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徽杭古道”到杭黃高鐵——“最美高鐵”開通運營背後的故事

2018-12-25 19:0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杭州12月25日電(記者 魏一駿、吳帥帥、程昊)“徽杭古道”蜿蜒曲折,歷史上,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岩、著名學者胡適等商賈名士,都借此道往來于浙西皖南奇絕山水間,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傳奇。

時光遷轉,百年後,一條265公里的高鐵路線開通,讓西湖與黃山跨越時空距離,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再次“牽手”,浙皖兩省因杭黃高鐵的開通更緊密地聯絡在一起,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又一次加速。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南梁文學家吳均將自己對富春江沿岸風光的讚美訴諸筆端,而杭黃高鐵銜接起的水墨江南絕不僅止於此。富春山水、徽派民居、奇松怪石……據統計,杭黃高鐵沿線有杭州西湖、淳安千島湖、安徽黃山等5A級旅遊景區,這條線路因此譽為“最美高鐵”。

為了新線順利開工建設,2014年,鎮村兩級的工作人員走進了77歲的杭州桐廬縣鳳川街道園林村村民李正權的家中。

“當我知道我家在遷建範圍內,説實話我心裏是捨不得的,因為老房子是從爺爺輩傳下來的。”李正權和老伴商量許久,做出決定:為了結束浙西不通高鐵的歷史,讓更多群眾受益,配合徵遷工作。

如今,李正權即將在寬敞明亮的新家度過第4個新年。“這裡地理位置比原來更好,杭黃高鐵開通後,我就可以和老伴坐著‘復興號’去江西看讀大學的孫子啦!”

記者了解,杭黃高鐵穿越地形起伏較大、地質條件複雜的丘陵地帶,給施工建設帶來不小挑戰,其全線正線有橋梁168座、隧道87座,橋隧比高達87.6%。

“列車在如此複雜的地形中平穩運行,得益於建設過程中技術的進步。”杭黃鐵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士傑説,通過有砟軌道機械化作業的技術提升,施工精細度大大提高,因此杭黃高鐵軌道的平順度非常高。

“最美高鐵”在建設過程中,也充分對生態保護進行考量。中鐵隧道局杭黃鐵路站前一標段項目經理耿偉介紹,該施工標段處於飲用水源保護地千島湖上遊,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必須盡可能減小對沿線環境的影響。“生産生活用水全部進行預處理,經檢測合格後才達標排放。”

“在一些路基、邊坡位置,我們還專門設計了施工方案,通過對植被的恢復,基本可以做到施工區域‘四季常綠、三季花開’。”耿偉説,“儘管這些措施會帶來施工成本的增加,但為了‘最美高鐵’沿線生態和諧,值得。”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運輸部工程師楊秀志介紹,開通初期,杭黃高鐵安排開行動車組列車11對。2019年1月5日運行圖調整後,除了安排開行日常線動車組列車33對,還將根據客流需求,週末線加開南京南至黃山北1對,高峰線加開杭州東至黃山北2對。

看到最新公佈的杭黃高鐵時刻表,杭州安徽商會執行會長吳文兆欣喜不已。在他看來,這對商會中200多名企業會員來説是一大利好。

“杭黃高鐵不僅是一條風景線,更是一條機會紐帶。”吳文兆説,“高鐵開通更加拉近了長三角城市之間的距離,這意味著更多機會的共享。未來,我相信産業轉移、人員往來都將更加便捷。”

從“徽杭古道”到杭黃高鐵,歷史上著名景觀之路、文化之路、商旅之路蛻變為全國高鐵網中的一段,它延展了沿線群眾的出行半徑,拓寬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在浙西皖南的發展進程中鐫刻下時代的印記。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