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委辦公室
發佈2018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

2019-01-10 09:00 來源: 應急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委辦公室發佈
2018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

近日,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委辦公室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衛生健康委、統計局、氣象局、林草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紅十字總會、中國鐵路總公司等部門對2018年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經核定,2018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災害為主,乾旱、風雹、地震、地質、低溫冷凍、雪災、森林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1.3億人次受災,589人死亡,46人失蹤,524.5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9.7萬間房屋倒塌,23.1萬間嚴重損壞,120.8萬間一般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20814.3千公頃,其中絕收2585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644.6億元。總的看,2018年全國自然災害災情較過去5年均值明顯偏輕,其中,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減少59%、78%和34%。

2018年,全國自然災害情況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災害損失在時空分佈上相對集中

從時間上看,洪澇、颱風、風雹等自然災害集中在6-8月發生,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佔全年總數的69%、84%和67%;從區域上看,災情嚴重的省份集中在內蒙古、山東、廣東、四川、雲南和甘肅等6個省(區),上述省份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合計佔全國總數的49%、63%和53%;從人員傷亡上看,西部地區佔比較高,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西部地區325人死亡(含失蹤),佔全國總數的53%。

二、洪澇災害呈現“北增南減”態勢

2018年我國共出現39次強降水天氣過程,西北、華北、內蒙古以及黑龍江部分地區降水較常年偏多3-8成,內蒙古、黑龍江、甘肅、陜西、青海、新疆等北方省(區)洪澇和地質災害較過去5年均值明顯偏重,受災人口、死亡失蹤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增加39%、19%和40%。南方大部降水量較常年持平或偏少,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洪澇災情明顯偏輕。金沙江、雅魯藏布江相繼發生4次嚴重山體滑坡堰塞湖災害,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災害影響較大,歷史罕見。據統計,洪澇和地質災害共造成全國3526.2萬人次受災,338人死亡,42人失蹤,142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6.4萬間房屋倒塌,13.9萬間嚴重損壞,65萬間一般損壞;直接經濟損失1060.5億元。

三、颱風登陸個數明顯偏多

2018年我國大陸地區共有10個颱風登陸,較常年(7個)偏多3個。“安比”、“摩羯”、“溫比亞”在一個月內相繼登陸華東並深入內陸影響華北、東北等地,歷史罕見。“溫比亞”是2018年致災最重的颱風,給山東、河南、安徽和江蘇等省造成嚴重暴雨洪澇;“山竹”是2018年最強登陸颱風,給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造成一定影響。據統計,颱風災害共造成全國3260.6萬人次受災,80人死亡,3人失蹤,366.6萬人緊急轉移安置;2.4萬間房屋倒塌,4.3萬間房屋嚴重損壞,16.2萬間一般損壞;直接經濟損失697.3億元。總的看,颱風災害與過去5年均值基本持平,緊急轉移安置人口和農作物受災面積增加25%和79%,死亡失蹤人數和倒塌房屋數量減少36%和42%。

四、低溫雨雪冰凍和旱災發生時段相對集中

2018年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主要集中在1月、4月初和12月下旬。1月份中東部地區先後出現三次大範圍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安徽、湖北兩省災情較重;4月初全國出現大範圍寒潮,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北等省(區)農作物受到較大影響;12月下旬多省部分地區出現小到中雪、局部大雪,湖南中北部、湖北南部、江西北部和貴州中南部等地受到較大影響。總的看,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偏重發生,共造成全國2495.3萬人次受災,23人死亡,農作物受災面積3412.6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434億元。旱災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至6月發生,該時段東北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3-8成,氣溫偏高1-2℃,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等省(區)農作物受到一定影響。總的看,旱災偏輕發生,共造成7711.8千公頃農作物受災,直接經濟損失255.3億元。

五、地震活動下半年相對較強

2018年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16次5級以上地震,上半年地震活動相對平靜,下半年8-10月連續發生10次5級以上地震,為近年同期高值水平。其中,9月8日雲南墨江縣5.9級地震是2018年我國大陸地區震級最高、災情最重的地震,造成2000余間房屋倒塌,3.4萬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據統計,地震災害共造成5000余間房屋倒塌,3.1萬間房屋嚴重損壞,10.8萬間一般損壞,直接經濟損失29億元。總的看,地震災情較過去5年均值明顯偏輕,未造成人員死亡失蹤,各項災情指標均為近5年以來最低值。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