國平介紹,早在2009年,杭黃高鐵的勘測工作就已開展,但直到2014年9月才全線開工。“時近六年,只為選出一條最優化線路。”

杭黃高鐵沿線經過西湖、西溪濕地、千島湖、績溪龍川、古徽州文化旅遊區、黃山和西遞宏村7個5A級景區,50多個4A級景區,10多個國家級森林公園。鐵路的建設要在盡全力保護環境的同時,將這些景區最大限度地串聯起來。

鐵四院杭黃高鐵總體設計負責人張必武介紹,杭黃高鐵的走向並非是一條直線,而是一條“之”字形的折線。“這樣的走向主要就是為了照顧千島湖地區,雖然增加了線路長度,但卻能更好地服務這個地區。”

“也正是因為經過了千島湖地區,杭黃高鐵才能到達富春江、新安江和千島湖景區,對於旅遊的拉動作用非常大,成為一條串起了‘名城(杭州)名湖(西湖、千島湖)名江(富春江、新安江)名山(黃山)’的世界級黃金旅遊線。”他説。

按照“四季常綠、三季有花,喬灌結合、錯落有致”的綠化原則,杭黃高鐵實現了綠化效果與周邊景色的融合統一,隧道進出口綠化展現“一洞一景”,綠化覆蓋率在同類項目中名列前茅。

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杭黃高鐵建設過程中,鐵路部門和地方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堅持全線綠化與沿線青山綠水相融合,注重節能環保,大力開展科技創新,高標準打造了一條外美內實、賞心悅目的綠色景觀長廊。

為保護千島湖國家一級水體,鐵四院和施工單位一起對碧波之上的杭黃高鐵進賢溪大橋採取“清水成孔”工藝,從源頭上杜絕泥漿排放,水中墩採用高樁承臺,減少水中開挖,守護了千島湖的青山碧水。

浦陽江特大橋是全線跨度最大、長度最長的一座特大橋,為防止泥漿滲漏,中鐵二十四局集團投入100多萬元,搭設標準化的水上棧橋,在棧橋周圍安裝鋼管防撞墩,用薄膜灌袋收集水下樁基施工産生的近13.5萬立方米泥漿,有效防止了污水外溢江中。

“我國鐵路發展不再單純追求技術、規模上的‘高大全’,而是更加尊重自然、人文和歷史,更加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張必武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