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專訪:世界需要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發揮領導作用——訪紀錄片《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主持人邁克爾·伍德

2019-01-16 13:2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倫敦1月16日電 專訪:世界需要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發揮領導作用——訪紀錄片《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主持人邁克爾·伍德

新華社記者 桂濤 楊婉晨

英國歷史學家、紀錄片《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主持人兼撰稿人邁克爾·伍德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如何應對環境問題將對中國的未來産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去年12月在中國推出,目前正在重新製作剪輯,準備在歐美等地播出。

在這部紀錄片中,伍德通過實地走訪、採訪親歷者等方式,講述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成果與變化,包括小崗村的故事、中國高鐵、中國綠色與創新發展以及中國教育等方面內容。其中,在《綠色中國夢》這集中,紀錄片特別關注了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公眾不斷增強的環保意識。

伍德説,環境特別是氣候變化是人類未來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中國作為人口最多的國家,在這一進程中扮演獨特角色,世界需要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發揮領導作用。

紀錄片中涉及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及目標、減排的技術和成果、環保法律的修改以及社交媒體、科技公司等在加強公眾環保意識方面發揮的作用等。

伍德説,中國已經意識到需要在環境政策上做出轉變,因為這事關經濟發展與政治穩定,也將是決定中國未來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國家整體變化太大了,已經成為另一個世界,這是一個偉大而複雜的故事,”伍德説,“我所接觸的每一個寫過鄧小平傳記的西方專家都認為,市場經濟對中國十分有益,帶來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脫貧。”

伍德從20世紀80年代起就常在中國走訪。為了拍攝《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他除了在英國、美國採訪外,還走訪了中國廣東、北京、安徽、上海等地。

他認為,西方人對今天的中國有很多刻板印象,誤解很多。

“首先我對中國沒有偏見,在講述中國故事的時候,我會像講述德國、英國的故事一樣,不存偏見。”他説,“其次作為歷史學家,我更善於全面地看問題、歷史地看問題。”

“我去安徽鄉下,採訪小崗村的農民和他們簽下的包産到戶‘生死狀’;去採訪鄧小平南方之行的‘首席接待官’陳開枝;去溫州與拿到第一份營業執照的女士交談;站在香港對面的海角上,在如今堆滿集裝箱的港口講述深圳的故事。”他説,“這樣才能向西方講好改革開放這樣一個複雜的故事,特別是在教育、科技、環境、商業方面的問題。”

伍德建議,中國導演要向西方講好改革開放這個“偉大而複雜”的故事,有必要學習西方影片製作人的拍攝方法。他同時強調,擁有自己的敘事方式對中國而言十分重要。中國人需要創造屬於自己的敘述方式,講述屬於中國的世界故事。

伍德畢業于牛津大學,現任曼徹斯特大學公共歷史學教授,曾製作並主持了超過120部紀錄片,包括《中華的故事》《追尋文明的起源》《亞歷山大東征傳奇》《印度的故事》等。

由他撰稿並主持、英國廣播公司和美國公共電視網聯合製作的中國歷史與文化紀錄片《中華的故事》2016年播出,該片從普通中國人的視角,講述了中國從古代到改革開放的巨大歷史變遷,在英美等地深受歡迎。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