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優秀大學生在基層磨礪成才”——福建探索引進生制度培養年輕幹部

2019-01-22 15:0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福州1月22日電 題:“讓優秀大學生在基層磨礪成才”——福建探索引進生制度培養年輕幹部

新華社記者鄭良、陳弘毅、王成

福建省自2012年以來探索培養年輕幹部的引進生制度,從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引進博士、碩士畢業生,直接挂職副縣(區)長、副鎮長等幹部崗位,配套多項措施重點培養。通過紮根基層、融入基層、奉獻基層,一些引進生在淬煉中成長,以工作實績贏得了群眾認可。

沉下身、紮下根 才能真正了解基層

“基層工作直接面對群眾多方面的利益訴求,只有深入紮根,才能了解群眾在想什麼,才不會決策失誤。”引進生鄒淵的感慨源於一次“碰壁”的經歷。

原來,有一個鄉鎮的道路要進行“白改黑”,按照以往經驗,改造後道路狀態整體提升,村民肯定歡迎。但沒想到,因一位村民不同意,工程被迫暫停。鄒淵下鄉調研時,有村民道出原委,“我們村沒有平地,平時只能在村道上曬穀子,柏油路不如水泥路好用。”

接受記者採訪的多位引進生坦言,從學生到領導幹部的角色轉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要“過關”沒有捷徑,只有俯下身、沉下心,在紮根中熟悉基層,從一次次“碰壁”中吸取教訓、鍛鍊本領。

因對基層缺乏了解,北大碩士、引進生萬超對一次會議記憶猶新:“剛任邵武市大竹鎮黨委書記,第一次開黨政工作會議,各分管領導拿出了20多項工作提請研究,比如項目是否要公開招標、用地指標怎麼爭取等,都需要主官拍板,我幾乎都沒接觸過,完全懵了。”

引進生李施軍在一個傳統閩南村包村時,曾因語言不通工作遇阻。“為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我下決心學會閩南話。”李施軍説,他在工作之餘苦學當地方言,終於在一次村民大會上全程用閩南話發言,村民報之以熱烈的掌聲,他也贏得了村民的支持和信任。

在基層熔爐收穫成長

2012年至今,福建選拔引進7批次318名引進生。以“80後”“90後”為主體的引進生大多有理想信念、專業本領、創業激情,其中不少人發揮自己專業特長,利用母校資源,在地方産業發展、項目引進、企業轉型升級、民生項目建設等方面做出了實績,給基層帶來一定變化,贏得了幹部群眾認可。

2013年至2017年底,清華博士沈曉文、北大碩士萬超先後在大竹任黨委書記。清華北大的高材生到鎮裏當書記,是件新鮮事。“幹部群眾一方面對他們寄予厚望,希望能幫鎮裏引進項目,帶領大家改變大竹面貌;另一方面也犯嘀咕,這麼年輕的幹部,剛從學校出來也沒什麼經驗,到鄉鎮能幹好嗎?”時任大竹鎮鎮長林敏説。

當時才30歲出頭、第一次當“一把手”的沈曉文坦言,剛到大竹時心裏也沒底。“經過深入調研,聽取幹部群眾意見後,逐漸明白要調動幹部的積極性,就一定要通過幹事創業來鼓舞大家,就是要把項目引進來,讓幹部有事情幹,讓大家看到奔頭。”

4個月後,結合大竹生態優勢和鄉村旅遊資源,沈曉文提出申請省級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區的想法。這在當時幹部幹勁不太足、發展辦法不太多的大竹,引起不小的震動。

多名受訪幹部還記得,那時沈曉文三天兩頭往省城跑,反復向有關部門負責人推介大竹的優勢,省農發辦相關負責人也被他拉到大竹實地考察。經過激烈競爭,大竹不僅拿下了省級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金字招牌,還獲得6000多萬元的項目資金。鎮裏幹部的精氣神一下就起來了,幹事創業的氛圍也被帶動起來。

萬超接任沈曉文任大竹鎮書記後,針對鎮里民生基礎設施欠賬多、水利設施較為落後等狀況,多方籌措資金,投入3000萬元在大竹溪畔建起了生態護岸工程,保護兩岸莊稼和煙葉田。通過土地流轉,種植鐵皮石斛等名貴藥材,發展林下經濟,村民收入提升,大夥兒信心更足了。

創造條件讓更多優秀年輕人紮根基層

作為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的博士,李騰2013年就來到福建。他在福建老工業基地永安挂職副市長期間,經過深入調研,提出進軍汽車行業、發展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發展路子。他還發揮專業特長,吃透産業政策,外出招商引來中科動力電動汽車公司,投資10億元,年産能達6萬台,使永安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佔據一席之地。

“福建提供了幹事創業平臺,可以踏踏實實為群眾做些事。”年僅34歲的李騰現在已經是三明市明溪縣委書記,他説,如果奮鬥只是為了在北京等大城市有套房子,開一輛好車,感到“對不起自己的一生”。

泉州市紀委秘書長、清華大學博士郭寧説,引進生群體出生、成長于改革開放之後,經歷了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四個自信”更強,更願意在國內、在基層發展。

“青年人的成長應當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密切聯絡在一起。”廈門市副市長、曾擔任清華大學招生辦主任的孟芊説,進入新時代,要創造條件把更多優秀年輕人吸引到基層去,讓他們投身到基層實踐中。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