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改革先鋒”講述奮鬥故事激勵青年勇於追夢

2019-01-06 16:3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記者 吳振東、郭敬丹)“幾十年來與我結伴同行的,是黨和國家交付給我的教書育人的使命。我是90歲的人了,但是當我把自己的生命和國家命運、人民幸福聯絡在一起的時候,我就覺得我永遠是有力量的,永遠是年輕的。”

于漪質樸而生動的話語,深深打動了聆聽報告的數百名師生。

5日下午,“改革先鋒進校園”上海專場活動在復旦大學舉行。于漪、包起帆兩位“改革先鋒”結合各自的奮鬥故事,向師生講述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激勵廣大青年建功立業新時代。

于漪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語文教師。數十年來,她堅持教文育人,弘揚人文,推動“人文性”寫入全國語文課程標準;她著述數百萬字,為全國基礎教育改革作出突出貢獻;她傾心培養三代特級教師,如今依然是新時代教師的領路人……

“從輕視教育、輕視知識、輕視人才,到鮮明地提出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是改革開放把我國教育事業帶進了春天,才有了後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于漪説。

1977年,于漪出現在電視直播中,講一堂名為《海燕》的語文課。“為什麼選擇講《海燕》?是因為我相信文章裏的一句話——‘烏雲是遮不住太陽的’。那時,十年動亂已經結束,我相信一個奮進的時代就要到來。”

講述教育改革的心路歷程,于漪“金句”不斷:“教育做的事情,是青少年的精神成長,我們需要超前的思考,但不可急功近利”“教師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現在,一個肩膀挑著國家的未來”“當一個人認識到自己責任的時候,就會有無限的智慧”……

包起帆在於漪之後為學生作報告,他被稱作港口裝卸自動化的創新者,40多年來,他與同事們共同完成了130多項技術創新項目,其中3項獲國家發明獎,3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但在報告中,包起帆謙虛地告訴師生:“我走過的路,是一條改革開放40年來一個普通工人命運變遷的路。”

“是改革開放讓我們有機會學到更多科學文化知識,並與國際同行同場競技,建功立業的舞臺不斷擴大。”包起帆説,上世紀九十年代,國有大中型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創新則是唯一齣路。“我們時刻不能有‘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想法,未來靠什麼立於潮頭?仍然是解放思想,是創新!”

包起帆説,自己今後還要做好老本行,以新的科研成果為改革開放作新貢獻。同時,要盡最大努力在青年學生中播種創新種子,幫助更多青年職工投身於崗位創新。

現場師生認真聆聽了報告,備受鼓舞。復旦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盧晨晨説:“改革先鋒們身上進取、擔當、創新、奉獻的品質值得每個青年人學習,自己將把這份精神滋養轉化為奮發進取的力量和智慧,心懷夢想,奮力追夢。”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